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 周年之际,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精辟论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思想的相关论述与《反分裂国家法》的精髓是相同的。两岸炎黄子孙都共同敬仰孙中山先生,台湾当局和广大民众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先总统;大陆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立华 《前沿》2013,(14):128-129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日,戴秉国国务委员接受了印度报业托拉斯驻京记者采访,问答全文如下:一、您曾与多位印度官员接触,特别是米什拉先生(已于近日去世)和现任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先生等。您对他们印象如何?能否分享一些您在与他们会晤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科学》2006,(6):2-4
2006年11月23日,一代科学宗师、九三学社前辈邹承鲁院士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邹承鲁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和杰出的贡献。多年来,邹承鲁院士满腔热情为国家科技政策和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呕心沥血。为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他多次凛然直言,一往无前。他是一位刚直不阿的斗士,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先生已逝,但先生的丰功伟绩与高风亮节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人的心中,并将永远鼓舞和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本刊选载了邹承鲁先生生前的一些言论,以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06,(3):66-66
孙运璇先生学养深厚.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多年来关心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努力促进两岸谈判和交流交往,令人敬重。孙运璇先生逝世后,2月15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致电俞蕙萱女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孙运璇先生逝世深表哀悼。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3,(20):60-60
潘鸿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受业于莫朴、马玉如、全山石等先生。潘鸿海将触感这一油画的本体语言与中国画的意境相结合,在油画风景中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秀美景色.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所言:“西方的油画在东方的传承和发展,潘鸿海先生是作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记得曾经有位教育评论家这样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颠倒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跪着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付出晚年全部心血的汪道涵先生90高龄驾鹤西去,为1993年4月27日以来展开的两度“汪辜会谈”划上了凄美的休止符。汪道涵先生生前为谋求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呕心沥血,深受中国大陆人民、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敬重。辜振甫、汪道  相似文献   

10.
最近获悉,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先生在荣获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之后,再获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殊荣。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国当代易砚的领军人物邹洪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才彦 《黄埔》2012,(3):71-71
4月20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在武汉会见了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先生。老友相见,分外亲切。林上元会长、许历农先生愉快地回忆起多年来交往的情景,就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黄埔组织、黄埔同学的交流交往,深化两岸黄埔情谊,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大为 《台声》2011,(1):39-39
2010年12月16口,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两岸中山大学:高雄中山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了“2010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遗产与奋斗目标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同分享、共追求的。国共两党过去曾有历史恩仇,两岸过去曾有深刻的政治对立与歧异,但在中山先生画像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时,两岸合作、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即已奠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28日)尊敬的吴伯雄荣誉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海峡两岸各界有识之士相聚在美丽的松花江畔,隆重举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计。我应邀出席本届论坛,见到不少老友新朋,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代表  相似文献   

14.
陈娟  何钟林 《长白学刊》2004,(5):110-111
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并把道德文化的建设提升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他在<民族主义>一书中说:"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于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发扬,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孙中山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开创了近代中国政治历史的一个方面.孙中山先生关于道德文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吴琼 《今日民族》2016,(4):28-31
洞经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在云南很多地方至今都有流传。本文是一篇十分写实的田野报告,为我们勾勒洞经音乐比较完整的礼仪过程。看到文章标题,有人可能会疑惑。洞经音乐,是儒家音乐吗?本文这个说法,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据洞经音乐的权威学者吴学源先生介绍,洞经音乐的确应归入儒家,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道家。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洞经音乐研究,与吴学源先生持有一致观点。关于洞经音乐的归属,这里不展开介绍,有兴趣探究的人,可以关注吴学源先生的有关论文。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7日)尊敬的吴伯雄荣誉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蓉城五月,花香四溢,处处生机盎然。在这美好的时节,来自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相聚在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隆重举办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  相似文献   

17.
8月2日,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学习委员会联合举行报告会,邀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特别顾问叶国华先生作关于《香港回归一年来的形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到来的时候,世界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中自又对世界做了哪些回应?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同和谐发展?就此联合国经济署高级官员赖尚龙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吸引台资,特别是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来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引起台商的极大关注。2007年,以张高丽书记与连战先生共同推动为标  相似文献   

20.
赵书刚 《两岸关系》2006,(12):17-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对于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