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破产法重整制度能够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使资不抵债的企业免于破产宣告,避免公司解体可能造成的社会动荡,因此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各国破产法改革运动的一大热点。但是破产法重整制度的设计仍然不能偏离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走向保护债务人和挽救企业的极端。本文由破产法重整制度的理论背景引申,讨论了在破产法重整制度下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保护的冲突,以及该冲突在我国现行破产法下的体现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破产重整制度有效运行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丽 《法学杂志》2016,(6):92-102
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需要我国《企业破产法》中重整制度的有效运行.为了解决破产重整“启动难…运行难”、防止重整计划“纸上画饼”,需要通过确立多元化的破产重整“营运价值”、完善破产重整启动条件、设立专业化破产法院(法庭)、建立执行转入破产机制以保证破产重整程序顺利启动;同时通过多元化企业重整模式选择、设立预重整程序以保证破产重整程序的有效运行;更为重要的是为保证重整计划的最终实现,必须合理选择重整营业机构、完善债务人信息披露义务、规范法院重整计划批准原则、完善对重整计划成败处置制度.  相似文献   

3.
重整制度是预防破产、挽救企业最为有效的法律制度,我国破产法赋予了债务人、债权人、债务人的出资人等多主体的重整申请权,理解不同主体的重整申请权,不能机械理解法条的表层含义,需要综合破产法的立法目标和司法政策来考虑。重整程序启动后仍需要遵循附利息债权停止计息的规则,但在重整计划草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关注债权人尤其是担保权受限的别除权人的利息损失如何合理弥补的问题。实践中,重整制度的司法适用还存在如何创新预重整模式、如何积极运用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以及如何理解出售式重整模式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破产重整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新破产法设置了重整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创新。重整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立法应对不同主体的利益予以全面均衡考虑。本文对新破产法中规定的债务人的出资人在重整程序中的地位和权利应如何理解,对立法采纳的占有中的债务人制度即由债务人拟定重整计划并负责重整活动应如何进行监督,以及如何把握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草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法定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望保障重整制度的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5.
王欣新 《人民司法》2021,(7):95-100,105
一、预重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预重整是在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制度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产生的一种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其设置目的是通过两种制度进行先后的有机衔接、补强组合,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劣势,市场化、法治化地解决债务与经营困境企业的挽救再生。随着破产法制的日益发展与健全,预重整在企业挽救制度中逐渐兴起,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重整计划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整制度的引入是我国新破产法的最大创新,该制度旨在促进债务人复兴以维护社会利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发生冲突。如何协调这种冲突,是破产立法与司法的难题。重整计划是重整程序的核心,其具体制度设计应以不损害债权人利益为原则。为此,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表决通过重整计划,法院也可以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强行批准重整计划。  相似文献   

7.
吴正绵 《法治研究》2010,(2):97-101
破产重整是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企业破产法》中新引进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源于英国,由美国立法发展至巅峰。该制度的确立旨在防止濒临危困的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以积极挽救危困债务人使其摆脱困境为主要目的。破产重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重整计划草案的制作。而重整模式的选择是重整计划草案的核心,它关系到破产重整能否成功进行。本文从律师实务角度出发.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模式的种类及适用对象作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庾晨 《法制与社会》2010,(34):338-338,343
破产重整人的选任是企业破产重整进入实质性程序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选任模式表明了各国破产立法不同的利益倾向。美国的DIP模式与英国的管理人模式是破产法“债务人主义”与“债权人主义”的体现,相关规定比较完善,可供我国尚未完善的破产法制度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破产重整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一)关于重整启动程序的规定缺乏周延性和可操作性,制约了重整制度的推广和适用1.有关重整申请的规定缺乏周延性。《企业破产法》第7条、第70条规定的重整申请主体包括债务人、债权人和符合条件的出资人三类主体,申请方式与申请时间为债务人、债权人的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企业破产重整案件审理实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破产法>确立了重整这一破产预防制度.重整制度有助于挽救那些虽已陷入债务困境但仍具有挽救价值与希望的企业,并可以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权益.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破产重整程序被广泛适用并呈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1.
The bankruptcy law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eties with market economy. After many years of preparation, the draft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in China was submitted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wice and is waiting for the third approval to be enacte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the new bankruptcy law tries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s of market economy, eliminate the residual influences of planned economy that existed in the old law, protect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editors and debtors, and maintain the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major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the legislation, criteria of bankruptcy, preservation or abolishment of policy-related bankruptcy, protection of the employee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ankrupt enterprises, the creditors’ committee system, the trustee system, reorganization system to prevent bankruptcy, and the legal obligations of bankrupt, and so on. It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相似文献   

12.
商事制度之完善不能偏囿于入口端的登记,还应关注出口端的终止。终止制度对市场风险出清、债权债务处置、要素资源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终止的面向大于破产,还有庭外解散和停止经营的进路,终止流程包括去除营业资格的清算和剥离主体资格的注销。现有商事主体终止制度面临双线困局:外线解散过罚不当、清算概念混用、注销虚化空转;内线破产类型狭窄、终端注销衔接不畅。近年来,作为改革突破口的简易注销和强制注销渐次推出,但面临法律正当性阙如之虞。破解困局当有结构化方案,以主体分类、繁简分流为主线,辅以歇业登记、注销回转的补充,通过公司法、破产法、登记法的联动修改,可助益于商事主体终止的理念更新和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3.
破产撤销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新 《中国法学》2007,(5):147-162
撤销权作为体现破产法公平原则的一项关键制度,在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各国破产立法所重视。我国新《破产法》确立了撤销权制度,对打击破产欺诈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破产撤销权的概念与特征、在我国破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撤销权行使的主体、行使方式、相应的法律后果,以及欺诈行为、偏袒性清偿等各种具体可撤销行为的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破产撤销权制度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在立法完善撤销权制度的同时,我门还应考虑相关权益的合理制衡机制,以期在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交易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略论新破产法起草的几个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破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一步完善新破产法草案时 ,应当着重考虑破产法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强金融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first English bankruptcy statute arose in 1542 during the reign of Henry VIII. Throughout the early history of English bankruptcy law bankrupts were perceived as evasive at best and fraudulent at worst. The legislation contained severe penalties and, until 1705, did not provide for discharge from bankruptcy.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harge resulted from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pressure from traders who had suffered financially as a result of overseas war and had lost confidence in a bankruptcy regime which did little to encourage debtors to enter a compromise or to disclose their assets. There was also a growing concern at the excessive indulgences of several bankrupts, particularly Thomas Pitkin, who had amassed substantial losses. The principle propon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harge and the most consistent and outspoken reformer of the bankruptcy laws of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was novelist, and trader, Daniel Defoe, himself an undischarged bankrupt.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harge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and the role played by Defoe was critical. Defoe criticized a system that failed to reward the honest bankrupt or provide an incentive for disclosure of assets.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development of Defoe's campaign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harge including an examination of his background and business ventures, his own bankruptcy, and his ongoing commentary, firstly, in An Essay upon Projects and thereafter in his influential newspaper A Re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English Nation.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文伟 《河北法学》2006,24(5):104-10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森林资源立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架构,但囿于立法时代的局限尚有不足.森林资源立法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及非公有制林业的激励机制.此外,森林资源立法可以规定评估和监测制度作为森林资源发展的保障制度,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使森林资源在合理、稳定、相互协调的法律与政策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有利于实现林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关键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积极培育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积极推进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立法的私权化进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江水 《河北法学》2012,(3):106-113
整体看来,我国的矿产资源法体系是一个包括行政法、民法和刑法规范的复合体,透射出的主要是公法色彩,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为此,矿产资源立法中的私权化和矿权的市场化进路不失为求解之道。如果能走得更远,则制定系统的《矿权法》亦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破产法实施的法律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契约和产权的角度,破产法改变了企业原来的合同束,并根据新的合同束界定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的产权,产权界定清楚可以激励相关人为提高破产效率去行为。这就是市场化的破产理论和实践的经济学基础。市场化的破产实施方法需要配套的制度以降低实施成本,这种制度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市场因素。我国破产法的实施效果,也有赖于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胡改蓉 《法律科学》2014,(6):165-172
竞争中立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同时,提升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仍享受着诸多的不当竞争优势,对此,应在结合域外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以竞争中立政策的适用主体与范围为切入点,依据竞争中立政策的基本要求,以政府职能分离规则、防止交叉补贴规则、透明度规则以及合理豁免规则为基本导向,对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检讨和完善。竞争中立政策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争取话语权,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