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贺喜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54-59,80
早在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期间,美国白宫就提出对即将上台的阿连德政府实施经济封锁。当阿连德入主莫内达宫后,经济封锁便正式成为美国干涉智利最重要的手段。白宫切断了阿连德政府获得国际贷款的来源,利用债务问题向智利施加压力,同美国企业界一起采取各种措施阻挠阿连德政府实施铜矿国有化政策。美国的经济封锁重创了智利经济,恶化了美智关系,加速了智利"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际电信电报公司之所以抵制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征收政策,既是为了维护自己 的经济利益,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该公司和白宫高层政要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为其展开政治 游说提供了便利。早在1970 年初,美国国际电信电报公司就开始联系中情局,力争能阻止阿连德当 选智利总统;“人民团结阵线”上台后,该公司一方面就如何推翻阿连德政府向白宫高层积极献计献 策,另一方面联合整个商界的力量向美国政府施压。该公司的许多建议都被白宫采纳,成为美国对 阿连德政府实施经济封锁的政策起源;该公司变本加厉的干涉也把美智关系推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智利模式”的成就实践了近20年的智利模式取得了网个方面的成就。第一,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阿连德政府后期,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率达到天文数字。面对严峻局面,1973年军政府及其经济领导班子提出与阿连德时期完全相反的政策:一是实行大规模私有化,将金...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智利阿连德改革失败的研究多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方面展开,忽视财产权方面的原因,本文尝试填补这一研究视域的空白。进入20世纪后,在智利政治舞台上逐渐形成了左、中、右三股相对稳定的政治力量,他们针对1925年宪法草案中的财产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左派的激进党秉持激进的财产观念,要求分割大地产;右派的保守党主张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党则代表中间派,主张财产具有社会义务。最终,中间派的财产社会义务的观念被写进了1925年宪法,并被阿连德之前的历届政府所接受。但1970年上台的阿连德秉持激进的社会主义理念,将财产社会化推向财产国有化的极端。他利用"法律漏洞学说",大规模没收大地产主与大资本家的财产,以"合法"形式达到了革命的实质目的。阿连德政府激进的土地改革扩大了社会对立面,导致其政权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对工业、金融和矿业的国有化改革则招致了资产和资本阶层的怨恨与国际社会的不满。在财产权问题上,阿连德未能处理好手段与目的、形式合法与实质违法、政治与经济、财产社会性与私有性这四对矛盾,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随着冷战态势的日益严峻,美国开始寻找除战争、外交等公开手段以外的其他斗争手段。"隐蔽行动"则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或主要斗争手段之一。对于这些行动,美国政府总是尽可能的否认和掩盖,但随着解密档案的逐步出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深入,成为西方冷战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及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其隐蔽性、复杂多变性、难以防范性以及极强的针对性,也因此更具危险性。1973年智利政变后,关于尼克松政府参与颠覆阿连德政权的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利用最新解密档案分析1969—1973年间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采取隐蔽行动的内部争论及实施细节,发现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隐蔽行动的实质和目标总体一致,只是随着智利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干预的程度、方式、时机以及实施人员及资助金额等具体细节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智利国内经济形势、阿连德支持率、军队稳定程度等智利内部因素的变化,美国对智利的隐蔽行动有针对性地筹划并展开;美国对智利的政策与当时冷战背景下的国际环境、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地区政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与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权力制衡论等传统观点相比,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在引进"小国"变量和"软进攻"外交手段之后,能够较好地解释美国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外交政策。按照进攻现实主义有关大国政治互动的观点,可以演绎出两个结论:地区霸主在区域霸权体系内对于小国潜在或者现实的离心倾向会采取进攻性外交政策;在军事上的进攻与制衡这个硬手段被视为不可行或者得不偿失的情况下,霸主会采用软进攻的方法。根据该理论,从本质上看,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外交政策是区域霸主的进攻性外交政策,与美国历届政府对拉美尤其是智利的外交战略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出于对阿连德的内政外交政策会损害自己霸权根基的担心,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采取了一系列以和平演变为主的软进攻政策并得偿所愿。这些对于认识美国的拉美战略和全球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利素有“铜的王国”之称。数十年来,它一直是世界上铜出口的第一大国。1982年智利铜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铜国。在智利国民经济中铜一直占主导地位。世界四分之一的铜埋在智利智利遍地是“红金子”(智利人对铜的称呼),铜储量极其丰富。据智利铜公司主席1981年10月13日正式宣布,智利已探明的铜  相似文献   

8.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政权精英与温和反对派精英之间达成协议,拉丁美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和民主政体平稳过渡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的政治转型即属于此类型。在智利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中,政党作为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在呈高度分裂状态的社会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智利政党在政治转型中表现出几种特征:转型早期政党对社会运动的抑制,政党由极化走向温和与融合,政党联盟由变动性走向制度化和稳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国政治发展的表征,政党政治的制度化体现为国家政治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目前智利民众对政党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持冷漠态度。政党要提升自身的合法地位、赢得选民信任,需要致力于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当代智利政党及其政治精英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与共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为解决智利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贺双荣一、历史及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中国与智利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的民间政治、文化交往和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其间的经贸关系以民间贸易为主,且多为间接贸易,贸易额很小。1965年中国在智利设立商务代表处后,中智...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民主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的拉丁美洲不仅仅作为一种思潮存在于制度性的教会和广大信徒之中,还通过组建政党、参与竞选、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来诠释自身所秉承的天主教理念。在当时的拉美国家中,智利基督教民主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它所具有的异于"左右之争"、带有调和性和包容性的"第三条道路"特征,在不长的时间内改变了智利的政治格局,并成功充当了左右两派之间的缓冲器。然而,在执政后随着角色的转换,原有的优势逐渐变成了劣势,从而导致了这一实践的阶段性失败。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非常活跃。在与美国的关系中 ,拉美国家坚持反霸立场 ,一致反对美国的干涉和军事渗透 ;拉美与欧盟、俄罗斯及亚洲国家的多元化外交也取得一定进展 ;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美国仍是影响拉美政治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拉美面临着以下4种战略选择。一、实现贸易多样化这一战略选择,是指或多或少地按照华盛顿共识,实施单方面的经济自由化计划,降低贸易壁垒,寻求更为广泛的贸易伙伴。在拉美,最有能力实施这一战略的国家是智利。到1991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还与欧盟(尤其是德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1994年12月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智利被正式邀请参加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谈判。通过与欧洲、日本和美国发展贸易关系,智利没有受到任何一个贸易伙伴的牵制。其他拉美国家很想实施智…  相似文献   

13.
1973年皮诺切特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智利的议会被关闭,政党与工会被解散,政治异见人士被禁言镇压。本文通过档案材料,梳理了智利天主教会在这种情形下领导组建救助组织和平协作委员会与团结公会的过程,及其通过医疗救助、司法援助以及档案材料的记录整理,为受到镇压和迫害的智利人民提供帮助的事例。本文认为,作为军事政变后智利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救助组织,这两个前后出现的天主教社会救助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智利的反对派力量,并通过带领或资助建立各类社会团体,重构了早前被残酷的高压政治气氛破坏殆尽的社会联系,从而保留了智利民众心中互相帮助、民主团结的精神与希望。这种救助虽然引起了军政府的不满,但智利的教会和政府之间并没有爆发公开的、直接的激烈对抗。正是在天主教会的帮助下,智利反对派在遭受严重打击之后开始逐渐恢复和壮大,并在1989年通过投票选举成功地迫使皮诺切特退位,将智利重新带回了民主的发展道路上。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智利政局稳定。艾尔文总统凭借他多年政治活动的经验,在政府内团结了各派政治力量,特别是妥善处理了与军人的关系,使政府树立起良好形象,得到国内人民的广泛支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1991年智利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增长。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1990年人为压低到2.1%,1991年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智利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4280美元,被世界银行列为"OECD高收入成员国"。这一身份在拉美国家中只有智利率先获得。另外,从人文发展指数看,智利属于世界47个"高人文发展国家"之一,2012年全球排名第40位,在拉美国家中排名第一。透明国际组织指出,智利是拉美最廉洁的国家,在表示公共部门清廉程度的分数统计中,2012年智利得分为72分,在世界176个国家中排名第20位。这些骄人的数字表明,在拉美国家中,智利是拉美第一个实现了超越"不发达"梦想的国家。智利并不是拉美地区自然资源最丰富  相似文献   

16.
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现代社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1981年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无疑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传统现收现付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完全积累制模式养老金计划的国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智利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保私有化改革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回顾“智利模式”25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和运行成效,并对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月里根政府执政后,承诺要扭转70年代美国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势力衰退的局面。这一衰落的表现是: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出现了与古巴和苏联结盟的革命政权;萨尔瓦多革命民主阵线——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日益强大;古巴作为一个革命国家继续存在,并扩大了其在加勒比其他地区的影响;苏联在西半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存在日益加强;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关系中的摩擦加剧,显然,这是受卡特政府强调人权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統艾森豪威尔在2月22日到3月3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四国进行了正式訪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后十几年来,美国总統亲自到南美大陆,这还是第一次。很显然,艾森豪成尔不寻常的訪問,是妄想緩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日益增長的反美情緒,以便进一步控制和掠夺拉丁美洲,特別是企圖对拉丁美洲国家施加压力,来孤立古巴,为美国武装干涉古  相似文献   

19.
从皮诺切特被拘禁看智利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16日夜间,英国警方应西班牙政府的引渡请求,拘禁了在伦敦一家私人诊所就医的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这一事件除在英国、智利和西班牙3个当事国引起激烈的争论外,在美国也引起不少的议论。《纽约时报》社论认为,皮诺切特不享有豁免权,而“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美国哈帕柯林斯、吉尼泽出版公司联合出版了《展望未来40年》一书,主编是美国著名投资家约翰·M·坦普尔顿,参加撰写的有9名各学科的著名学者。现将该书有关未来地缘政治和世界经济等章节摘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