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卫华 《理论探讨》2008,(2):157-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非政府组织也逐渐发展并日益在公共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地位可归纳为:以行政主体地位代表国家或人民履行公共管理职权,或者以相对人或相关人地位享有或行使针对国家的权利.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晚,相应的文化环境和制度背景还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参与空间,从而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因而,可以通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完成公共行政职能,建立公益救济,尤其是公益诉讼制度,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建设公民法律文化等途径建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邹慧君 《行政论坛》2010,17(5):69-72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两者合作关系的建构,即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相时平等的地位支撑;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够,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撑;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受政府重视,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协调机制支撑;非政府组织自身不足,决定了其参与两者合作缺乏坚实的能力支撑。对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能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众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感较低,甚至是难以信任。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出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组织管理责任机制的缺乏、组织运行的不透明、有效监督机制的缺乏以及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模糊。危机的有效解决需要非政府组织自身、社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和循环机制。非政府组织应该积极整治体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证与民众沟通渠道的畅通,完善自律机制,提高自制能力;社会方面要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扩大监督主体的范围;政府也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以合作的方式辅助非政府组织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的农业应急管理设置有完整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善,重视灾害的预防管理及应急教育,重视灾害应急中的社会参与。当前,我国的农业应急管理存在缺乏统一的综合性农业应急管理机构、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农业应急管理方面,需完善机构体系、运行机制与法律体系;增强预警能力、危机意识和救灾能力,建立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发展民间非政府应急组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救灾捐赠工作实现了快速蓬勃发展,但仍存在捐赠法律体系不完备、非政府组织参与不够、税收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不足、信息公开缺乏规范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更加明确捐赠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扩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完善救灾捐赠激励措施,规范救灾捐赠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建立一体化监管网络,提高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捐赠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成功实践.其成功的具体表现是:参与时间较长,参与组织多且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参与行动是自发的.妇女非政府组织成功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妇女非政府组织体系合理并有参与公共决策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国家与妇女非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妇女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需建立公权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阃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英 《学理论》2011,(35):71-72
随着我国环境的日趋恶化,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环境保护领域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性质、特征等原因,它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要真正发挥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保领域的作用,还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完善管理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的知情权和议事权;加强群众基础;注重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完善。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非政府组织由于在应对方面具有迅速性、专业性及群众性等独特优势,因而使其参与此问题的解决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下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应对模式,非政府组织协同应对模式,非政府组织专业应对模式。不管在哪种模式下,非政府组织都要建立以下运行机制:在预警阶段,要做好宣传调查和信息传递工作;在准备阶段,要做好业务准备和物资筹集工作;在处置阶段,要做好社会动员和现场救助工作;在修复阶段,要做好专业服务和身心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孙静 《学理论》2011,(16):36-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其深刻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作了充分的准备:市场化改革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政府改革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政治、行政环境;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准备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活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应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获取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实现与政府的互动互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2)
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有非政府性、公益性、以环境保护为主旨的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组织自身在利益的博弈中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必须改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生存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志愿精神,提升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实力,才能促进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逐渐完善,市场失灵让人们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失灵使人们把目光放到了非政府组织上。如何让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非政府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主体,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政社不分,过分依赖政府,独立性差,监督不到位,发展的资金瓶颈等问题。要突破这些限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必须通过立法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帮助非政府组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岩 《学理论》2011,(18):48-49,57
":善治伙伴"关系的确立基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有效合作的前提。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对二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政府的让渡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职责清晰、互不干涉,保持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其在危机心理救助中的优势。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面临如下阻力:政府对非政府组织重视程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缺乏资金保障、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的非政府组织间缺乏有效协调、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专业性不强等诸多阻力,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解决对策,探寻有效路径,这已成为当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公民参与网络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递;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信任基础有助干实现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筹集和分配,对政府和民众关系的协调沟通;非政府组织的普遍化互惠规范有助于实现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和调节,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发起主体为分类标志的最为典型,主要有农业技术部门主办型、新型农民带动型、龙头企业拉动型、NGO组织推动型、供销合作社创办型、村级组织带动型和农民自我组织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趋势表现为发展明显加快,环境不断优化,合作范围拓宽,服务职能显著,合作方式多元。其发展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模糊,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管理体制与水平不顺不高,政策支持乏力,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及自我管理能力低和资金匮乏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在于: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规范性建设,加强农村社会资本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探索形式多样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不断探索银农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4,(7)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外对其有着不同的名称(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慈善机构等)和理解。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理解,有专家概括了四种定义,一是最广义的非政府组织,就是将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其它所有组织都称为非政府组织;二是狭义的理解,即非政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这是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和进一步扩大作用范围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全球治理是国际范围内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各人类组织,协同解决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质量的困境问题的体制机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属性、组织形态和国际认可度,决定了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相关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积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明晰、国际事务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参与、中介、预警、监督和服务功能,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功能缺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公民社会发展不充分,其自身发展面临困境,制约了功能的发挥.当前,应该通过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及加强公民社会文化建设和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着重体现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规制、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等三个方面.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职责明确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具体途径选择则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力度、政府部门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平等的地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互信建设以及改变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