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整合,符合现代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这种整合不仅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满足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鼓励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整合,符合现代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其中价值整合是执政党凝聚和引领新的社会阶层的基础。新形势下多元思潮、价值观念冲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甚微。要突破整合过程中的困境,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市场道德规范,加强法律制度对新阶层的约束,切实改进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对新阶层有效的价值引领,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所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及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宪政思维执政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本质属性,也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本质属性。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力量,是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新成员,必将在巩固和壮大新阶段统一战线中发挥新作用。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是新世纪统一战线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指出 ,社会变革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做好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 ,是统一战线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新社会阶层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特点 ,并就如何做好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催化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社会阶层,同时新社会阶层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正确把握新社会阶层特点,了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创新新社会阶层工作思路,扩大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鼓励新社会阶层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积累和形成了许多重要经验。我们应当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的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新时期,统一战线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其中,凝聚新社会阶层力量,做好新社会阶层的统一战线工作,将成为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新的着力点。自觉把统一战线政策的要求,新社会阶层的追求,转化为当前统战工作的追求。通过新时期统一战线获得这些新鲜血液的原动力支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指出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者从我国社会阶层演变过程和现阶段社会分层意义的视角 ,就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和新社会阶层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进而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实现党长期执政、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实现"四个伟大",离不开包括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汇聚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