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资产阶级哲学家施达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中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错误的评价。恩格斯以此为契机,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一生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观恩格斯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在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马克思终生忙于《资本论》的创作等原因,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多是由恩格斯完成的。通过《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和书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恩格斯不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就不可能配合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其作出基本阐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民族是出现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众多世界级大哲学家的伟大民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在德国最深沉的政治屈辱时代曾经是德国的光荣的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认真学习这部名著,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学习这部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满怀信心地去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和发展规律,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最直接的文本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亲身体验到的全球化客观进程,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和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中剥离出来,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唯物辩证法或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1886年所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明确表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管是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还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将这二者置于二元关系之中,最终仍无法真正解决其关系问题。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将这二者置于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从而消解了这种二元论,形成一种全新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均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幸福观。通过对费尔巴哈《幸福论》中的幸福思想和马克思诸多著作中的幸福思想进行深入阐释及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既有共性和交融的部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聚焦于马克思幸福观对费尔巴哈幸福观的批判超越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新时代幸福观的构建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毕志国教授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阐释———〈费尔巴哈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已于2000年3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系统、准确的阐述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 ,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费尔巴哈论》的理论结晶 ,堪称是研究《费尔巴哈论》的一部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 ,既准确地反映原著的观点 ,又对原著的观点和涉及的问题作出有创见的评论阐发。该书章节目的设计、概念和原理的阐述 ,以及各哲学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都准确地反映了原著的观点 ,表现出作者对原著严肃认真的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进程中,不仅信仰过黑格尔哲学,也信仰过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清算(同时也是自我清算),才创立了他的新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肯定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理解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真实内容,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为近代西方哲学建立了"主客二分"范式,不过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特别是无法解释人的身心如何协调的问题。斯宾诺莎试图通过实体一元论来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内在矛盾,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然而没有成功。后来,斯宾诺莎哲学中缺失的自我意识的主观方面被莱布尼兹的个体性原则补全;客观方面被洛克的经验论所弥补。虽然斯宾诺莎最终没有能够克服主体与实体的分离状态,但是他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解"进程,形成了实体从普遍到特殊再到个别的"下降之路",为德国古典哲学的进一步综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到有必要对其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费尔巴哈哲学进行深入探讨。从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入手,在对其影响的传统认识上进行一番探究,就不难发现传统认识的种种局限。因此,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发展轨迹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对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专门系统的阐述生态哲学思想,但从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可以看见生态哲学思想的端倪,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批判生态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生态和谐是共产主义的表现之一等等。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全面的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使之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以便卓有成效的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认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他一生中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般认为,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被视之为"哲学",认为马克思是"哲学家";马克思所发现的"剩余价值"被视之为"科学",认为马克思是"科学家"。部分学者一方面质疑"唯物史观"的"哲学"性而力图论证其为"科学",另一方面又质疑"剩余价值"的"科学"性而力图论证其为"哲学"。这样,由"两大发现"而构成的"哲学家"与"科学家"的马克思,似乎又模糊了他的"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正确地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马克思的部分理论作品,我们只能说,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且还要突出时代特点,进而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最终建立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处理好"返本"与"开新"的关系."返本"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中,文本的意义不能离开解读者而单独存在,因此必然受到与解读者相关的各种传统的影响,又会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相联系,而"创新"必然是在我们与这些传统的反复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中展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作出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给予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进行中国化构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修课。鉴于讲授和解读中存在的误解和偏差,为了做到原原本本地领会这篇著作的基本精神,突出重点地把握其中的主要观点,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这篇著作的核心是阐明哲学的终结和与之相对立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辩证法的一般规律,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趋“俗”现象。它表现为:哲学学科定位的工具化、实效化;哲学诠释路径的世俗化;哲学实现方式的政治化;哲学关怀的物质化、利益化;哲学表达形式的通俗化。“俗”化现象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但也给当今哲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及时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