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刑法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客观行为的规定过窄,应包括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相同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类似商标、在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商标以及在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类似商标的三种情况,但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及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还没有犯罪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理解是否“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不应拘泥于是否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而应该关注使用人是否获得了商标注册人的许可。认定“同一种商品”,应该是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一般认识。不论是完全相同的商标还是基本相同的商标,只要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就可以认定是“相同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违法所得”可理解为从违法行为中获利的数额。对于“全方位”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对于其中有消费者“知假买假”情形的,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商标的使用开始跨地域范围、跨商品类别。相同或近似商标在商品类别上出现重叠,在地域范围上出现重合。一味固守传统的“注册绝对主义”和“近似即侵权”理念并不完全公平,适时适当地突破注册商标绝对权和排他性已为国外立法所践行。国内,在立法层面尚无依据的情况下,法院已经基于公平原则通过判决和司法解释在司法层面上接受了商标共存理念。商标共存制度的确立有其法理依据,也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更是对我国商标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商标只是一种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识别性标记。通过企业对商标(trademark)的实际使用,企业可以在特定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商标具有超出标记本身的商誉(Goodwillofatradeorbusiness)。透过“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系列案,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与商誉不仅可以分离存,甚至可以同时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因此,不同于通过商标注册途径来保护商誉的研究,对商誉的后商标管理与保护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一种商品"和"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准确理解不仅是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中的难点也是该罪认定的关键。"同一种商品"包括名称完全相同的商品和名称虽不同但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商品。"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理解为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标和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其他与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认定易产生分歧,对此举实例具体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6.
按现行商标法,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件,即:1.假冒的必须是他人的注册商标;L假冒商标标识的商品必须与注册商标标识的商品相同或类似。但从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看,假冒行为不应限于注册商标和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即应将擅自使用他人未注册商标的行为也定性为假冒行为,还应将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于非同种或类似商品上的行为也定性为假冒行为。  相似文献   

7.
2014年5月,《商标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五十七条对商标“相同”及“近似”的认定做出了更为详细的界定,并且引入了“混淆概念”,与之前的《商标法》相比而言,更为明确和科学。一方面,随着目前我国《商标法》的不断完善,该项法条的修改对司法实践遇到关于商标审查相似性问题的准确判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另一方面,相较于知识产权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目前我国关于商品及商标相似的判定仍存在技术性、全面性及预防性等问题,判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1993年2月22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颁布《关于惩治假冒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以后,刑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对如何适用该《补充规定》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但对一些问题仍没有达成共识,直接影响对案件的查处。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再探讨,以便于统一认识,利于执法。一、如何理解“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相似文献   

9.
有关商品商标平行进口的争议由来已久,至今各国对此仍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我国也未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文在分析商标商品平行进口概念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地域性”理论和“权利用尽”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利益权衡是判断平行进口合法性的依据;在分析商标商品平行进口对我国利益的影响后,认为允许商标商品平行进口对我国利大于弊,并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恶意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应当满足“相关商品领域”、“有一定影响”、“恶意”、“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四要件,其中“有一定影响”是核心要件.在判断是否“有一定影响”时,应该具体考量时间、地域、传媒影响力、商品属性及相关公众等因素.在保护方式上,法官应当对在先知名商标进行利益衡量,根据在先商标的知名程度,决定赋予禁止权的保护,还是赋予在先使用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简论品牌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品牌意识是消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我国,关于品牌意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较少从发生、发展的角度研究品牌意识,对影响品牌意识的因素尤其是广告的作用探讨不足,对品牌意识与消费决策的关系探讨不足。将来应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资产关系尚未明确,究其缘由,以往研究忽略了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分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将信息传递方式引入模型,将Howard的消费者决策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维度(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和品牌信任及品牌资产与其维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的作用关系,并分析了不同信息传递方式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信任作用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责任对品牌忠诚和品牌资产作用关系显著;社区责任仅与品牌联想的作用关系显著;消费者责任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资产及各维度。信息传递方式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信任作用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As the major business group of China, Zhejiang Enterprises have undergone a marked promotion from tangible products advantages to intangible brand value. The brand resources have become the significant cultural asset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combing the symbolic advantages of Zhejia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mbolic connotation of Zhejiang Enterprises brand in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from the brand semiotic theoretical view. The paper establishes four brand models: A, GB, DB and IB, which will b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Zhejiang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mproving the brand symbolic vitality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of the world brands.  相似文献   

14.
商标和品牌是两个内涵不完全重叠的概念.品牌必须使用而无须注册,品牌一经注册即成为商标;商标只有注册后方可受法律保护并享有商标专用权,仅注册不使用的商标不是品牌,一个企业品牌和商标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品牌比商标有更宽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大战略和生活领域的一大时尚。公安管理中许多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也同样具备品牌管理的特性,因此可以把品牌管理引入公安管理。研究品牌管理及其在公安管理中的应用,既是管理科学发展对公安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安管理实践的需要。掌握品牌和品牌管理的基础理论,弄清企业品牌管理与公安品牌管理既有共性和差异,是在公安管理当中运用品牌管理方法的基础。公安组织导入公安品牌管理,要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大力普及品牌管理知识,通过制定公安品牌管理战略,不断强化公安品牌的核心价值,以持之以恒的品牌传播不断提高公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将经济学的“品牌”概念借用于警察行业,从如何打造警察品牌、培养警察的品牌意识这一视角展开深入思考,以期探索出一种新的警民互动关系模式,树立良好的警察品牌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以促进警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强武器,企业品牌的塑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我国企业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应定位明确,注重特色,综合运用多种品牌营销策略,正确使用CIS策略,以期达到成功塑造品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了解其前因变量对控制此类行为至关重要。本研究着眼于消费者产品涉入,探索其对品牌转换的预测效应,以及顾客满意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通过对40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研,采用相关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消费者产品涉入对品牌转换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顾客满意完全中介消费者产品涉入与品牌转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期刊出版业都将创立品牌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期刊品牌的竞争,说到底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竞争。在公安学术期刊品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办出特色,在刊物学术风格和形象风格塑造上下功夫。要搞好选题策划,强化主编意识和编辑意识,搞好刊物的市场定位,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品牌资产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品牌价值体现在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上。塑造品牌的关键是建立和不断强化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培养品牌忠诚的消费者。整合营销是品牌经营的有效手段,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是品牌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