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0-13
“城”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首先是要有城墙,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城内,则是青石板铺出的长街,古藤老树,小桥流水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记忆虽有,城却无踪。而耿彦波在当下的大同,却投入巨资改造出了一座古城。2013年春节期间。大同市长耿彦波的离任引发了市民签名、游行活动,耿彦波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人物。耿彦波是个什么人,他是如何来到大同的,又在大同做了什么?市民为何多次签名挽留他?关于他有哪些争议?他的“造城”活动,能引发哪些思考?本期“封面话题”给您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后,关于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其即将离任履新之际,上千大同市民上街打出横幅、签名请愿,甚至有民众当街下跪,挽留“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一时间,这位以“造城市长”闻名全国的“明星官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围绕耿彦波的报道见诸各大报端网络,对其评价也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3.
彭晶 《小康》2006,(11):58-59
“不怕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有了好班子就能治好烂摊子。”好的带头人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4-15
骨子里是个文人 在耿彦波心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文人,搞城建以后,弄得性格都变了。“搞城建就跟带兵打仗一样,说骂就得骂,由不得你。”他爱看电视剧《亮剑》,尤其是李云龙的那种精神,逃走了就枪毙了你!“因为两军交战,一不小心就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5.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8-20
耿彦波是个有争议的人,争议从他在灵石搞古城建设时就已开始。对他的争议,多集中在如下方面:他的挽救“古城”,是真在保护文物,还是在搞假古董;他的拆迁,伤害被拆迁户利益,是造福市民,还是政绩工程;他投入那么多资金搞市政建设,账本是否清楚,欠债能不能还得上……  相似文献   

6.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21-21
大同展览馆的平移和转向 在耿彦波上任前,外地人去大同,往往会对一个建筑记忆深刻,那就是大同展览馆。这座始建于1969年的建筑,因酷似北京的人们大会堂,被称为“山寨版”,让外地游客觉得很好玩儿,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相似文献   

7.
曹伟 《小康》2013,(2):36-37
能够熟谙《论语》、钻研《心学》,又能强势"造城",铁面"拆迁",大同市长耿彦波谈的是现实,看的是未来,但他常常跳回的是历史。面对争议与矛盾,这位改革派官员袒露心声:一个地方,老百姓好了,城市就好了2007年,本刊以《耿彦波,下一个仇和?》对时任太原市副市长耿彦波进行了报道,对其城建工作的十年争议进行了梳理,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次年耿彦波北上大  相似文献   

8.
富兰克林·德·罗斯福是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他连选连任,当政四届,在位十二年有余,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1933年当他上台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付烂摊子,一付是内政方面的烂摊子,另一付是外交方面的烂摊子。罗斯福入主白宫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实行大规模的改革,这项改革方案就是人所共知的“新政”。当然罗斯福所要改革的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9.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6-17
从北京往两.350公里就到大同,但火车却需要行驶6小时。2008年初,耿彦波当上大同市长后.根据2012年北京到大同会通离铁的预想.认为只要把大同的环境搞好了,把“古城”造起来,大同就能成为北京的后花园、北京人度假旅游的胜地。  相似文献   

10.
化雨情深桃李艳──记湖北武穴市电大校长何兴友何立军,吕长安八年艰苦创业,从昔日一无教室二无宿舍的“破烂摊子”,发展到今天拥有标准教学楼和现代化教学设施旦初具规模的新型高等学校──发生在湖北省武穴市广播电视大学这块土地上的“奇迹”,凝聚了校长何兴友同志...  相似文献   

11.
谢强 《半月谈》2003,(23):42-43
高迎春受命干危难之际,分娩才8天就接手湖北省利川市闻名的“烂摊子”村——鱼泉口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靠着大山赋予的淳朴个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短短5年时间里,她带领鱼泉口村进入全市农村经济工作“十佳村”和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春夏 《民主与法制》2011,(10):64-66
2011年2月11日,山东省莱阳市文明委、妇联联合召开“五好家庭”表彰大会,金城镇的韦孝童一家榜上有名。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亲情故事:韦孝章老人在儿子因创业失败寻短见成为植物人,儿媳随即也离家而去后,儿子近百万的债务和一堆烂摊子全压在他的头上。  相似文献   

13.
讲『『耿彦波努力实践三讲要求的执政水平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也是承担跨世纪历史责任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在问题,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最重要的是突出“三讲”的实效性,提高落实“三讲”的自觉性和具体能力,把“三讲”的要求贯穿于我们党执政实践的全过程。讲学习固根基,这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前提。是一名高明的领导者还是平庸的领导者,是一名时代的先驱者还是时代的落伍者,是…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的财政形势严重恶化,财政赤字连年增加,不得不通过发行大量公债来弥补支出,结果让“台湾当局”背上沉重的巨额债务,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推动,也为日后执政者留下一个“烂摊子”。财政赤字持续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5.
陈建芬 《小康》2007,(5):42-45
有人给他送了花圈,也有人给他开了博客。耿彦波,一个官员城建工作的十年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的腾飞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工业建设可谓是一片烂摊子──技术水平低下,规模小,产量低。行业大多集中在轻工业,少数采掘、冶金等重工业也基本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从清末办“洋务”到1949年,全国只积累起124亿元的固定资产,工业品产量少得可怜:1949年纱产量32.7万吨,平均每人0.6公斤;原煤3200万吨,平均每人59公斤。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工业只占26.6%,73.4%是消费工业,像样点的东西都是进口货,就连最普通的火柴都冠以“洋”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抓紧恢复生产,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  相似文献   

17.
曹伟 《小康》2013,(8):38-42
太原是中部一座尚未崛起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城市愚形与产业结构困局,使得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颇多阻塞。有"造城市长"之称的耿彦波重回太原,开始大刀阔斧地重塑这座城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略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取向耿彦波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中心环节,其实质是重建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微观基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连接,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搞好这项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政绩     
冯骥才 《前进》2002,(2):40-40
面对现代化大潮对历史文化遭存的猛烈冲击,我们无法坐视又束手无策的时候,山西晋中地区冒出一位名叫耿彦波的人,他在为官任职之际.下大力气,挽救当地古老民居于毁灭之中。我国仅有文物保护去.而没有文化保护法.珍贵的民间文化——民居便向来不在保护之列。  相似文献   

20.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36-36
2004年11月,杨祖光出任海南省电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面对企业的“烂摊子”,杨祖光深知其中艰难,更知责任重大,他不但接下这个在别人看来是个烫手的“山竽”,而且不当“维持会长”,和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抓维持生存、保局面稳定、促改革发展。现在,企业的生存困难已基本缓解,正在实施以收购抵债资产,进而实现整体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