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赵磊 《前沿》2010,(21):59-63
中国哲学对人性的探索与开发滥觞于先秦多元人性的创构与争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对中国人性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中国传统人性论的主流思潮。全球化语境下人的发展问题、生态文明与人的和谐发展问题、人性问题研究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问题是中国当代人性论理论建构的重要内容。中国哲学对人性的传统追问,为当代人性论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理论支撑:当代人性论植根于传统土壤的人性探索,在和谐的人的塑造、爱的现代诠释和完美人格的现实考量上赋予了人性以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莉 《人民论坛》2013,(11):202-204
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中,一批学者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在现代仍有价值,他们会通中西、融贯古今,创立了新儒家这一重要的学术流派.新儒家内部学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各有不同,其中有人形成了将儒学与现代政治制度紧密结合的儒家宪政主义,其理论建基于儒学自身的政治主张、历史地位和思想传统,但想要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实行则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3.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顺东 《人民论坛》2013,(10):218-219
文章运用史料学、比较学、法学、哲学等方法,以儒家法思想中的典型观念如仁义、德育、中庸、慎刑、无讼等为代表,深入分析了它们与当代法学思想的关系,认为儒家法思想的法理学意义体现在“仁者爱人”、“见利思义”等思想上;儒家法思想对部门法的现代意义包括在刑法立法中应该贯彻“慎刑”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原点。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基于"自我意识"的"抽象的人"的观念,初步确立起了一种堪称其唯物史观之人学基础的"现实的人"的观念,并据此对"人类解放"问题作出了初步但意义深远的阐述。在风流激荡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的内在本质、深层根源和解决之道,说到底需要一种科学的人学观念作指导。因此,今天重温这本经典,重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原点,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高远。  相似文献   

6.
刍议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腊梅 《理论月刊》2008,(7):180-182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部分,对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当代大 学生的身心修养境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 塑造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原则,最后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确立关于"人"的意识是当代中国人学的基本主题,而这种意识的具体内涵取决于以何种思维来看待"人"。以往主流观点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思辨哲学对比角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人性论与"实践论"所蕴含的现实具体思维来理解"人"。但更要考虑人学的历史出场语境与初始问题:当代中国人学兴起源于对以往"人的失落"问题的反思,而此问题源于对现实具体思维的一种扩张或误用。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在不否定现实具体思维前提下,以一种普遍共性思维来理解"人",从而在历史观与价值观层面确立关于一般性"人"的意识。这种思维诉求也能从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发展得到印证。这种对人学中关于"人"的意识思维基础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精神"建构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理性观念是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理论的基石,是近现代西方政治、伦理、经济、文化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究人性、理性观念的发展逻辑,以及人性、理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内在联系,是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钥匙,亦为当代“人学”所应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西文人学的分水岭郭文祥西方人学,从文艺复兴开始讲了二百年的人性,转入近代后又讲了二百年的人权。这两个时代,人学思潮基本上是沿着同一条河床流动的,那就是理性主义人学。到了19世纪下半叶,黑格尔之后,人学开始分流。在德国,理性人学经过...  相似文献   

10.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譞 《长白学刊》2014,(4):118-12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丰富的美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在由先秦儒家所开创并由后世所继承和发展的诗教和"六艺"教育思想。传统儒家美育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这种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它可以避免人性的分裂和异化。因而,在我国当下正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传统儒家美育思想的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研究已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应从历史性原则、对象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民主化原则出发展开.马克思对复杂事物的研究所坚持的两分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反作用于人的实践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中心内容,而认知与施展对复杂现实社会性下的现实个人的研究与教育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两分多维认识视角,并只有把该认知理论应用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人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毛泽东晚年在人学思想上虽然发生过一些迷误,但其基本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具有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毛泽东人学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定宇 《传承》2013,(8):138-139
对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教化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借鉴具有两千年历史积淀的儒家教化思想,对当代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黎 《前沿》2015,(3):103-107
当代生态文明的症结,在于如何"生态"的审美生存,"生生"不仅是一种生活的美,更是一种对生存的思: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研究视野,以生态人文主义的视角追本溯源到先秦儒家的"人"与"性",并展开对其周流于时机化和境域化的"生态存在"的思考。在这种具有生发意义的领会中,可以感触到先秦儒家人性思想与生态存在论美学思想的不期而遇,而激发出的"生生之态"的美感。这是一种超越"现象"和升华"存在"的美感,也应是当代生态美学的价值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铁梅 《前沿》2007,(6):17-19
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哲学理论的建构是不能分开的。李瑞环同志说过“学哲学用哲学”,从大的范围看就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实现他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用它来指导中国当代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理论出发,在回顾哲学界突出实践观点和关注当代实践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当代实践就是当代人生,集中考察一下哲学界确立人的地位的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于炎 《传承》2012,(18):22-23,35
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的秘密,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也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诠释。通过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如何在当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理论哲学家看来,人只是一个思想性、观念性的存在,整个西方理论人学的阿基米德点都建立在思想、观念之中.马克思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批判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实践的唯物辩证的分析,抓住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确认实践是人本身存在的基础,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从而将人学的阿基米德点转移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前沿》2008,(2):178-180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先秦儒家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人本、民本、重人的思想,其最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仁爱”、“民为贵”、“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