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司法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近年来,司法人民性的强调、调解政策的转变、“三侗至上”的提出等导致许多人对司法改革的前景担忧。鉴于中国司法改革相对平稳和保守,这些至多表明司法改革趋缓或进入休整期,迈向司法现代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2.
李袁婕 《中国司法》2010,(11):100-101
台湾“法务部”司法官训练所成立于1914年,时称司法讲习所,其后该组织历经多次更迭。1926年改为司法储才所、法官学校,1929年~1943年期间称法官训练所、中央训练团,1943年~1949年再改称中央政治学校法官训练班,1950年一1954年又称司法人员训练班,1955年根据“立法”正式确立名称为“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训练所。  相似文献   

3.
吴琪 《中国审判》2021,(4):56-57
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互联网+立审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理念,保障纾困惠企司法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打好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组合拳”,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不断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人民法院各项司法保障服务大局工作稳中向优。  相似文献   

4.
宁浩 《法治纵横》2011,(7):26-28
司法改革,一场尚未达成共识的远征。 对于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而言,2010年是一个“丰收年”。2011年1月21日,中央政法委披露,其2008年底出台的《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确立的60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四分之三。其间,2009年完成17项,2010年基本完成30项。  相似文献   

5.
刘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3,(33):155-156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司法强拆”,实现了由“行政强拆”到“司法强拆”的转变,是法治的进步。但是,两年多来,仍出现暴力对抗、自焚或其它人身伤亡等现象。本文从强拆模式的立法变迁、司法定位的偏差、“司法强拆”的处境、完善“司法强拆”机制等方面,明晰存在问题,探索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10月贵阳市清镇环保法庭成立,到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我国的环境司法专门化走过了7年,呈现出明显的“从地方到中央”、“从试点到推广”的特征。环保法庭成长及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历程,既与“试点先行”的改革思路相契合,也有与司法体制机制相悖的疑问。7年风雨路,有得有失,都将对中国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发展,乃至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陈实 《江淮法治》2014,(11):39-39
“司法工作有哪些方面需要需要加强和改进?您对新一年司法工作有何要求?”……近日,固镇县城关镇司法所召开辖区县、镇人大代表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陈雷 《中国审判》2011,(2):F0003-F0003
“司法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司法审判中的公开、公正、透明,还体现在司法运行是否高效,百姓能否从司法审判过程中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高效,“看得见的公正”正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效能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2010年是鄞州法院确定的“深化管理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在着力完善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三大管理体系,切实改进法院的审判作风和效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9.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11,(2):F0004-F0004
2010年,宜川县人民法院在市中院的指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三个至上”,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抓审判、强执行、促公正;抓服务、提效率、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47件,审执结447件,结案率100%。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司法理性之逻辑必然,现代司法在迈向专业化或者职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贵族化与精英化之内在趋向。其中,专业化程度被认为是引领司法达至“效果最优”的基本要素,但贵族化趋向则被认为是诱导司法走向“悖论”的基本因素-它使得司法很可能被异化为一个远离大众、甚至背离常识的封闭市场。为弥补司法职业理性之缺陷,化解其内在的逻辑“悖论”,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为生活理性渗入高度职业化的司法过程设置某种管道或者窗口,使得司法程序、法官质素以及司法判决更具包容性,并为包容性司法之成长创设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肖杨院长于2001年12月提出要树立“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2002年12月17日最高院李国光副院长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我们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司法观念,树立更加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司法观念:结合民商事审判工作的特点,李国光副院长将现代司法观念的内容综合阐述为:“公正与效率”为现代司法观念的核心,公正、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从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手,整合职能资源和工作载体,组织实施了人民调解“和谐使者”、法律援助“温暖民心”、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光明之路”、法制宣传“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司法行政“岗位练兵、阳光执法”五大行动,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3.
2010,从年初走到岁末,有太多值得回顾的事情,也有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三项重点工作”,能动司法、量刑规范化……这些关键词早已被全国法院以及法学界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是这场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攻坚战,中国司法面貌不会如此焕然一新。推广律师袍、法官袍、法槌等西式物件,推行审讯同步录音。录像、律师在场制度,收回死刑核准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数年间,中国司法跨越了现代法治国家百年探索阶段。“然而,澎湃的改革浪潮声里。要实现现代法治精神与继承优良法律文化的完美结合,实现司法审判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的有机融合,中国司法还有一段漫长道路。回首2009年,三起并非喧嚣的法治事件,在深刻揭示司法现状的同时,也触发了人们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谢晖 《法学杂志》2022,43(3):110-131
司法政策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司法政策的探究,既要遵照政策和司法政策的一般理念,也要根据国家实在法有关政策的具体规定,还要沿循既有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实践。司法政策可两分为“法定司法政策”和“依法定司法政策”,两类司法政策的制定主体、内容、效力虽皆不同,但都不影响司法政策对当下目的的关注和追求。我国的政策及司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作为法律要素而存在,相对法律,其具有明显独立性。就司法政策而言,其制定主体多元、法律根据欠缺,因此,在法律上完善司法政策,是保障其在法律原则、规则前提下,实现“具体法治”“效率法治”“实质法治”使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8,26(5):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行程。建国之初的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和“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司法体制与制度的基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也由此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乃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的过程,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其中,“规范司法行为”对于预防和遏制司法领域的腐败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全司法工作规范和违法司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是规范司法行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丁亮华 《中国法学》2023,(3):225-245
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是立足中国实际,按照司法规律,对我国司法体制机制进行的一次全面革新。其逻辑在于,通过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破解司法的“地方化”,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通过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祛除司法的“行政化”,确保司法权力行使回归其本质与规律。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围绕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从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能等方面,对司法管理体制、司法责任制和纠纷解决机制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总结这一轮司法改革的路径与经验,需要把握好于法有据与先破后立、制度安排与理论逻辑、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改革意志与革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站式便捷诉讼服务、深化司法公开阳光工程、强化辨法析理工作……一系列司法为民举措,彰显了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情怀。济宁中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不忘司法初心,牢记职责使命,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探索司法便民利民新机制,及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贯彻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并大力推行司法公开,大力开展“阳光审判”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树立了司法权威,赢得了司法公信力,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