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2.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等心性思想使宋明理学更进一步接近“中正仁义”的“人极”指向.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与禅宗的有关心性思想皆为陆九渊心性论的重要来源,而后者往往为学界所忽视.通过将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性论与禅宗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平中 《求索》2010,(1):121-123
张载表彰孔孟道统,提炼孟子的天道观“为天地立心”,阐发性善论“为生民立道”,推崇孔孟道统“为去圣继绝学”,主张均平政治“为万世开太平”,重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并创立了关学。孟子思想是关学体系建构的主要思想资料和重要理论,孟子学是关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思想体系与孟子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在“性与天道”核心问题上本质相同,关学体系的建构与张栽对孟子思想理论的继承阐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的传统思想观念历来是“人与自然 ,玄同彼我 ,冥于大通”(《绘事微言·画有自然》)。这种见解均出自支配中国人思想二千年之久的儒、道两家。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 ,“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又说 :“吾与日月参光 ,吾与天地为常。”(《在宥》)庄子则说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又云 :“人与天 ,一也。”(《齐物论》)这正是传统书画家们所崇倡的“天人合一”。自古鉴赏家曾将中国绘事的优劣分为五品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神者为上品之中 ,妙者为上品之下 ,精者为中品之上 ,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立此五等 ,以…  相似文献   

5.
孟子“仁政”学说是其治国的理论基础 ,也是他整个思想的核心部分。孟子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 ,也是孟子思想的精华。他的“仁政”理论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西会通”与钱钟书的文化“打通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对中西学的主要态度是“中西会通”,“中体西用”、“西学中源”都是其变种。随着《管锥编》的问世,近10年来,钱钟书的文化“打通说”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钱氏“打通说”与近代“中西会通”思想的源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对二者进行综合的考察,以期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有所启示。一中西学术的会通思想起于明末,大体有两种形态:从一般意义上说,近代以来的重要社会思想家,其学说之创立,无不经东西文化之比较;狭义而言,举“会通”为旗  相似文献   

7.
论《管子》的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整理和发掘这些思想资源 ,不仅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促进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叉与发展 ,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加强上下的沟通与协调 ,更深刻地认识心身关系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本文拟对战国时期稷下黄老学派的代表作《管子》一书中的心理学进行探讨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一 “专意”以“知远”的知虑心理学思想作者继承了老子的道论 ,认为道既是万物的本源 ,又贯穿于天地万物之中 ,具有不可言、不可见而又支配着万物的特点 :“道也者 ,动不见其形 ,施不见其德 ,万物皆以得 ,…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畜子以道,则民和”;老子:“知和说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旬子:“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表达了世界万物万事都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事物不同要素中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反相成。“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9.
对曹操公牍文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操在以牍明志、政文会通的“人本”治牍理念下,对汉末公牍文文体进行个性化改造与创新,形成了自由派风格。彰显在公牍文中的“人本”性反传统和改造传统的精神,成为汉魏之际张扬人本思想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古代文章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桑士达 《今日浙江》2006,(14):62-62
荣辱,属于道德范畴,凡人皆有荣辱意识。做人德为先,先贤哲人皆倡导“志于道、据于德”,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孟子则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东汉的王充讲“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北宋的司马光则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王安石亦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历史昭告人们,一个具有高尚人品、完美人格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有大德的人,才能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建大功。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的人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问题非同小可,它关乎人的思想品德、民族素质乃至国家形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