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逐渐察觉并承认国家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并在"守中治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间接被动和积极主动的治边思想。在维护陆地边疆政治安全的实践中,设置了专门的中央机构、独特的边疆政权,并且开创了军民戍边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健全、治理过程的互动和治理环境的稳固影响着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史云贵 《思想战线》2024,(1):109-118
边疆绿色治理是国家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边疆绿色治理是指边疆绿色治理共同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的绿色要求和绿色标准,秉持绿色价值理念,进行绿色话语表达并形成绿色共识,凝聚成共治边疆公共事务的绿色合力,推动边疆经济低碳发展、政治风清气正、文化包容多样、社会健康和谐、生态绿水青山的全方位绿色化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边疆绿色治理体系由“目标—场域—主体—方式—客体—效果”等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耦合而成。在把握边疆绿色治理体系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由“动力—过程—创新—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构成的机制谱系,确保边疆绿色治理良性运转,进而助力实现边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不断满足边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构建并形成了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最初的框架,对我国现行的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梳理、反思,并加以借鉴,推进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边疆是一个地理、历史、政治概念,有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发展趋势是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取得若干共识,并对当代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以改革开放为界可划分两个时期,其中四端治理举措是须予以关注并应着力研究的。中国边疆治理战略的构建,要重视中长期治疆战略的思考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建设,推进边疆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边疆治理:族际主义还是区域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思想战线》2008,34(3):25-30
中国的边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因此.边疆治理就面临着是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还是以处理边疆的区域性问题为主的选择.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的治理是族际主义取向的治理,以处理边疆区域性问题为主的治理则是区域主义取向的治理.秦统一中国到18世纪中叶的边疆治理,基本上是族际主义的治理.18世纪中叶以后,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避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则主要采取了族际主义的方式.今天,随着边疆形势的变化和边疆问题的转型,边疆治理应该构建一种区域主义的治理模式,增强自身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从功能上说,公共文化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农村社会生产方式下,其文化主体为边疆各少数民族农村群众。建设和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现实特点,就其发展现状来看,需要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本土资源、多元投资渠道等方面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7.
政治学是最早提出边疆治理概念并深耕边疆治理研究领域的学科。目前中国的边疆治理研究,仍面临着创新研究方法、开拓研究领域和激发新的知识增长点等问题。比较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的经典研究方法之一,将这一方法引入边疆治理研究而形成的研究领域即“比较边疆治理”。但要使“比较边疆治理”成为较具活力和贡献力的领域,不仅需厘清比较的基本逻辑,把握研究的主要论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研究的维度。而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要有效谋划好边疆和边疆治理,更应重视和加强边疆治理的国别比较。其中,大国的边疆统合、强国的边疆战略、邻国的边疆政策及小国的边疆经营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法理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司法治理包含两对核心关系:一是中心与边疆的关系,二是司法与社会的关系。历史上,西南边疆的司法治理模式主要有二元型治理模式和混同型治理模式。转型时期,西南边疆司法需要应对立体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复杂性,多中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延展性,多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多元性,互嵌的边疆与司法解决机制的嵌套性。从解决差异性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应建构"法治中国"的西南边疆法理型司法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以"法理"为中心,把"法理"贯穿于司法治理的制度构建和运作全过程。其核心内涵包括以法理型法官为司法治理的主体、以审判型组织为司法治理的组织结构、以审判治理为其运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从早期封建王朝视西南边疆为边野之地到元、明、清在西南边疆先后设省施治,西南边疆与内地联系更加密切,其政治、经济、文化内地化的速度加快.对于历代封建王朝而言,西南边疆地区的屯田是其治理西南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既体现出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及治边方略,同时也折射出西南边疆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地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黄明勇 《创造》2024,(1):74-77
<正>“西畴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以西畴县为代表的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推动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山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时代精神,是激励边疆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担当使命,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意义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的边疆研究在持续升温。然而,边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未被聚焦,其中的一些认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为了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澄清。一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边疆的问题上,须在揭示边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边疆的构建性质,将边疆界定为疆域的边缘区域,确定边疆的变易性;二是在边疆治理的定位问题上,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治理,明确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在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问题上,须在调整治理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其目标和任务;四是在海洋边疆治理问题上,须依据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治理目标,促成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大国转变;五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新形态边疆,明确中国边疆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六是要看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促成了“边缘—核心”双向互动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我国边疆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将满足边疆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边疆治理的价值定位;拓展边疆治理的对象,明确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擘画边疆治理的“路线图”,强调边疆治理的领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发展了党的边疆治理理论;积极构建边疆发展的大格局,坚持海陆统筹,建设海洋强国,不断巩固边疆稳定的深层次基础,全方位保障边疆的安全,加强边疆基层党的建设,开拓了党治理边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健 《思想战线》2013,39(1):133-134
边疆治理是地方治理的特殊类型,是边疆特殊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是边疆状态的整体提升。其中,政府、市场与社会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三者的地位与关系直接决定着某一阶段或某一国家边疆治理的性质与面貌。所以,我们对边疆治理的研究也以此为参照,将边疆治理的模式划分为市场自由竞争、政府计划主导、政府市场混合和地方多元治理4种类型。一、市场自由竞争模式市场自由竞争模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直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治理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市场自由竞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在边疆治理问题的特殊运用。在经济发展层面上,首先肯定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市场的自由交换和竞争的属性与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把国家治理划分为腹地治理和边疆治理。在边疆治理中与腹地治理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而边疆省区面临的特别迫切或特殊的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特殊客体,包括边疆开发和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政治认同问题等。区分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和特殊客体是为了凸显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确实具有特殊性,对特殊客体的治理彰显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边疆是国家疆域边缘部分具有特殊性的,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对该特定区域进行治理的基础上界定的。生活于边疆这个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的人们,组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社会。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运行的政治,与国家核心区的政治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可以界定为"边疆政治"。随着人们对边疆政治的特殊性和意义的逐渐自觉,边疆政治研究也逐渐形成,历史上的边政研究就是其典型。在近年来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政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凸显了边疆政治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促进边疆政治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边疆政治研究本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边疆政治研究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并厘定中国边疆政治研究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永刚  马继明 《思想战线》2011,37(1):125-128
世界城市文化迅速发展,地处边疆的云南,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获得文化意蕴。以滇中城市群建设为例,可从城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加强云南城市文化建设。以此为基础,围绕"美好的边疆城市,和谐的诗意生存"这一理念,追求城市文化建设的高境界,使云南城市形成独特的云南品位与云南格调,最终升华为富有意蕴的云南边疆城市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边疆研究逐渐突破"中心"—"边缘"的讨论范式,研究方法的转变肯定了"边疆本位"的价值,然而,边疆治理理念与实践中仍然缺乏对边疆建构者之一的边疆民族的关注,特别是对边境区域少数民族内心世界与行为逻辑的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新梳理不同历史时空下中尼边境夏尔巴人的跨界流动与国家认同,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解读边境民族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国家认同意识与跨界流动的生活逻辑,对促进我国西藏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历代领导人边疆治理方略基础上,因应边疆治理实践需要,聚焦边疆治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突出难点问题,对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包括治国必治边、协同推进陆地和海洋边疆治理、统筹传统形态和新形态边疆治理等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以及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清晰地彰显出政治地理空间思维、整体性治理思维、内外联动思维和精准治理思维等国家治理思维,是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顶层设计,是深化边疆治理理论研究和推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长城以山脉为界、陆上丝绸之路以沟壑为界、藏彝走廊以众多河流为界,自然地将中国内部分隔为高纬度、高海拔和低海拔三大生态文化区。经过五千多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生态与文化变迁,三大生态文化区的不同民族在融合与冲突间的关系中演化,长城、丝绸之路、藏彝走廊成为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带,国家政权因有多元文化为基础而凝聚力加强,边疆随之向三大文化区的边缘拓展,并形成各民族共创、同戍中国边疆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6)
晚清以来,尤其是19世纪70年后,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陈虬高度关注边疆危机,他痛陈列强威胁中国边疆安全的事实,理性分析中国边疆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治理边疆的方略。陈虬对边疆危机的高度关注与思考,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