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云南大理有这样一位保安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守法敬业;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来不知疲倦;还有的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大理志昂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保安人防部大队长欧昌荣。  相似文献   

2.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3.
赖先发生 《中国保安》2014,(16):129-131
在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有这样一位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遵纪守法;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不知疲倦;有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交通协警大队大队长万兰清。在21年的保安生涯中,万兰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是,他在管理保安队伍、确保客户单位安全、维护保安荣誉中却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充沛的精力、超强的能力和厚重的亲和力,得到了公司领导与客户单位的高度信任和赞扬,以及保安员们的敬佩。多年来,他先后5次被评为福建省、厦门市“优秀保安员”。  相似文献   

4.
闵行,江川路社区会议室。 一位党员说,过去退休了,单位敲锣打鼓送回去,离开了单位还是单位的“人”;如今,一退休像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人情味淡了。”他的朋友得了癌,告诉原单位,单位派人给了200元慰问金;如果单位效益差,可能这点钱也拿不出。  相似文献   

5.
牛满贵在交警大队里是出了名的老抠,人称“牛老抠”。大队长考虑到他已年近60,况且身体也不太好,就只安排他管理大队的办公用品。大队长的这一决定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悦,老牛本来就抠,让他管理办公用品,还不把人给“抠死”了! 大家还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本大队独创的一个歇后语:“老牛买菜——去晚一点儿。”原来,为了买到便宜的菜底子,老牛每次买菜总是说:“慌啥,去晚一点儿!”时间一长,天机泄漏,大家便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儿。  相似文献   

6.
杨德嗣是一位连续担任两届的闵行区人大代表,说他普通。因为他已经从吴泾化工厂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回家了,从此再没有工作上的那份牵挂;说他不普通,是因为他人退休了心没有“退休”,而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当好一位兼职的“专职代表”。  相似文献   

7.
在圣彼得堡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一星期。他会说我已经非常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个月,他会说我已经有些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年。他就会说,我一点也不了解圣彼得堡。如此推理,像我等在圣彼得堡两脚生风暴走三天的家伙,就完全有资格当圣彼得堡的“全权代言人”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项万林,善于从案件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线索,熟悉他的人都说,看他破案好像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面对赞誉他平静地说:“没啥,破案子嘛,是刑警的天职,也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刑侦大队大队长,我就要以身作则否则你说我如何带好班子再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力以赴,否则我如何向群众交待?”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10.
两个寒来暑往,他在龙岩与长汀县宣成乡之间奔波20余趟;他踏遍了宣成的每一寸土地,写下了厚厚的一本“民情日记”;宣成乡的干群说他不像官员,更像自己的“亲戚”。他,就是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阮开森。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政策》2010,(12):71-71
听一位老前辈说。“岗位是站岗的位置。过去我们叫干啥就千啥,就像哨兵一样忠于职守。现在有些人拿着岗位当儿戏,作践岗位,令人痛心!”此言触及到当下见惯不怪的“岗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府,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就坐落在其境内。在这片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法警,他用井冈山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抒写着他平凡的故事,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意志拾级而上。自担任法警大队长十年来,他身先力行、从严管理,将青原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打造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司法警察队伍;他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为每一次公平、正义的判决保驾护航;他殚精竭虑。以情感人、心系群众,一次次攻下“执行难”的堡垒。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习惯我在银行看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走进来。小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直伸过去拿给出纳员吃,出纳员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要这样,乖乖,不要这样!”妇人对小孩说,然后转过头来对出纳员说:“真对不起,请您原谅,我刚刚带他去了动物园。”总有一天阿里山盛产木材,台湾棺木皆出于此。山下的嘉义市有一棺木一条街,各家竞争激烈。其中一店铺忽发奇想,在屋顶置一高音喇叭,每日不停只送一曲,歌名就叫《总有一天等到你》。爱情观现代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有的像法国人厂一一及时行乐;有的像英国人/一一木纳保守;有的像埃塞俄比亚人——…  相似文献   

15.
风月有边     
案子破了,让辰溪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吃一惊的是,杀人凶手竟是县委县政府的执勤队队长,一个平时对工作认真又肯助人为乐的人。更让人们跌破眼镜的是,执勤队长竟是因喝“花酒”喝出麻烦而杀人的。  狎妓之风,古来有之,如今又甚嚣尘上,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腐蚀着人们的道德长堤。文中的陈宏湘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女香风面前倒下去的反面教员,几天不喝“花酒”,心里就像猫抓挠一样;不仅喝“花酒”,还要充大个,要欢场女子和嫖友称他“老大”;囊中羞涩,他就东挪西借,打肿脸充胖子。就是这样一个灵魂龌龊的人,工作上却伪装积极,甚…  相似文献   

16.
胡振栋 《世纪行》2008,(10):47-48
原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王桂珍,历来被称作“赤脚医生”第一人。近日,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祥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位74岁的老人拿出有力证据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农村合作医疗创始人覃祥官,1961年就开始学医并为农民防病治病,比王桂珍从医早3年,他才是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是真正的“赤脚医生”第一人。尽管如此,但两位风云人物的人生轨迹却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18.
胡玥 《人民公安》2006,(12):52-53
我在丹东采访的时候,现任丹东巡警五大队大队长贾润泽跟我说,一棵树不是风一吹一下子就长大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长大。长大,尤其是还要长成材,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丹东五大队这个单位.也不是一下子就长成了先进单位,先进和模范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全体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甚至,它是一个延续。比如说树有根水有源,五大队创建之初有一个好的班长,好的领队人.你要是想深入了解五大队,你就该去见一个人,他就是五大队的头任汤英杰。  相似文献   

19.
杂谈漫笔     
据汉代刘向所著《说苑》载:孙叔敖即将就任楚相之时,许多人前来庆贺。有—位老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听后,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给自己敲了警钟。拜谢之后,他再三表示愿闻余教。老人见他通情达理,又告诫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20.
申德明 《今日浙江》2010,(12):62-62
出这个题目,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以后,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