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贺先平 《湖湘论坛》2002,15(2):22-24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指导中国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苦奋斗史、发展壮大史、辉煌成就史.也是党的理论创新史。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高擎马克思主义火炬、脚踏中国大地,时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浩荡潮流。...  相似文献   

3.
付文兴 《湖湘论坛》2003,16(3):22-23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 ,取得了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创新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经验 ,对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  江泽民在 2 0 0 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肩负着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5.
朱修国 《桂海论丛》2002,18(1):8-11
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一部党的作风建设史 ,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理论创新的集中表现。面对新世纪、新形势 ,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大力弘扬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80年.没有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8.
文锦菊 《湖湘论坛》2004,17(5):9-1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又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第三个伟大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凸显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超领导艺术和创新艺术。  一、与时俱进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非理论与实际的简单、机械相加。“结合”是具有丰富哲学蕴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念。“结合”具有“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包括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艰辛开拓的实践形式.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历程,对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未来中国建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加定型化、成熟化的这一跨世纪伟大工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过程及要素作用机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制就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思想机制、以解答时代课题为目的的认识机制、以整合民族文化为要件的文化机制和以伟大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机制。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正在成就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叶琛 《前沿》2012,(4):45-46
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状况、民生问题及改善民生所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反映。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科学内涵,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理论来源,并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人地研究和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海东 《理论月刊》2007,46(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相融合,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党的事业胜利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就必须坚持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勇于理论创新,善于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周涛  李旋 《人民论坛》2012,(20):220-2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优秀的理论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成果,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至今对中国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革命性变革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课题,是如何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中心问题。它实质上是在实践基础上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前进和社会变革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八十年来的历程中之所以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做好了这篇如何结合的大文章。三次历史性飞跃见证着理论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先导作用,见证着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与…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视野 ,新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建设中来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七十年历史证明,坚持并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是党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实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首要的条件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掌握其精神实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创建了无产阶级的先锲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