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资治通鉴本末》卷一"豪杰亡秦"一节中,记载了秦始皇废谥法的故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铳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 原文:(《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相似文献   

3.
[原文]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  相似文献   

4.
<正> [原文] 京师有盗,劫一家,遗一册,旦视之,尽富室子弟名。书曰:某日某甲会饮某地议事,或聚赌挟娼云云,凡二十条,以白于官。按册捕至,皆跅弛少年也,良以为是。各父母谓诸儿素不逞,亦颇自疑。及群少饮博诸事悉实,盖盗每侦而借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读名人遗嘱,觉得人之将死万事无求,可以说点心里话.最近,我偶然读到两份晚清重臣的遗嘱,觉得颇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 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即将油尽灯枯,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21,(4):12-13
民生之所系,国法之重典。2021年1月1日,承载着几代法律人梦想的民法典正式落地施行。2021年1月4日,民法典施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曰,全国各地的民法典首案涌现,这些案件的裁判向世人宣告了我国法治的力量——打破“利率幻觉”,明确遗产管理人可以成为执行人,确定“城市上空之痛”的责任……民法典可谓“多专多能”,一举攻克实践中众多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7.
论合伙合同中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伙(partnership),是一种伴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组织方式。合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法时代,而自罗马法以来,合伙即具有双重意义。其一谓合伙契约;其二谓因合伙契约而成立之组织体。由此而衍生的合伙的契约特性和团体特性之双重性质互为制肘,使合伙在法律制度的造用上产生诸多障碍,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即为其典型。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到自己曾被两位名贤赏识: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具知此谈。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傥贤贤也,白有可尚。”  相似文献   

9.
莫清年 《政府法制》2012,(12):27-27
“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10.
十全父亲     
郭开立 《政府法制》2011,(35):22-23
父亲十全何谓也,一曰福,二曰禄,三曰寿,四曰康,五曰貌,六曰仁,七曰义,八曰礼,九曰知,十曰信。前五者形也,后五者性也,形为表,性为里,表里相辅,互为因果。福也:父亲生于"中华民国",长于军阀割据,壮于抗日救国,老于改革开放。纵观中华民族跨世纪波澜壮阔之社会变局,老人家遭日寇扫荡清乡蚕食细菌战而死里逃生是一福也,  相似文献   

11.
在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中,论及刑法思想的内容是为数不多的,尽管如此,仍然贯穿和表达着救世济民,以民为本的仁爱思想。"哀矜勿喜"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氏让曾子的学生阳肤当法官,阳肤便向曾子请教为官之道,曾子对阳肤说:"执政者丢弃了先王之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就要怜悯他们,而不要因为判案有功而自喜。"孔子时代虽是礼崩乐坏,王道不再,民心离散,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天下众生为己任的道义  相似文献   

12.
“黄帝李法”辨李明德《汉书·胡建传》记载:“《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得不由路,是谓好人,好人者杀。”苏林注云:“狱官名屯。”盂康注云:“兵书之法也。”颜师古注云:“李者,法官之号也,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称其书曰《李法》。苏说近之。”关于胡建的事...  相似文献   

13.
了。犷弓白晌吸.长其地c口“一支e翻一曰公一公碑。啥J公l之二ajl奈,在二12廿汤}孚及卜山神扮舜份文明l之月刀创l李‘创!z二一下)一,-匡万碗!,一l礴倒示自舀言法-洛吞风,国冬氏会扁讼心.由法场证,氏主专砍+举兴.召百4朗13.已扭^畜.城原,d函咸之l纷-人氏束呀砚立目本名橄偏舀啼翻粉一l会味砍一行。一展麟砚。l‘.、.JI乞公断云!叮舀亩孔盯人.氏;嘴疚叔刹神去。盯公助助助创啥夏夕了砍薄开试成肠氏丸币目汤氏.试‘.、堆护油众!j涪选民禹妇州睐反魄 一曰诵l拉人口云店若舀巨云!奋履l舀“!舀训矛人句凡衰右“僻妥.人氏及困才的立之弓刀之习1人…  相似文献   

14.
知县审石     
<正> [原文] 彭永思知楚雄县,精于治狱。某官解饷至省会,破鞘得一石,失银二百两。适君至省,挚骡卒属治之。君察石有虫窝,非道涂物,可无向卒求也。因以手量石,问曰:“石轻于银,尔骡负银,左右轻重必均,几何曾欹否?。”卒悟曰:“某日出店即欹”。君曰:“吾归途当察之。”归,载石舆中,途遇石相类者辄取之。计已十数矣,皆不甚类。至某店,从屋后得石绝类,乃暗置袖中。纵骡夫归,呼店主及某官从者曰:“今日但看我审石!”取十数石令自比较,皆曰:“不类。”徐出袖中石示之曰:“类乎?”则曰:“类”。君笑  相似文献   

15.
《山东审判》2011,(1):58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长期存在着天理、人欲和人性问题的争论.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主张"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论断,并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本文认为过去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术界对朱熹的理欲观评价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重新做出客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的古国,无论立法、司法都有着悠久、系统而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因此,源流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就司法制度而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初步划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周礼.秋官.司寇》:“争罪曰狱”,“争财曰讼”,郑氏注曰:“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因此,对刑事案件的审理称为“断狱”,对民事案件的审理称为“弊讼”。周礼的记载也得到了铜器铭文的实证,著名的《识Α贰ⅰ?生簋》、《亻朕匜》都在铭文中记录了基本上属于民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包括起诉、受理、调解、代理、民事判决的执行、誓审等等…  相似文献   

18.
金钱,(唐)张说《钱本草》曰:性甘,贪婪者服之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英)戏剧大师莎翁曰:灿烂的奸夫。 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然本文中的苏凤娟却取之无道,取之有罪,终成阶下囚。请看——  相似文献   

19.
七色画廊     
这是谁干的? 徐永田相互交流正奇祈祷(漫画)。lllNW工鑫一一︸︸羹鑫︸鑫摹一we,一l鬃,l卜激支撑魏正奇多裙子与经济魏正奇肇漫画堵.........口曰.曰...奴千坏代七干靴八十斌九寸拜代文达林七色画廊  相似文献   

20.
疑罪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疑罪的概念疑罪的名称有多种,古代中国,有疑罪与疑狱之称。疑罪,《唐律·疏议》曰:“疑谓事有疑似,处断难明。”疑狱,是指“案情有疑,难以判决”。可见,古代中国,虽有疑罪与疑狱之别,但并无实质区分,都是指案情可疑难以判决的一种犯罪案件。在现代中国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