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国娟  胡玲 《今日浙江》2005,(17):24-26
湖州市东林镇星群村75岁的周大毛大爷突然发病,儿子赶紧打电话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片区责任医生薛掌根,薛医生接到电话就骑上摩托车赶到他家,一量血压,高压在200毫米汞柱以上,马上转中心,因病情较重,又转至湖州市第一医院救治,住院12天后回家休养。在需要继续治疗的日子里,薛掌根天天用摩托车带着周大毛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里输液,又用摩托车送他回家。周大爷告诉记者,全家5口人,包括在外地养鱼的儿子和媳妇,都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小痛小病我们找社区卫生服务站看,也可以打电话叫薛掌根来看,重病就到城里去看”。他回过身去,从墙上的挂历…  相似文献   

2.
章孝严,祖籍浙江奉化,因其特殊的身世和在推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正受到海峡两岸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系祖国大陆章孝严是蒋经国与章亚若非婚孪生子中的老大。1942年出生于桂林,取名大毛,其双胞胎弟取名小毛。但不幸的是,在他们还不到半岁时,其母竟意外死亡。此后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幼小的大毛、二毛被人从桂林接到江西万安,由其外婆一家抚养。后其大舅章浩若当上了贵州铜仁县县长,大毛、二毛两兄弟也被带上,并正式取姓氏为“章”,进入  相似文献   

3.
壮行酒     
<正>在我们家乡那个彝族山寨,喝酒不用杯子,用碗。喝酒也不说喝酒,叫干酒,一个"干"字,豪气冲天,霸气十足。爷爷酒量好,一向自称喝遍全村无敌手,如今都80岁了,仍然自认为老子全村第一。乘着酒兴,爷爷讲起了他第一次酒醉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国人对酒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无酒不成宴”已成为一种习俗。近年来。由喝酒伤亡引发的诉讼屡见不鲜。法院的判决也五花八门,有的判请客者赔偿,有的判同桌酒友赔偿。甚至有的判酒店赔偿。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法院也审理了一起喝酒死亡索赔案件。法院判定酒友无须为喝酒死亡者担责。  相似文献   

5.
三言两语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对没良心的企业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温家宝总理在看望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患病儿童时表示。别人怎么看让别人去说,我不反对别人配秘书。就像我不喝酒,也不反对人家喝酒,我只管好我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lisa是一个喝酒的高手,在她看来,自己喝酒的本事是做市场后一点一点练出来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经常陪男客户吃吃喝喝,也成了lisa的事业,如今她是杭州一家私营企业的公关经理。但经常陪男客人吃喝,也让她的身体受到  相似文献   

7.
林剑 《两岸关系》2008,(5):70-71
山东人喝酒与山东人的性格一脉相通:率真、耿直与好强。山东人操守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好酒,礼酒还斗酒。对于这种文化现象,东西南北评判不一:有人说,山东人喝酒“真热情”,痛快得真爽;也有人说了,山东人喝酒“太热情”,令人受不了。  相似文献   

8.
李志宏 《中国人大》2009,(22):42-44
论宗教和稳定的关系,居马·塔依尔大毛拉阿吉说,无论是战乱年还是贫困的过去,在没有和谐生存的环境里,宗教自由就无从谈起,可以说,社会发展是实现宗教自由的根本,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也不可能实现宗教平等和自由。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免不了走亲访友,团圆聚会。这本是高兴的事,不过在这里也要给各位队员提个醒:一、喝酒悠着点。既然是朋友聚会,又是过节,喝酒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饮酒也一样,过量会伤身体,酒后失态会让你丑态百出,酒后失言还可能伤了朋友间的和气。要是在工作中,喝酒还会误事,虽然有半斤酒量的你只喝了一两,但是在处置情况时,你酒气冲天,别人会把你说的话当成酒话,你说能处理好问题吗?弄不好还会把事态扩大。保安手册也规定:不可酒后上班,所以,酒还是少喝点好。二、防火最重要。防火工作一直是保卫…  相似文献   

10.
<正>我喜欢喝酒,但绝不酗酒。喝酒是一种人生态度。喜欢喝酒的人心胸大多比较性情,把酒言欢间,情感的相互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随意而洒脱,无拘无束,却又怡然自得……饮酒时,有人喜欢喧嚣,有人则喜欢静静地小酌。热闹地喝酒让激情释放,胸中平添一种豪阔。安静地喝酒,是一份难得的自在,让心去静静地思索。酒是一样的酒,心  相似文献   

11.
lisa是一个喝酒的高手,在她看来,自己喝酒的本事是做市场后一点一点练出来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经常陪男客户吃吃喝喝,也成了lisa的事业,如今她是杭州一家私营企业的公关经理。但经常陪男客人吃喝,也让她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因为酒喝得太多,她的肝脏已发出了警示讯号。  相似文献   

12.
臧必飞  茅亿 《公民导刊》2012,(11):40-41
唐某与朋友饮酒过量后独自驾驶二轮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唐某属醉酒驾驶,负事故全部责任。但唐某家人认为,与唐某一起喝酒的其他人对唐的死亡也负有责任,应该赔偿唐某死亡各项费用的50%。与唐某一起喝酒的其他人员当承担什么责任呢?请看本期拍案说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著名的观相家叫做水野南北。这个水野南北曾经是个十分粗野的人,他自幼父母双亡,很小就学会了喝酒,长大之后只知道喝酒、赌博、打架,甚至进过监狱。有一天,路边一个算命的人断言南北"面呈死相"。南北虽说粗野了一些,但也一样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安》编辑部: 据笔者对身边一些公安民警的了解,一些因各种原因不会喝酒、不能喝酒、不想喝酒的民警对“五条禁令”十分欢迎,相互间开玩笑说“最近肠胃舒服多了”、“精神爽了”,只因为在大大小小的场合,有了“五条禁令”这个“挡箭牌”,不喝酒谁都不得罪。由此我不禁想到目前各地滥用警车开道的现象,也到了该有一个“挡箭牌”的时候了。 笔者很清楚地记得在初任培训时所学,按警卫规格来分,只有具备特定身份才可以在车队前面配置开道车。可时下,不光是大城市,还有一些小小的县城街道上、公路上警车在前边警灯闪烁,警笛长鸣,几辆或十几辆大小车紧随其后,呼啸而过的场景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喝酒吗?如果是男爷儿们,可别说不会。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酒民,男爷儿们好意思说不会喝酒?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喝“疯”了,你一个男爷儿们硬说自己不会喝酒有谁相信?咱们中国的确是个“酒国”“,喝酒疯”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仅继承了老祖先的传统,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了。外国人总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酒中疯狂,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这文化、这环境、这习惯,不“疯”才怪。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大禹“遂…  相似文献   

16.
喝酒可大雅可大俗,官员也是肉身凡人,在酒精发作的癫狂情状下闹出点动静,至多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说说就过去了。可是公职人员喝酒动不动喝出人命来,譬如刚刚"以身殉酒"的南通市通州区三余镇副镇长王卫东,实在应当令人深省。如果按酒场中"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的说法来推测,醉死酒场的王副镇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在上海阿波罗大厦工作的刘先生来说,新天地的星巴克咖啡屋是他与朋友约会最喜欢去的地方。“傍晚时去新天地最惬意,那里不仅可以喝咖啡,还可以逛精品屋,去健身房,喝酒聊天。新天地可以说是上海人的休闲中心。” 记者在新天地一带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休闲娱乐场所居然很多是台湾人开的。比如“仙踪林”红茶坊、“上海本色”精品屋、“百草传奇”餐饮、“圣大保罗”健身房、“星巴克”咖啡屋等。 近年来,以仙踪林、汤臣高尔夫、自然美等为代表的台湾休闲娱乐业在大陆的大中城市逐渐流行开来。台湾人开的休闲娱乐中心已成为上海年轻人休闲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辛其马 《创造》2004,(1):44-45
写这标题有点犹豫,似乎富裕乡干部就不喝酒,发达地区的大小干部就不喝酒?偏偏瞄准贫困地方的乡干部,是不是穷乡僻壤的"乡保长"就好欺,谁想弄都来踹一脚?再说,喝酒何须"说",全国人民都在喝嘛,要不,那么多酒水生产出来都倒进长江、黄河了?说乡干部喝酒,是不是从酒香里闻出点什么,想趁势来个"反腐"什么的?  相似文献   

19.
盏间写风情     
但凡喝酒的人,不论雅俗,大都有过酒至酡然的惬意,也多少领教过不胜酒力的窘苦。如果只说自己微醺、酡然,不说烂醉、撒酒疯,就真有点关云长论战,只说战古城不言走麦城的味儿了。 我是喝酒的。享受过酡然的雅趣,也有过“走麦城”的窘境。不胜酒力倒也罢,最难敌宾朋满座时的盛情,“盛情”难却便是不胜人力了。劝酒的故事我经历过数次,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1)
正不仅国人酒单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白酒和啤酒业绩骄人,其他酒精类饮品也是百花齐放。这些骄人的成绩得力于,面对市场的深度调整和疫情的影响,酒业人的心态已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放稳放缓,从不适应到积极应对。减少外出聚会不等同于戒酒,"办公、购物能上云,为什么喝酒不能上云?"疫情以来,资深酒友、IT工程师张成磊和不少酒友一样开启了"云喝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