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传平 《理论探讨》2006,3(1):42-4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哲学基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坚持了实事求是命题的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我们党在新时期进一步突出了实事求是命题中的创新精神和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金亚慧 《学理论》2012,(4):59-60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定向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实践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开放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在动因;发展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他们三人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和风格。体现在视角维度、逻辑理路、道路轨迹上风格迥异、特点鲜明。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深入分析毛泽东、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同个体实践,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契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哲学学说。文章从"接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两种机制"与"会通以求超胜"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的理论特征,旨在挖掘冯契哲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汇──略谈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民族特色鲁子平邓小平指导思想是中国实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汇,闪烁着当代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彩。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中国实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汇闪烁着当代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王伟光 《理论参考》2009,(11):62-64
艾思奇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思想来认识和改造中国,并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重新审视并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海峰 《学理论》2011,(34):34-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邓小平是继毛泽东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社会主义主体与非主体成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论述是邓小平"和而不同"思维的三次伟大运用,既解决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邓小平发展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秀民 《理论探索》2006,3(1):14-16
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创立了邓小平的发展哲学。它不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突破了传统哲学教科书的抽象形态,而且在其作用上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实践的功能。因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不能离开邓小平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实践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琴 《理论探索》2006,3(4):36-3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和群众史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含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具体实际三个要素,可谓“一主两翼”的“三维”结构。可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应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指马克思哲学中的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实践主体应把这些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内化并且关注中国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是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哲学把握和实践改进。  相似文献   

14.
肖茜熔  朱方长 《学理论》2010,(12):43-4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挥,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同时它又继承了中国文化和哲学遗产的精华。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正是同他善于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继承中国的哲学遗产结合起来分不开的。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从哲学上概括总结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里的锐利思想武器。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和他运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精华的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的产物,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一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精神成果。但是,由于所处历史方位及其所要解决的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的不同,邓小平哲学思维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把握时代、立足国情的唯实性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或思维方法,邓小平哲学思维的运思特色就是其与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不同之处。而首要的特色是对所处时代特点和中国现实国情的分析与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世界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理论界在尝试将中华和谐思想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着简单移植和单向同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如何去"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实现中华和谐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合。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实现中国化。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通过吸纳中国哲学而实行自我创新的过程。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结出中国化的成果,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他捍卫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恢复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雄辩地证明,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主要贡献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观察、分析、揭示了在中国条件下,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哲学。一、邓小平经济哲学的科学内涵和特点什么是邓小平的经济哲学,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首先应当弄清楚的一个问题。邓小平在全党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明确指出:要解决好中国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循此前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其广义内涵是由狭义内涵拓展、深化而来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内外关系、理论创新与新形态构建、哲学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等都属于广义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范畴。当前应特别重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可能突破所谓马、中、西的哲学学科界限,即有可能围绕着广义的中国化内涵这个主题,三大哲学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深化对话、增进理解甚至达成中国化的基本共识。中国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和具有前瞻性的范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应该是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致思取向,是现代中国学术和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