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1,(4):80-80
广东广州范丙香(文字工作者)《同舟共进》是一本能使人读后有所思、有所得的时政月刊。刊物的作者有真知、有担当;编者有见识、有胆识;《同舟共进》的读者也不一般,评点起文章来很到位!所以“编读往来”栏目也是我每期必读的。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2012,(5):80-80
吴东峰(广州市政协委员、文史学者、军旅作家)关于《同舟共进》,我有好几个“没想到”。其一,没想到在目前中国有这样一个“有着不同声音的、高端的”刊物。其二,在广东这个媒体比较开放、各领风骚的地方,《同舟共进》能占据一席之地。其三,  相似文献   

3.
2013年第3、5期“专题策划”受读者好评
  北京张锡华(北京铁路局离休干部)收到《同舟共进》第3期杂志,读完觉得大快人心。我是你们的老订户、老读者了,平日曾向多位朋友推荐订阅,以后还会继续向他们推荐。  相似文献   

4.
崇庆余新著《同舟共进———王昆仑、屈武、朱学范评传》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实事求是 ,言行兼述 ,条分缕析 ,评价公允 ,既有理论高度 ,又生动形象 ,在近年来的评传中是写得比较好的一种。一、题材重大 ,意义明显《同舟共进》一书 ,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如 1948年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刚成立之时 ,创建人之一的朱学范就提出了一个事关“民革”前途的重大问题 ,即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在致李济深的信中写道 :“在今天民主革命斗争中 ,站在领导的地位 ,只有由中共坚持领导…  相似文献   

5.
贵刊2013年的内容可以用“可读、耐读、爱读”六字来概况,几十年来我订阅了不少报刊,毫不夸张地说,《同舟共进》是我认为最好的刊物之一。贵刊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视野开阔,论点精辟,与时俱进,敢说真话,思想解放,这些是赢得广大读者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口风来一口浪,成脚成手上眠床。”在海上颠簸了6个小时,到达浙江省最东北边的小岛之一——嵊泗县枸杞岛,舟山市人大代表许景良老大宏亮的歌声将我们的疲劳一扫而光。许景良的祖辈都以打鱼为生,他22岁当上了渔船老大,长期在渔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面对海洋生产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渔民人均纯收入降低等压力,许景良走上了村渔业合作社社长的岗位。上任后的许景良,带着合作社同志挨家挨户调查、交心,提出了“坚守阵地,发展经济”的发展新思路。作为嵊泗的“捕鱼状元”,他毫无保留地提供渔业生产信息,开拓渔业新领域。在许景良的捕鱼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时,他招了部分生活较困难的渔民,将他们安排到自己的船上工作,把自己的浙嵊泗07708号渔船变成当地的“小康之舟”。他又积极帮助年轻老大,与他们同出海,将自己的捕鱼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数十年风口浪尖的赶海生涯,许景良由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子弟成长为群众心目中的致富领头人。他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在渔民兄弟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7.
土涧 《台声》2002,(10):24-25
朋友,你听过舟舟指挥的音乐会吗?虽然演出的曲目都是些耳熟能详的:柴可夫斯基的选曲、卡门序曲及“世界真奇妙”等,但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音乐会。指挥的“不寻常”让我们不只“听”到音乐的美妙旋律,更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其展现出的巨大潜能。今年5月的一天,来自祖国大陆的唐氏症患者舟舟,身穿燕尾服站在了台北中山堂的舞台上,指挥了一场由台北爱乐大众管弦乐团演奏的“让生命灿烂·希望无穷”的音乐晚会。舟舟以他那对音乐的超凡领悟力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让现场观众与他一起分享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他的低头、微笑、顿足,…  相似文献   

8.
《同舟共进》2012,(5):78-79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今年2、3、4期刊物出来后,我认真研读了“编读往来”中座谈会、联谊会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大家高度肯定《同舟共进》办得好,具有自身的定位与风格,已成为国内思想文化与时政评论的高端刊物,应当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9.
新年刚到,《同舟其进》2014年第1期已送到我手上。不仅装帧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增加了一个印张,更加厚重。尤其是“独家访谈”栏目,敢于直面当前的重要时政问题,让专家谈出了真知灼见,体现出编辑部同仁解放思想的担当与作为;新辟“政声粤情”,关注广东时政,  相似文献   

10.
在《同舟共进》2006年第12期上,读到魏邦良先生文章《两个不该混淆而又常被混淆的概念》,笔者有些不同看法。笔者承认祖国与国家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但不赞同由此得出的结论:“祖国不是爱不爱的问题,是没有办法不爱,也是没有办法怎么样的一个概念。这个国家是可以爱可以不爱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权的概念。‘四人帮’的时代那个国家,怎么去爱呢?”“背叛国家(如果这个国家不能为人民谋一点利益的话)的人并不一定就背叛了祖国。”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3)
正"生活就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拥有的就不要轻易放弃,爱着就应该时时刻刻懂得珍惜。婚姻需要彼此相让,经历日常。"曹茜不止一次地强调——6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仲夏。乍热未酷,夏风和煦,确实是个我所喜爱的月份。赏罢绿肥红瘦,红荷翠叶,我有幸聆听了一个两情相悦不分地域疆土的爱情故事,回味他们一起走过的8年爱情路。认识蔡明亨和曹茜夫妇,源于一个台胞朋友的介绍。电话约访时,那边爽快答应。采访约在他们家里,一  相似文献   

12.
曾东萍 《同舟共进》2010,(12):25-26
《同舟共进》:“人们在歧视我们,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要进电影院。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这是患乙肝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人病》中表达的对“排斥感”的抗争。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0,(11):71-72
网友评论梁晓声《论文化在政治之上》(刊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8期)王野蔻文章分析得这么透彻,但现实里,某些人却对所提问题视而不见,复又何言?尊敬梁晓声,愿他们这样的明白人能持续发声,不要停歇!(2010年8月19日)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元帅感慨万千地说,这次胜利是山东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那荡气回肠的歌声唱出了山东人民无私奉献的撼人心扉的动人故事。当年,山东人民以彪炳青史的功绩写下了支前拥军的光辉一页;今天,在以解决“三老”的“三难”问题为主题的“爱心献功臣行动”中,又谱写了一曲爱的华氧增加财政投入超亿元,提高52万“三老”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解决他们的生活和治病困难,为他们新建和改造危、漏房屋,其声势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同样可圈可点,在优抚工作的史册上写…  相似文献   

15.
爱,是一个浪漫而永恒的话题。而对于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们却谈“爱”色变。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渡过情感躁动期呢?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思路:就是为这种“爱”搭起理解的桥,帮他们走出迷惑。具体方法就是──尊重和导引。所谓尊重,就是承认他们的这种纯真感情的存在,这是与他们平等对话的基础。中学生实际上相当反感“早恋”这个词,他们之所以对异性产生兴趣,是青春萌动期的自然表现。因此,此时的他们最忌讳别人说他们不成熟,他们急于表现自立成长的感情更是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我对于这种情感是给予更多…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的名字是同毛泽东主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盖棺论定”。毛泽东在1976年9月逝世,照常理,胡、毛关系到这时也就终结了。把他们关系的下限定在1981年.延伸了5年。这是什么道理呢?  相似文献   

17.
陈菁 《当代广西》2006,(9):24-25
自今年起,广西的文化精品要像船一样驶出广西、驶向北京、驶向东南亚甚至全世界,这是广西文化舟的深刻寓意。广西文化舟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走出去”的内涵,第一站选定在北京。2006年6月9日至18日,在首都北京举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将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旅游精品、博览精品展示和文化名人学术交流等形式,打一场整体推介宣传广西的重大战役,在首都掀起一股强大的广西旋风,让北京、让全国、让世界了解广西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水、开放的环境,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广西、开放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充满希望的广西。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7,(13):18-19
在广西文化发展史上,“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2006年6月9日至19日,广西在北京隆重举办了“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活动通过“文化舟”这一创新载体,整体策划,板块推出,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  相似文献   

19.
杨丽 《今日广西》2007,(10):40-41
假设有“婚爱持久幸福的公式”.你会遵循吗?当然会。谁不愿意有持久不变的爱的感觉呢?美国学者凯瑟琳·约翰逊调查研究后列出了“婚爱持久方程式”。凯瑟琳说:我喜欢在各种婚礼舞会上。看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中老年夫妇,那绝对是相互信任和激情——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生活得这么理想。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凯瑟琳会见了100对这样的夫妇.他们结婚时间最短的是7年.最长的是55年,下面就是这些夫妇持久爱情所具有的共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在我心目中是全国最好的刊物之一,也是我和十几位老朋友的"心灵之窗"。在我们这个有30多人的老年群体中,经常以《同舟共进》作为主要学习材料。让我代表这个团体的所有老同志向您们致以谢意!希望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