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何明 《思想战线》2011,37(4):7-12
人类学对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参与者增多;同时,"多文化之文化"视角和"多点民族志"方法,与艺术理论和美学特别是从中派生出的"文化研究"形成了更明显的整体性把握人类建构艺术经验的"合流"态势。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必须参与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中的生活世界如何建构艺术与艺术如何表述生活世界,整体性分析艺术与日常生活、实用与非实用、审美因素与非审美因素等之间的关联。从实践出发的关系分析是艺术建构经验研究的关键工具。迈向艺术经验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维度:社会文化的艺术建构经验和艺术的社会文化建构经验。从这两个维度切入,会呈现包括艺术边界、艺术圈子、艺术生产、艺术变迁、艺术交流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中国艺术民族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学术指向:"回溯以往,立足当下,指向未来",体现出文化符号链上的不同分工。在当下性、共时态的文化平台上,艺术文化活动的研究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多个文化学科之间的互文性渗融和学术碰撞,催生出一股"指向未来"的强劲趋向。音乐"非遗"传承、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其即时性、在场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的展演过程,并将之永远传衍下去;由此体现了始自"本我",带有"微观与宏观""共时与历时""建构与传承"等"多重二维性顺向研究"的视角。此即艺术民族志"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现实性基础和观念性依据。若再究其学术意义,非指静态分析,而是行动趋向;非指隔空展望,而是亲身参与;非指两个不同阶段,而是指某种进行时——持续性过程或运动状态。后者体现于下述三个学科方法论层面:宏观—思维—观念层——文化建构活动的创造性;中观—学理—学统层——音乐展演行为过程的动态性;微观—实践—方法层——转换生成音乐分析的前趋性。简言之,艺术民族志的"立足当下,指向未来"趋向乃从艺术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动态性和前趋性三者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进入 20 世纪, 艺术开始祛魅, 目前学界对艺术的理解已进展到艺术界的层次。 不同于艺术哲学和美学,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建构要基于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 在对具体的艺术田野研究中, 要重点注意对地方性和地方感的双重挖掘。 前者更多是通过对地方艺术界的结构和功能、 艺术的法则等的研究, 阐明作为艺术界一般规律的各种人文关系, 为艺术民族志夯实社会和文化层。 后者则更多是通过对艺术的能动性、 艺术界中人的情感、 感受等的考察, 阐明作为艺术界特殊规律的各种人文关系, 为艺术民族志建构艺术层和意义层。 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感知识浑融共成艺术民族志, 两者的结合, 特别是地方感的视角, 为艺术民族志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在国家事务和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表征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对政治思想、时代文化的践行程度。本文将 2019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这一重要的国家仪式活动作为研究背景,围绕仪式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共访谈了 15 名参与此次国庆仪式的在京高校大学生,考察他们在仪式参与中的荣誉感演变过程。研究发现:青年"荣誉感"的培养与建构的过程是一条包含连续的生命经验的互动符号链,国家通过创设具有"青年在场"机会的仪式场,为青年创造了更多认识国家、思考自我与国家关系的机会。国庆仪式场中青年人迸发的荣誉感促进了青年"榜样力量"的形象输出与媒体建构,仪式中的青年再生产的国家认同及青年文化形成了集体记忆及文化符号,进而在融入青年日常经验的进程中有效地抵御了糟粕文化对"青年与国家关系"的腐蚀。青年在国家事务或者活动参与中彰显出来的荣誉感演变与建构的过程,对我国当前的青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从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上看,无论是为了加强对他者的管理,还是为了反省自身文化进入异国进行田野调查,研究他者文化一直是人类学的传统。而在中国,国外民族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等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之下,人类学越来越重视跨国话题的讨论。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理环境上天然地连为一体,在历史上交流互动频繁,长期持续的经济合作和密切的文化交往决定了我们进行"东南亚国家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东南亚民族志丛书》凝聚了云  相似文献   

6.
艺术人类学的展开并不止于简单的对象(艺术)与方法(田野工作)的相加,"艺术"与"田野"在"日常生活"处相交,并因由二者各自的内涵特征而契合相生出独特的学术张力."艺术"是一个逐渐被历史中存在的人建构、解构、重构起来加以认识的术语;"田野"有着作为地理空间概念和实地研究方法的双重内涵.人类学视域下"田野中的艺术"有两个认知向度:在"田野"--不同村落、社区--存续的各种样式的艺术实践,以及通过研究者的"田野"--"在当场"的体验、观察、访谈--而获致对于特定艺术实践的社会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时间:2014年6月26日地点:人民日报社论坛内容第一部分:《国家治理》周刊创刊启动仪式暨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课题调查成果发布。主要内容有: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致辞;人民论坛总编辑贾立政介绍《国家治理》周刊创刊背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宣读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大型调查成果报告;地方、基层干部代表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创刊启动仪式开始;与会领导为10位"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8.
<正>聊城大学殷学明教授的专著《本事迁移理论与艺术再生产研究》于2018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本土化"的视野,在对中国古典艺术思想和观念细致考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本事迁移与艺术再生产之间的运作机制、本事迁移理论的构成及其实践价值等诸多艺术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当下艺术再生产、再经典的类型、特征和规律。本书的出版将对当下中国"本土化"艺术理论的建构以及艺术实践的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毋庸置疑,一部无愧于读者的优秀著作要么  相似文献   

9.
民族志研究方法发展经历了早期的业余民族志和专业民族志两个阶段。民族志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性,二是以小见大;其类型主要有科学型民族志、解释型民族志、小说体民族志、传记体民族志等4种。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二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三是科学研究范式和人文学研究范式相结合,四是历时性研究范式、共时性研究范式和互动性研究范式相结合,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起源》评介伍奇云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艺术的起源》一书。该书是云大出版社《原始意识》丛书之一,由章建刚、杨志明合著。两位作者对艺术起源问题反复思考,历经三四年方才完成该书。书中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见解,显示出作者在此领域研究颇...  相似文献   

11.
朗格在《艺术问题》中写道:"真正能使我们直接感受到生命的方式便是艺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关于人解放的力量"。残疾人一方面用艺术表现人生,另一方面也将艺术用于争取回归社会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残疾人相当普遍地被阻隔在艺术生活的门槛外,长期的封闭,千年的压抑,使得他们人格、精神受挫,艺术才能得不到展现。因此,残疾人参与艺术活动既是生命的直观,也是解放自身、回归社会的积极姿态,是自觉地参与改变自我命运的主体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赵玉中 《思想战线》2008,34(1):9-12
地方知识精英对"绕三灵"这一民俗活动的叙述与诠释都因他们与仪式参与者之间时间、空间和社会的距离而与仪式参与者本身的实践和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地方风俗的诠释因应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演变而演变,他们的诠释也因之成为"民族风俗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与民族志意义上的叙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性和心理机制等层面,主要形构为如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包括原始艺术抑或"艺术前的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以及当代富于杂糅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形态;(2)地方性审美经验;(3)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形构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人类学与美学的契合与边界之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理念与方法都将呈现出新的气象,并由此开拓出当代美学新的研究格局与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举凡行事,皆有精粗巧拙之不同,所以发展出了"艺术"一语.立法也有艺术.篇章的安排、文字的运用直至标点符号,都有讲究.《晋书·刑法志》所录《魏法序略》批评"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遂调整结构,"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开创了"总则"在先,"分则"在后的篇章结构先河.荷兰学者亨利·范·马尔赛文等所撰《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有专章比较各国宪法篇幅长短、结构,也属于论述立法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正>http://cishan.chinanpo.gov.cn在第二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民政部于9月4日上午举行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开通仪式。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启动该平台运行,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主持开通仪式并对平台的持续建设提出要求。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是依据《慈善法》"信息公开"要求而建设的统一信息平台,用于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参与主体面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6.
李春霞 《思想战线》2005,31(5):52-57
通过把电视植入某个社区的过程视为该社区通过电视的仪式,可以将大众传播视为社区在现代宿命的、必然要"通过"的"仪式",是在面临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现象时,社区为标识、定位、解释这些现象和变化,进而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现象和变化而做出的种种社会性行为.展示一个彝族村落中"电视与生活"关系的民族志表明电视与村落的生活一直处于相互建构的过程中,村民按照自己的方式将电视纳入当地生活,同时村民们也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结构以适应电视.  相似文献   

17.
"原始"已是一个不易言说的概念,"原始艺术"则更加难以周延圆满地辨析。人类学这一门学科恰巧与之结伴而行,并成为对待这一问题的行家里手。艺术遗产的研究显然无法与之撇开干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透视艺术遗产,不仅可以建立更具学理性的认知逻辑,同时,可以借鉴相关的知识传统,借助民族志的方法,在新的语境中去重新发现"原始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县战略,着力打造"书香陵水"活动品牌,6月11日晚,"书香陵水·你我共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广场群众艺术大舞台文艺晚会在陵水文化体育广场举行,标志着第十一届海南书香节陵水主会场活动正式启动。晚上8时许,启动仪式在热烈的开场舞中拉开帷幕。舞蹈《唱响正气歌》、经典朗诵《短歌行》、舞蹈《雨打芭蕉》、女声小组唱《月光小夜曲》等歌舞  相似文献   

19.
黄丹 《当代广西》2015,(2):28-29
<正>2014年,广西划拨1250万元作为支持区直文艺院团精品创作项目经费,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的支持。在与"精品战略"并行,推动我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的"三个一批"的工作思路以及"中国梦"主题的引领下,我区文化艺术精品层出不穷:广西电影集团出品的中法合拍电影《夜莺》将代表中国大陆影片参加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桂剧《七步吟》荣获国家文华大奖二等奖、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西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
<正>这是杨克煌生前的一本藏书。《青年团的任务与工作》,"青年学习丛书"第1辑,北平青年社编辑、印行,1949年7月初版、1949年9月再版,新华书店总经售,社址:北平东单二条南官场29号。全书收文7种: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2.《任弼时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3.《中国新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