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严复、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许多思想文化先驱都对这一课题进行过悉心探索,掀起了一股国民性改造的热湖。认真研究他们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于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和谐发展。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晓声有一种农村情结,高晓声以农民题材为切入点,用他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特质,对新时代的农民性格进行了细致入神的刻画,提出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改造国民性及如何改造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3.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的民族革命同时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并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共产国际以国民党改组为契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试图修改国民党党纲,造就一个“革命的雅各宾”国民党来实行土地革命,同时要求中共和苏俄的驻华代表推动孙中山和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战略。对此,孙中山国民党不赞成激进的“分配农民土地”的办法;中共对于用“没收土地”的激烈方法来组织农民参加革命准备不足;共产国际的“土地革命”战略设想也不尽符合中国实际。共产国际试图影响孙中山接受“土地革命”战略的努力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的失败,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国民素质对政治改良的制约作用,梁启超系统地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他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大力提倡新的国民素质,努力探索"新民"的途径和方法。其改造国民性思想在20世纪初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对当今我国提高国民素质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统一富强,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孙中山选集》,我们可以多处看到他论及“经济与国家统一”的关系。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痛苦的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在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内有封建军阀割据,外有西方列强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压迫,要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几乎是无路可寻,只有先求国家政治上独立与统一,才能为“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创造良好条件。他在1924年8月《民生主义》这篇文章中说:“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孙中山与逻辑学张金虎张彬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面对晚清中国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痛心疾首,奋然而起,倡导民主革命,拯救中华。他不仅提出了彻底消灭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实现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化、经济上的“实业化”、教育上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聂治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广东农民运动为先导的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这股伟大力量的迸发,固然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工作的结果,但也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政策及其对农民的态度不无关系。本文仅就孙中山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兴...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筹建过程中,孙中山与宋教仁围绕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实行“内阁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对于这一分歧,过去“扬孙抑宋”的评价是不正常的。不能认为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为了当内阁总理,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他重视宪政建设的一贯政治理念的表现。从其思想渊源来看,这一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政治文化心理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改革思路,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好朋友。”在经济改革方面,孙中山又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富民’之精神。”在社会改革方面,孙中山提倡理想的“大同社会”,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些改革思路对当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习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讲话、题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党中央对备级干部的要求,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应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号召。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觉地加强政治学习,提是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讲政治”的号召。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成就辉煌的大好形势下,中央提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讲政治,这是针对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党的高…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宪法思想中有关于权力必须受制约和监督、“民权”和“政府权”互相牵制的内容,这与我国现行宪法不谋而合。然孙中山的政府权力制约思想有他的英雄史观和阶级观念所造成的局限。本文从“民权”与“政府权”视角,揭示了孙中山的权力制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梁启超有关“社会主义”和“苏俄模式”论争中 ,两人的主张、政治风格虽有区别 ,但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见解 ,也由于共同的时代背景或原因 ,又都对“苏俄模式”表现了一种否定。  相似文献   

13.
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这面旗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孙中山这面旗帜”下进行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中华民族更需要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重视华侨和侨务的伟人,他曾经强调“华侨是革命之母”,并在其当政期间提出的一系列政令文令,体现了他的侨务思想。也因此深得华侨的拥戴。 一、孙中山始终把华侨作为辛亥革命的一支主力军。孙中山革命一生六十载,奔走于海外三十年。他曾六赴檀香山、九访日本、六探南洋、六游欧美,足迹遍全球。为革命大业,他走到那里就重视与那里的华侨接触,洞悉侨情,深知华侨的、苦乐。 孙中山曾说:“文毕生心力,尽瘁国是,间关跋涉,几遍五洲,……足迹栖迟,为时非暂。凡我侨胞直接间接所受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原子化”的农民政治参与程度低,难以进入乡镇政治层面,更难以构成促进乡镇治理机制的完善环节,因而发挥各类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更好的反映和表达农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规范农民行为;有利于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然而从现实来看,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困境,因而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构建和改进。首先,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其次,要健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运行的机制体制,规范其行为;第三,从制度上妥善处理好村“两委”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最后,要逐步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合法政治性团体,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农民利益、权利和义务明确的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16.
民主党派参加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既不在野,也不在朝,成为事实上的参政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转型实现了与中共在政治上的“同心同向”,民主党派的思想改造实现了与中共在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同心同行”,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但长期以来,“团结、教育、改造”的统战思维惯性延迟了民主党派从“改造党”向“参政党”的转变,民主党派的主体性、独立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定位,成为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理论发端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农民“议会”作为农村村民自治的最新成果,在南京市六合区展开了有声有色的实践,经历了一步步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运行有效的机制。农民“议会”背后,有着主客观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有力地推动其发展壮大。农民“议会”在推进农村现代化中起着政治社会化和农村社会组织化的作用,值得推广。但农民“议会”的发展还需要面对和克服一些阻力,还需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托条件,只有这样,农民“议会”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  相似文献   

18.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纲领。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思想,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特征,兴办实业、发展教育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创立了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首创的“五权宪法”是民主革命的产物,对中国的民主宪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仅有着丰富的革命实践,还就创立民主的国家和建立“全能”的政府,提出过诸多政治设计。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是均权制。按照他自己的解释,就是“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孙中山均权制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还是联邦制的倡导者。有鉴于中国数千年来饱受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