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既是公共外交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公共外交实践最为充分的国家。里根时期美国试图对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的革命采取武装干预措施,引发国内外社会舆论的消极反应,于是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拉美与加勒比公共外交处负责实施对中美洲的公共外交。1983~1987年间,在该机构协调下,美国利用新闻署和驻拉美各国使馆的新闻处,将拉美各国政府、新闻媒体和跨国组织纳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公共外交政策,企图说服拉美盟友关注中美洲革命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从而为美国军事干预政策和分化瓦解行动寻求国际舆论支持,这为探寻美国对拉丁美洲公共外交的"冷战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合作"与"竞争"两条战线,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为竞争性公共外交,对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属合作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现状看,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性公共外交战线则成效显著。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实施策略必须针对竞争性公共外交对象进行设计:提升公共外交的战略地位,对其增加投入;淡化政府身份,多以非政府形式操作;不纠缠话语信息的是非曲直,以行动服人;与对手建立民间利益共生体。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社会化媒体外交,进一步提高了外交效率,增强了外交透明度,获得了更多对外进行交流、实现接触、促进互动、加强影响的机会,对实现美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社会化媒体外交是一种"虚拟公共外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它并不能取代传统公共外交,只能是传统公共外交的有益补充。美国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外交史上 ,公共外交有过辉煌的历史 ,也曾一度丧失地位 ,近年重新崛起。“9·11事件”后 ,美国政府在反思“为什么世界憎恨美国”的同时 ,把公共外交视为“挽救美国形象”的战略法宝 ,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改变国外民众对美国的看法。但是 ,在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强权政策下 ,公共外交显得苍白无力 ,它反映了美国现行外交政策的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智库数量的急剧增多及其显性影响力在全球范围迅速提升,国内外学界对智库及其在国际关系和公共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探讨美国智库的功能和角色,指出其在美公共外交中发挥着开展"二轨"外交、提供政策建议与智力支持以及构建政策理念与价值观传播网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贸易战到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宣布对华"接触政策"失败,开始推行"脱钩""新冷战",其直接原因在于中国崛起打破了美国神话,挑战了美国霸权。美国国内的四类群体"商人""军人""传教士"和"律师"深刻影响着美国外交决策,四类群体在人员构成上相互交错,其关于中国崛起后的"已知"与"未知"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美国对华认知出现偏差的根源在于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适和对所谓"中美权力转移"的担忧。疫情的暴发放大了美国对中国的偏见。如何避免心理脱钩成为事实脱钩,避免新冷战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成为对美公共外交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对美公共外交使命在于消除美国错误的对华认知,促进中美民心相通,维持中美和平共处的大势,在"认识""认同"和"认可"原则指导下开展对美公共外交,做到中美"共通""共鸣""共振""共情",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崛起的逻辑、中美合作的担当、中美不合作的后果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已经进入新阶段。目前,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初步拥有了多点开花的组织框架,初步打造了多媒体结合的传播平台,也初步培育了一批文化、教育与学术交流等项目上的品牌亮点。从实施方式和形态来看,当前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对相关的竞争性公共外交估计不足,在常态公共外交方面缺乏规划,危机公共外交方面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中国应从以下方面梳理对拉关国家的公共外交思路:以经贸领域的公共外交为突破口,带动其他领域的公共外交全面提升;以美国为重点媒介,对拉美国家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性公共外交;认真做好常态公共外交规划,精心设计对拉美国家的危机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8.
价值整合是公共外交中的关键环节。在韩与日本就"慰安妇"问题对美公共外交竞争中,"历史真相派"通过院外游说、政治宣传、立碑造像等活动,成功地把该问题打造成为美国主流社会接纳并具备强大文化嵌入能力的社会运动,获得了对"历史修正派"的相对优势,并进而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由此,公共外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应结合对象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客观定位价值整合的内容、工具、对象和目标,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本一贯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安倍政府再次上台后,对东盟公共外交在机制、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通过高层公共外交强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以政府开发援助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基础丰富了对东盟公共外交内容,以妇女、青年和意见领袖为抓手拓展人脉网络。安倍所采取的系列公共外交举措成效明显,增强了日本在东盟的存在,也优化了其在东盟的舆论环境。面对日本东盟公共外交的迅猛发展,中国应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进一步优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察哈尔学会与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抗日战场图片展"在京开幕。据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马振轩介绍,参展的照片是从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概念诞生于美国,与生俱来便带有自我中心、单向度、言行不一等美国基督教思维烙印。中国是世俗化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公共外交超越了"美国性",但面临西式话语霸权,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悖论,典型的有:他者化悖论、异化悖论及实力与形象的悖论。中国人传统上笃信知行合一,现时代应以社会化外交概念超越公共外交的政府—民众二分法及硬—软实力的二元对立,实践中努力让增长的中国实力更具世界性,继而为外部世界所欣然接受、所心悦诚服,最终实现中西方的相互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塑造了灵魂,提供了中国社会化外交的理念支撑。化中国梦为世界梦,才能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随着拉美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中美两国出于国家利益需要而加强了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但中美两国在公共外交目的、资源基础、技术运用、实施机构和城市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在公共外交目的方面,中国希望借助公共外交来传播中华文化,加强拉美民众对中国真实情况的了解,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美国则是为了传播自己的价值观,遏制该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加强与拉美的经济合作以巩固和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在公共外交资源方面,中美两国运用的物质性资源大致相问,但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和国情迥异,美国运用的非物质性资源与中国有所不同。在公共外交技术运用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但美国在技术运用方面明显优于中国。在公共外交实施机构方面,中国主要通过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而美国的公共外交机构类型更丰富、数量较多且功能较为齐全。在城市外交方面,与中国相比,美国与拉美国家缔结友好城市的历史更悠久,覆盖的国家及城市数量远远超过中国,且美拉友好城市之间的活动类型更丰富。本文认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不可小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公共外交虽路途艰难,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主管外交的职能部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塑造亚太"的主要实施和协调者。在所谓"塑造亚太"方面,美国国务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负责公共外交的公共事务局、负责网络外交的e外交办公室、提倡宗教自由的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以推广美式"普世价值"为己任的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等。后两个部门每年都要分别发布《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和《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亚太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宗教自由、人权等状况加以评判,以配合美国对亚太的塑造。美国亚太塑造策略的实质是以宗教和人权为借口,推销其民主价值观,以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多的亲美政权。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已经成为整体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伴随着中拉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中国积极布局对拉美公共外交,形式多样、发展迅速的公共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整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软实力和传播学视角下的国家形象研究是现有最主要的公共外交研究理论流派,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蓬勃发展开拓了公共外交研究的新视域。本文尝试从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出发,以该理论中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认同等最重要的概念为支柱,探索建立一个公共外交研究的新框架。本文结合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的发展,具体分析其场域设定、路径选择、重点对象和总体效果。加强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而且也对中国总体外交进程和外交政策制定有所裨益,推动中国公共外交尤其是对拉美公共外交取得更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徐进 《西亚非洲》2012,(4):43-55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谷,甚至在欧、美国家亦是如此。以色列公共外交的失败是其国家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公关外交、媒体外交和文化外交3种公共外交形式上。以色列公共外交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不足、体制不畅、资金缺乏和措施失当等。近两三年来,以色列政府已开始重视加强公共外交,学者们也在政府机制、媒体政策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但需特别指出的是,以色列国家形象下降的根本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公共外交的失败,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顽固立场和政策错误是核心因素。事实上,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起到了加速(或减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就已开始进行且卓有成效。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一是内外并重,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看问题;二是追求共赢,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介绍自己,而不是抨击别人,与西方国家总是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操控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可通过"搭台唱戏"、"借台唱戏"、"让别人唱我的戏"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20.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