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是一种介于农村与城市社区的过渡形态.城中村本身的存在与发展又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城中村改造应该建立在基于对城中村性质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以广州市城中村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对城中村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我们认识到:城中村不是城市的毒瘤而是城市的伤口,不是进行简单的切割就能痊愈,而需要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改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区规模的扩张,临沂市的"城中村"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临沂市在"城中村"治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城中村"不仅仅是一种房屋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城中村"的治理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借鉴总结已有的经验,临沂市在"城中村"治理问题上,要更注重"城中村"社会形态的改造,把加强"城中村"改造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促进"村民"向市民的转变。在治理时要注重民意,关注民生,坚持依法处理土地权属和改造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另外,要坚持"城中村"改造与保留城市历史相结合,注重城市历史记忆的开发,建设具有自己独特历史发展轨迹的文化名市。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6,(3):69-74
城中村是当今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是城市社区的自然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治理不能离开该类社区。办州市姑苏区葑门街道"城湾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该城中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较多,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融合难,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但是对城湾村的治理又存在资金缺口大、政府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以应急管理代替长效管理、外来人口需求常态化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将城中村治理改造纳入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考虑外来人口需求的同时,控制城中村流动人口无序流入,建立城中村治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中村两大群体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4.
肖振涛 《学理论》2015,(7):122-123
从21世纪初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城中村改造的大潮。改造城中村就必然涉及在此生活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而现行的城中村改造政策忽略了在此生活的流动人口的利益,将造成城市人才外流,城市住房危机,城市不和谐等一系列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通过实际调查的形式,分析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郑漂族"在各方面所面临的窘境,希望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4)
"城中村"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改造"城中村"也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改造模式以及郑州改造模式特点分析,对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是一种介于农村与城市社区的过渡形态。"城中村"本身的存在与发展又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城中村"改造应该建立在基于对"城中村"性质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城中村"不是城市的毒瘤而是城市的伤口,不是进行简单的切割就能痊愈的,它需要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在城市市域内的农村性质的社区。它是农村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深圳的“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深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加以分析,深圳“城中村”的房屋租赁业在拉动房地产市场、激活房地产消费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的茹岗、杨岗、尚庄三城中村的改造现状,总结出三种改造特色即基层党组织主导型改造、“实业公司-村委会”主导型改造及政府、村委会、开发商多方合作型的改造特色,并对今后展开的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圣诞前一周,华南第一高楼——京基100大厦正式人伙。京基100位于深圳市罗湖区蔡屋围核心区,主楼高达441.8米,由国际著名设计公司——英国TFP和ARUP担纲设计,集超甲级写字楼、铂金五星级酒店、高级公寓及精品购物中心于一身,是世界级城市综合体。作为深圳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京基100也是深圳加快城市更新、优化布局的重要项目之一,为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108-114
在"棚改"中,扶贫的国家叙事与城市叙事介入个人和集体空间,"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诱致城中村改造呈现改造主体外部化、改造目标公共化、改造知识去地方化、改造结果士绅化等空间生产困境,大多数城中村常住人口居住处境改善程度有限。基于可持续人居目标,批判和导正空间异化的现实逻辑,政府应将空间正义作为价值导向,以房屋使用价值回归为焦点,通过包容性和整体性空间治理,促进城中村改造主体的多元合作共治、过程的包容开放、成果和收益的普惠共享,实现对弱势利益相关者的特别关注,构建空间再生产图景,实现既有企业家城市治理逻辑的突破与空间治理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近年来对于城中村和城中村改造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城中村及其改造研究的特征和所发现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城中村研究的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城中村,是指出现在城市中的农村村落,因此也被人们称作"都市里的村庄"。它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并且成为日渐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围绕城中村这一关键词,对其含义、特征、成因、类型及改造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8,(9):39-40
随着天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张.我市部分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户籍管理等特征仍保留着原有农村形态.即城中村的存在形式.这严重阻碍了全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提升.与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以及我市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定位极不相符。因此.我市的城中村亟需改造。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社会正经历着一种"解构"与"结构"的双重嬗变,城市空间隔离悄然而生。城中村作为观察城市的微观视角,其内部的空间隔离问题十分严峻。如何在改造城中村的同时消除这种空间隔离、实现城市共生是城市政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举措。而在拆迁改造工作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拆迁过程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沧州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启动许官屯城中村的改造中,大力加强拆迁改造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一、二期改造都仅用16天就完成拆迁任务,没出现一个“钉子户”,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实现了和谐拆迁、满意拆迁,为破解城市改造中的“拆迁难”问题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城中村:概念及概况 1.什么是城中村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中村,目前已有很多定义,有从土地关系和形成原因角度的定义,如“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本文将其称为‘城中村’”。有从房屋建筑的角度的定义,如“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的与周边城市环境构成鲜明反差的以原农村居  相似文献   

18.
让利于民的“绍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探索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城市谋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9.
本期“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栏目刊发了一组重要文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周一星教授等对如何加快深切国际化城市建设问题作了精辟分析。 王一鸣:《深圳应加快深港经济融合和腹地资源整合——兼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与珠三角经济合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深圳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已经大大弱化,深圳要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态势,就要促进区位优势与腹地优势的有效结合,即深化与香港的分工关系和经济融合,培育深圳-香港双核都市圈,积极参与大珠三角的经济整合,拓展“泛珠三角”腹地资源,使深港双核都市圈成为更大尺度空间的经济中心。深港经济融合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最便捷的路径,而增强深圳对腹地资源整合能力,则更有利干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高校城中村是大学大规模扩建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城中村类型,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高校与城中村间已经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如何实现高校与周边城中村的和谐发展?本文选取优势视角,从高校周边城中村的特点加以研究,发掘城中村的改造优势,从而探讨其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