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也集孔     
李仁凤 《奋斗》2006,(12):64-64
集句诗是集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成篇。宋人叶大庆称好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己出”,“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集句诗以晋人付咸的集七经诗为最早。上海古籍出版的《趣味诗三百首》中就有付咸的《集〈论语〉诗二章》:“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鱼,  相似文献   

2.
在大兴区,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传承历史的责任感,潜心挖掘南苑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终于出版了《清乾隆皇帝御制南海子诗文辑录》一书。书中收录了清乾隆皇帝撰写的有关南苑皇家园林的400多篇诗文以及编者撰写的南海子地区名胜古迹文章20多篇。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3.
1920年10月,李大钊和邓中夏发起成立了北方党的最初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邓中夏从此踏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李瑛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李森的妹妹,通过李森,邓中夏与李瑛相识、相知,结为伴侣,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1928年,邓中夏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不久,李瑛也到了莫斯科。两年后,由于工作需要,邓中夏回国,李瑛因为有了孩子,不便一起行动,就暂时留在苏联。 邓中夏到上海后,组织上分配他担任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宣传部长。不久,他被派往洪湖,任湘鄂西苏区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此时,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风雨,人生的磨难,化入诗意,庄严而又沉重。诗人李瑛作为共和国的歌者,化激情为灵感,他的作品渗透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他的诗乃是“一个老人/含着激动的泪光/歌唱”。  相似文献   

5.
张同吾 《唯实》2003,(3):91-93
李瑛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著的诗人 ,他的文学生涯已经历了 60年的漫长岁月。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奉献。 60年 ,在急剧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已经跨越了几个时期的门槛 ,政治和文化的嬗变都给诗人的创作道路和美学思想投射鲜明的印记 ,因此 ,我们解读李瑛的意义不仅在于开掘一个大诗人的诗学宝库 ,而且在于思考历史和文化对于诗歌自身的深层影响。几年以前 ,我曾写过一篇两万字的长文 ,以《艺术的自觉和灵魂的自由》为题 ,全面描述了李瑛诗歌美学的发展轨迹 ,现在 ,我仅仅从他精神视野的不断开阔、文化…  相似文献   

6.
绥阳,有辉煌的诗歌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东汉大儒尹珍,曾在这里设馆教学10余载。自宋以来,绥阳涌现出数量可观的诗人,其中13人有诗文集传世。解放以来,又涌现出廖公弘、李发模等诗人,杜兴成等著名艺术家,还涌现出7岁、10岁、16岁出版个人作品集的优秀新生代。  相似文献   

7.
“诗文补贮是黄宗羲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虽有一些论著涉及此点,但细究内中意蕴者并不多。本文从黄宗羲的“以诗补史之阙”、“诗道”包容“一人性情,天下治乱”、“叙事之文补史之缺”、“铭者,史之类”等主张入手,作了详尽的探究。黄宗羲的这些主张大大地丰富并深化了史学与文学之间互补关系,且可以“诗文补史”说概括之。  相似文献   

8.
王恩收 《世纪桥》2010,(4):54-57
<正>1966年6月,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直到30年之后的1996年9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刊印发表。此诗写于毛泽东酝酿和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之时,反映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复杂心境,同  相似文献   

9.
曲星 《党史文汇》2013,(3):54-55
《党史文汇》2013年第3期,适值她出版第300期。在这期刊物出版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干1935年写就的精短小诗《断章》:  相似文献   

10.
《温文尔雅》汪龙麟何长江主编中国画报出版社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该书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首传统诗文名句为题,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详细解  相似文献   

11.
短言出精品     
古人云:“文贵精,言贵简”。何以见得?请看:乾隆当了60年皇帝,写下的诗文,仅《乾隆御制诗》就收存41800首,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诗人的存诗数量。可迄今为止,有哪一部文学史把他当作诗人带上一笔?相反,宋代诗人潘大临诗作无几,他的《题壁》诗刚写完“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催租人即到,大为扫兴,终未写成。但这句诗却成了千古绝句,岂不引人深思么?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之所以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皆赖文字记述传之而不朽。因而,自古以来,人们十分重视文字之撰写,力求写出不朽之作。宋代的欧阳修曾经在给王安石的诗中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其中,"翰林"是指李白,"吏部"是指韩愈。意思是说,李白写了三千首诗,韩愈的文章流传了二百年,欧阳修本人十分仰慕,他称赞王安石的诗文可以与李白、韩愈相媲美。正因为如此,古人对于如何写好文章,也多曾专门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4.
已故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原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卢叨同志的诗文集《卢叨诗文集》,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卢叼同志的诗词、文章、讲话、报告、书简、随笔及根据卢叼同志口述录音整理的回忆文章125篇(首),其中诗词82首。 卢叨同志是广东潮安人,1932年投身革  相似文献   

15.
刘颖 《实事求是》2016,(4):97-100
东天山是进入新疆东大门重要门户以及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历史上经哈密的东大门进入新疆的历代名人,留下了许多诗文业绩,这些诗文业绩大多都结合了诗的"志"和文的"事"功能,描绘西域的史地风貌、民俗风情,用文笔诉说着统一祖国的各种烽烟战事,这些诗文业绩通过对政治上统一祖国历史事件的记述、经济贸易上紧密交流的生动描绘和语言文化上相互学习的场景记录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东天山各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契合与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4,(34):59-59
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工诗,善书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这首《山村》,依顺序嵌入了从一到十的10个数字,却并不显得做作或使人感觉枯燥。此诗状景自然、恬适、朴实,读来通俗上口。数字诗《山村》当然谈不上是什么诗中精品,但它好歹还有点意趣和诗情画意,是历来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诗文之一。其传诵程度大大超过了邵雍被收入《宋...  相似文献   

18.
郎伟 《共产党人》2006,(7):54-55
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刘和芳先生终于要出版他的作品集了。捧读他的诗文集,心中漾动着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欣喜之情。  相似文献   

19.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03/8十一、以诗相劝柳亚子,从长计为党工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交”很早,早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相识,并从此有诗文来往。所以,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和柳亚子的最多。柳亚子也是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人。早在1929年,有消息说毛泽东已遭不幸,柳亚子闻此传言,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神烈峰头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