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10,(24):64-64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进入老龄化的时代,我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检察》2005,(6):31-31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高层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5年的1.47亿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同时,老龄化逐渐显现,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3.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曾经的“春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湿了多少老母亲的眼角。然而,我国目前不仅老龄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就像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在我们国家。银色浪潮正在来袭。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在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得到养老现金的老年人基数大,这也直接决定政府在养老标准上的轻微变动都会导致财政投入的巨大差距。财政收入又不能满足更高标准的养老支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就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屈野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予以重视。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老龄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这项工作。”①李鹏总理也指出:“近年来,我国的老龄事业已经由初创阶段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取得了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贯彻和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是系统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健康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智慧老龄化为基本维度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具体政策的落实有赖法治充分发挥其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健康老龄化的实现,需要通过法律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也需要借助法治手段提升老年人的内在能力,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生产性老龄化的推进,需要以法治方式助推社会观念的革新,通过法治激励引领社会各方的行动计划、协助调配社会资源,通过法治权衡调处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智慧老龄化旨在通过“赋能”与“促权”为健康老龄化和生产性老龄化提供保障。在智慧老龄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待立法引导科技向善、消除数字鸿沟,保障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权、隐私权等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老龄化、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和未富先老的现实,养老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长期存在社会问题,发展养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社区、非盈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建设,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有益经验,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日本、美国、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对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艳妮 《法制与社会》2013,(18):202-203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伴随家庭规模的缩小,为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对老年保障体系中的多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老年保障体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对老龄化现象和成因的分析,剖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忠 《河北法学》2012,(12):185-190
我国已于本世纪初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群体性老龄人权益问题日益突出,老龄人口作为一个日渐扩大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整体性的社会关怀与法律关怀。就人口老龄化所致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而言,我国应根据人口结构比例变化调适人口法律政策,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将养老保险制度层次化和体系化,实现文化教育权利在老年人群体的延伸,并保障老年人的再就业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在我们解答法律咨询和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子女对老人合法权益侵犯的事例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杨雪 《中国律师》2023,(4):42-43
<正>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向来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涉及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的改革难事。今年全国两会上,律师行业代表委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百姓期待,聚焦“一老一小”民生保障重点,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言献策。一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谁来养老”“怎么养老”的现实矛盾,养老已超越家庭范畴,成为了必须应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退休制度是由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所组成的双层结构体系。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退休制度从建立于年轻社会的退休养老金制度逐步转向因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养老金制度的理论框架是双阶强制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捆绑联动,退休方式是强制退休,养老金采用退休养老金。伴随着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因应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其理论框架是双向选择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解绑分离,退休方式是自愿退休,养老金采用老龄养老金。我国退休制度正在从退休养老金制度迈向老龄养老金制度。劳动法应实行自愿退休制度,退休年龄属于劳动基准和劳动合同解除事由。老年人属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法应构建老年劳动者的特别法律规则。社会保险法应采用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不是养老金给付的法定要件。我国老龄养老金制度应实行弹性养老金,建立提前领取养老金期间的工资收入测试与养老金扣除规则。  相似文献   

15.
肖金明 《中国法律》2011,(6):9-11,62-64
放眼世界,除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外,老龄化大潮已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复杂社会局势与风险以及巨大经济与政治压力,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对养老体制、人口政策、社会道德和政府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但并未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已在立法上逐步承认并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我国应当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从立法方面看,应当在被监护人范畴、监护人范畴、监护职责、监护监督及保障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性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老年化是任何个体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任务,但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老年人和老年化过程的偏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这种老年化偏见是由一种不公正、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致。要减少或消除这种社会歧视,必须从改变社会态度入手。终身化老年教育就是融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了解和认识老龄化问题、消除老龄化偏见和老年歧视态度,为成功的老年化做准备。实施终身化老年教育,必须了解人们已有的对老年化过程的态度,无偏见地看待老年化过程,关注老年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质量的代际沟通。开展终身化老年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伴随而来的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如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生活极度困难、猝死家中数日未被发现等情况多发,这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看,我国的成人监护制度也不够完善,修改和完善成年监护制度,特别是老年监护制度,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和深远的人权保障意义,本文即从构建成人监护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完善我国的成人监护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毛慧琼 《法制与社会》2011,(25):163-164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最早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马上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更为严峻地面临着经济、精神、照料等诸多养老问题。我国独生子女大多是"政策性"独生子女,国家应当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给予经济、政策支持,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养老应当共同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本文指出可以通过国家养老保障计划、异地就医制度、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等途径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辉 《检察风云》2014,(19):38-38
当今中国已经步入到老龄社会,据权威数据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养老服务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决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及其养老服务需求。养老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