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扬 《知识产权》2012,(10):14-23
知识产权请求权指知识产权被侵害或者有被侵害之虞时,知识产权人请求侵权行为人或者有侵害之虞的行为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保障其权利圆满状态的一种实体法上的救济权;运用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结合诉讼时效制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进行分析,知识产权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就是凭借国家的司法力量对知识产权权利进行调节和分配,保障知识产权立法的贯彻和实现,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打击破坏侵害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通过司法程序,审查行政行为,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措施对特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侵害技术措施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是大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现有的刑法制裁体系对于侵害技术措施行为,尤其是侵害技术措施的帮助行为,在刑事制裁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遵循共犯行为实行化的思路,将侵害技术措施帮助行为入罪化,是刑事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及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理论工具和实证资料,从制度保障、行为激励、资源配置和系统整合等四个方面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证,意在揭示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以此促进对技术创新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分析知识产权滥用现象的制度原因、主要形态以及危害等问题入手,进而考察其他国家对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国际合法性和紧迫性,最后,从完善法律规制体系、引导企业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等角度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连年的扩招,使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就业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供大于求的现状,使高校毕业生在劳务市场成为弱势群体,合法权利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出现这些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出现的法律原因,并从政府、立法、高校和毕业生四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可以采用请求权的模式进行保护。而知识产权请求权中,最重要的则是停止侵害请求权。通过对停止侵害请求权的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社会中立法与司法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现今我国停止侵害请求权所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分析完善知识产权停止侵权请求权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临时禁令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禁令是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受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的损害发生。它是英美法系国家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TRIPS协议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适应入世需要,我国新修定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都规定了这项强制措施。同时,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两项司法解释对诉前临时禁令的适用作了专门规定。但总体而言,这些规定比较原则、抽象,难于把握和操作。为准确及时地对当事人的禁令申请作出审查决定,笔者针对临时禁令在实践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贸法限制知识产权滥用措施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寿康  万勇 《法学家》2005,(5):100-106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不仅会对被许可人的利益造成不正当的侵害,而且会危害贸易秩序,阻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对其进行规制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TRIPS协定在几个条文中都作了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对外贸易法>进行了修改,在对外贸易法第30条中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定了限制措施.该规定与TRIPS协定的内容是一致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层面上就该问题作出规定,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法应落实《民法总则》创立的绿色原则。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成立,但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销毁侵权产品等法律责任将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从而不利于绿色发展的,若有知识产权规则可循,则司法机关应依规则不判令侵权人承担前述责任;否则,则应依据绿色原则,对权利人享有的停止侵害、销毁侵权产品等请求权予以限制,以维护绿色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1.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3,(11):6-7
<正>业界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知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发布会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8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及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近年来,人民法院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一是突出适用行为保全措施;二是正确适用证据规则,切实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三是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四是强化停止侵害措施适用力度,依法制裁严重侵权行为;五是加大刑罚力度,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认定重婚行为的前提事实婚姻和法定婚姻的进行了界定,而后从重婚罪自身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重婚罪侵害法益的实质,提出了认定重婚罪的四种行为方式,最后在追究重婚罪程序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产权法中的诉前禁令(以下简称诉前禁令),是指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在起诉前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遭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损害的发生。它是现代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采取的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行为保全手段。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适应入世需要,我国修订后的《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2对此均有专门规定。同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将成为知识产权审判予以适用的条约。结合Trips协议对成员国的执法要求,看我国立法与执法中对商标权保护的不足。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 商标侵权行为意即侵害商标专用权的民事侵权行为。民事侵权的构成应具备违法行为、损害后果、行为有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四要件。分析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要与一般民事侵权相比较,看在某一要件上有无特殊要求或例外适用情形。四要件中,侵权行为及其与损害后果间因果关系系侵权…  相似文献   

15.
王伯文 《知识产权》2002,12(4):18-20
我国在加入WTO之前,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颁布实施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这些知识产权的法和条例,都对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作出了规定。英美法系国家将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称为临时禁令,①欧洲大陆法系没有禁令概念,临时禁令表现为假处分、假扣押制度。日本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有关专利侵害的停止请求权中规定,对“有侵害之虞者,得请求停止或预防侵害。”②这里的“虞”,现代汉语解释为“猜测”和“忧虑”,等同于英美法系临时禁令中的“可以预料的伤害”。TRIPS协议称为“临时措施”,③其第50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产权滥用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如何制止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形成的原因,国际条约和外国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制止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浪 《特区法坛》2004,(7):10-12
知识产权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其法律性质又是什么?认清这一点是我们认定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和追究侵权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四种分歧观点评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共同犯罪客观行为通说分类存在的问题 ,提出共谋行为不属于犯罪预备行为 ;共谋行为应当与实行行为并列 ,单独成立一类共同犯罪客观行为 ;并对原组织行为、帮助行为进行了相关分析 ,提出了新的共同犯罪客观行为的四个分类 :共谋行为、实行行为、帮助行为和教唆行为。在此基础上 ,对共谋及以后的行为的分类和犯罪形态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三个法律,除《专利法》外,《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冲都未对诉讼时效作出特定规定。虽然《专利法》第61条专门规定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问题,但其内容与《民法通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普通时效期间,即二年。同时,按照《民法通则》第127条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这就产生了以下二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如何确定“权利被侵害”的时间一般民事侵权行为,通常表现为一次性的、短瞬间进行或完成的行为,如物…  相似文献   

20.
赵鑫 《法制与社会》2011,(16):131-132
本文首先明确原告资格的概念,从而比较分析中外原告资格的历史发展,然后对原告资格现有规则进行分析解构,从五个维度梳理原告资格的认定,即原告的身份限定、原告被侵害权益的限定、被侵害权益的所属限定、原告所诉行政行为的限定,原告的权益与被告的行为之间关系的限定,并加之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