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史文涛 《中国保安》2012,(13):50-50
看完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的事迹后,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那就是“过程胜过结局”。孟佩杰5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芳英抚养。养母3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因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而被制止。从此,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到中国南方一些城市走了走,见到不少年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在5岁至15岁之间。谈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愁容满面,说天天忙于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音乐、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补习班五花八门,占去了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父母们苦不堪言,孩子们也疲惫不堪,美好的童年、孩提时代的童趣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33岁的外企白领刘茜新婚不足半载,却要打掉怀了5个月的孩子,断然离婚,是什么导致她作出了如此反常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10年间,《感动中国》共评选出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在2012年的评选活动中,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胡忠、谢晓君、吴菊萍、孟佩杰、刘伟、阿里木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纪刚)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叫王振海,是个农民,今年62岁,全家5口人。我从40岁起就”常年吃药养病,不能干重的体力劳动,家务活和田间活全压在老伴一人身上,家中还有3个孩子读书,家庭生活极为困难。为此,我经常发愁,治病要花那么多钱,3个念书的孩子需要那么多学杂费,全家东挪西借拉下那么多饥荒,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为了维持5口人的生活,我就和老伴商量,让3个孩子退学不念书了,面对这贫穷的家境,老伴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其实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将来出人头地?可是这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好像白日做梦一样。当我要求3个…  相似文献   

6.
人散曲未终     
我每天早上都会认真地读报纸上的讣告。早上,我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先把今天的报纸在饭桌上打开铺好,喝上一小口咖啡,咬一口烤面包片,读一则讣告。把几个薄煎饼放到炉子上给5岁大的孩子热了吃,再读一则讣告。给3个孩子倒好果汁,喊着:“赶紧装好书包!”再读几则,思考一下人生。把金枪鱼肉放在我的全麦面包上,凝视着照片上那些刚刚去世的人的笑脸。把9岁的女儿脸上的花生酱擦干净,吻别所有的孩子,坐下来再仔细读几则。  相似文献   

7.
丽萍 《现代人事》2000,(8):40-41
对于3-5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方法应是启发式的,并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可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发展智力,下面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方法。有心的家长不防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8,(19):63-63
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研究者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他们十分惊讶发现,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13,(3):6-6
7岁前在机构培训,16岁前在辅读学校享受九年义务制教育.16岁后若情况较好可参加两年职业培训,18岁后返回家中与外界断绝联系,这是目前绝大多数成年自闭症患者所经历的过程。“我死后谁来照顾孩子?”这句话真实反映了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声。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提交了提案,  相似文献   

10.
幽默六则     
年轻 在公共汽车上,我给一位大娘让了座。大娘高兴地和我攀谈起来,问道:“孩子今年多大了?”我说:“26岁了。”大娘羡慕地说:“那你长得可真年轻。看起来也就30岁出头.想不到孩子都26岁了。”  相似文献   

11.
每个月应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瑞典颇有影响的巨纸《每日新闻》目前就此作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专家根据普通家庭的收入和孩子们的消费情况,提出了不同年龄孩子每月零花钱的平均数额。比方说一个岁的孩子每月的零花钱为52克朗问瑞典克朗约相当于1.2元人民币),这笔钱可买大约一公斤的糖果,或者是看一场儿童电影。孩子年龄越大,零花钱越多。10岁的孩子90克朗、15岁的是350克朗,18岁的是500克朗。说它表明,大多数孩子都用零花钱买粮果,也有不卜孩子能定期定扶储蓄。男孩们常会得到较多的零花天,而女孩们则大都从9岁起花钱增多。斯…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08,(9):12-13
我会在2035年8月5日死亡,我很害怕。——只要输入出生日期、性别及生活态度,网站就能告诉你死亡的具体时间。近日,贵阳的刘女士称,自己15岁的孩子通过该网站得知自己的“死期”后,就整天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13.
愚昧迷信酿成人间悲剧河北省鸡泽县南赵寨村村民王永军、赵素花夫妇因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亲手残害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致死。最近,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二人死刑。1996年3月4日,正是农历正月十五,8岁的儿子王学飞出去看元宵烟火,赵素花和王永军看着躺在炕上发高烧的5岁女儿王学娜发愣。迷信思想严重的赵素花对丈夫说:“咱妮的病是有鬼魂地附体,你去把咱家圈里的小猪摔死,闺女就能活。”王永军照着做了。赵素花又让王永军往菜锅里的菜上插了双筷子,放上芝麻糖,再放上5块钱上供,可孩子病情仍不见好转。夜深了,两个孩子都已睡…  相似文献   

14.
舒爽的午后,漫步于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人口学校,你看到的是一幅幅“人”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图景:孕育着新生命的母亲倾听育婴知识,抱着孩子的母亲做着亲子游戏,5、6岁的孩子在听老师讲故事,银发老人聚在一起弹琴或画画……社区人口学校多层次教学形象地诠释着上海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娃娃抓起,重在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一岁的黄子璇刚刚学会走路,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小独木桥。每次走过去,黄子璇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和老师也会发出惊喜的称赞。 这是一节早教课的场景。近年来,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风行中国各大城市,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是新手爸妈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早教班”仍然不是很明确。这些婴幼儿早教机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玉树的希望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在玉树地震中,一些希望倒下了,而一些希望在悄然升起,那些还未来得及品尝世事的孩子,带着没有实现的梦想走了,而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却更加顽强,生命不息。4月22日,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从玉树刚回来,这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向我讲述了那些离去的和活着的孩子们的揪心故事。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英国99%的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面向低幼儿童的服务。其中,面向0至4岁儿童的服务是其品牌项目之一。0至4岁年龄段的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图书馆馆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关注,而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在地上爬或是坐,还得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蠕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被优雅所伤     
流沙 《今日广西》2008,(19):60-60
有个9岁的孩子,钢琴考级通过了六级。但是.他的父亲作了一个决定,不再让孩子继续学琴,并且把家中的那台钢琴卖掉了。  相似文献   

19.
姜波 《中国减灾》2011,(10):54-55
2007年3月21日,某幼儿园一名四岁的孩子因为吃包子时受惊吓发生哽噎,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事发当天上午11点左右,某单位幼儿园的餐厅还没到开饭时间,三个孩子不知怎么窜到了餐厅。看到桌上摆着一盘盘香气诱人的小包子,其中一个孩子禁不住抓起一个包子就往嘴里塞,这时旁边有个小朋友喊了声“陕跑啊!老师来了!”这个孩子连吓带噎,没跑两步就倒地,痛苦不堪。老师来后发现孩子脸已憋紫,抱起孩子就往医务室跑,在路上孩子就没有了呼吸,老师不会急救措施,终究回天无术……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人民公安》2009,(24):5-5
19个 美国阿肯色州斯普林代尔市43岁妇女米歇尔·达格尔是美国最多产的“超级妈妈”,在过去21年中,她和结婚24年的丈夫杰姆一口气生下了18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仅有8个月大。近日,米歇尔又通过剖腹产生出第19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