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恩来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他把过"亲属关"看得很重要,曾为亲属制定了详尽细致的"十条家规"。他坚持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讲原则,严要求,从而形成了廉洁清正的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2.
正家风对人生的影响潜移默化,却深远、深刻。周恩来曾说"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制定了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从周恩来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青少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  相似文献   

3.
据国务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讲,周恩来生前有这样十条不成文的“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可以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菜票;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3,(11):150-150
周恩来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都应该作出一点表率来。”1968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健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插队前,周恩来把她叫来反复叮嘱:“你到内蒙古牧区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团结,虚心向他们学习,做贫下中牧的好女儿。”到牧区后,周秉健牢记伯伯教诲,住蒙古包、学蒙古话、学放羊、学挤奶,很快得到了牧区群众的信任。后来,她从插队的地方入伍,当上了女兵。  相似文献   

5.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6,(12):8-8
一出国,我的爱国主义感情就特别强烈,我是一个推销员,我推销的是我的祖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爱国行动。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总理生前为家人定下的十大家规。人民的钱对人民有什么好神秘…  相似文献   

6.
<正> "慎微"是指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强调"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一代伟人周恩来早就在"慎微"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还有人民的好公仆、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等许多领导干部,他们身居高位,却时时处处注重细节和小节,难怪世人好评如潮,对他们充满敬意。虽然多数领导干部始终"慎微",言行举止为人称颂,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还认为"小事无碍、小节无害",还没有做到"慎微",让干部群众热议不断,有的甚至到了"鸟儿为了几粒米而失去整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6,(6)
正黄埔人家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居住在当今湖南祁东县万福岭乡元木冲村的一户周姓人家,被乡邻亲友誉为"黄埔人家"。翻开周氏族谱:太爷爷周树棠,生于道光十七年,享年48岁,是清朝同治年间国子监太学生。在修订家族家谱时,制订了"家训十条、家规八戒",并亲手拟一副对联,金字木板雕刻挂于厅堂的祖宗神龛两  相似文献   

8.
政策视点     
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强对省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省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秘书、警卫、司机等)必须做到“十不准”,有违者一律调离现工作岗位,情节严重、违反法纪的依纪依法处理。1.不准有同中央和省委不一致的言行;  相似文献   

9.
地方信息     
《政策》2013,(2):94-96
<正>落实"中八条"、"省六条"顶风违纪者一律先免职经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察厅日前出台了《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情况监督检查的办法》。《办法》第十条专门针对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把毕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周恩来精神"活动。6月13日,省委常委会举行集体学习研讨,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曹应旺应邀作了专题报告,深入阐释了周恩来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讲周恩来的初心故事。  相似文献   

11.
李义平 《人民论坛》2012,(21):38-39
尽管适当地减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的共识,但实践中似乎又慢不下来。原因在于我们体制的"体质"是速度型的障碍十速度型思维惯性24.5%的受调查者选择"速度型思维惯性",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十位表现: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观念,都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习惯和传统。有些领导干部不是不了解科学发展观,但总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原来那条老路上去。症结:部分干部习惯于用僵化的思想应对生动的社会实践,用陈旧的思路应付上级指示,甚  相似文献   

12.
排除市场壁垒,就是要把政府扛在自己身上原本属于市场的权力完璧归赵。只有破除政府制造的"暗门"、"偏门"、"后门"、"旋转门"、"玻璃门",才能真正解决政府管理经济权力非正当设置、非理性行使、非规范运作的问题,将市场壁垒扳倒出门。排除"暗门",须构建涵盖四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体系;堵住"偏门",须完善统一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取缔"后门",须构建审批流程标准制度;关闭"旋转门",须构建政企政社无利益瓜葛制度;剔除"玻璃门",须构建监管规范标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童童  刘志宏 《前进》2014,(10):48-49
<正>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看到他桌上放着一本《周恩来传》,就随手翻看起来。这一看竟然放不下来,朋友见我喜欢,就借我拿回去慢慢品读。周恩来之于中国人可谓家喻户晓,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他和蔼的笑容、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周总理"、"总理"。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针对党内领导干部中出现的某些苗头性问题,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第一,过好思想关。即通常说的思想改造,是关系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周恩来同志指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这是一辈子的事。他希望领导干部重视思想改造的重要性,要承认各种关系各种事物都会影响个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多次要求领导干部"修身齐家",培育良好家风。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为何要如此重视家风?从历史来看,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从"从严治党"来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关系党风、政风,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7.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他指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部署各项工作,他总是要将"关键少数"突出讲——脱贫攻坚,他强调"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化改革,他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扑下身子抓落实";从严治党,他强调"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日报》2005年5月13日报道:重庆市委组织部、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今后,新提任领导干部必须在新任职务一年内参加法制理论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一律摘掉"官帽"。愚以为,"新官上任先学法,不懂法者别为官",重庆市的做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法治环境是必要条件。时下,各级领导于部自觉学法懂法、遵法用法,已成为一种新的执政风尚。但在少数领导干部中也出现一些不合拍的"镜头":有的不读书、不看报,法律法规不知道:会上讲一套,行动不对照,办事靠拍脑袋、想当然;有的打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某地把本该一次性审批的土地分割成若干份,把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降低审批门槛,绕过  相似文献   

19.
<正>抓"牛鼻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认为,各项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抓"关键少数",不断抓常抓严、抓实抓细;习近平抓"关键少数",不仅"言传",更重"身教"。习近平眼中的"关键少数"年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特别提出了"关键少数"这一概念。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  相似文献   

20.
<正>作家魏巍写过一篇短文,记述河北省一位村支书的碑文:"数十年他没喝过公家一杯酒,没有用集体一根柴,没有花过公家一分钱……村民赞扬他一尘不染、一生清廉、一世清白。"印象深刻难忘,让人感慨不已。"一",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一"是第一次面对诱惑时的拒绝,也是私欲作祟时一次自我警省的博弈,更是不忘初心的一次不违本心的坚守。"一"字最好写,也最难写。看是作用不大,量变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