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去年9月采访南平市委书记李川,言及干部制度改革,他曾讲述了一个“虫”变“龙”的故事。主角是南平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詹夷生。李川说,这个同志原先在单位里当个科级干部尚且勉强,像条“虫”。但自从他成了市里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后,立即变成了“龙”。如今,詹夷生成了闽北山区无数榛农心目中的“神”,榛农见到他就等于把高产和增收揣进了自己怀里。我在政和县采  相似文献   

2.
“龙”和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与现实生活还是有密切联系的.《龙的传人》是著名的台湾校园歌曲,在大陆也很流行,它成了炎黄子孙的同义语.我国各地的地名中,“龙字屡见不鲜.单北京就有九龙壁、五龙亭、龙亭、龙柱、黑龙潭、龙王堂、龙泉寺、青龙桥、龙潭湖、龙头井街、二龙路,等等.至于汉语词汇中的龙就更多了,“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虎踞龙蟠”、“能争虎斗”、“画龙点睛”,不一而足.每年春节,人们更喜欢谈龙、画龙、耍龙,玩龙灯,跑龙船,不胜枚举. 传说中的龙,是住在龙宫中统治水族的帝王,乃有龙王、龙神、能王爷、海龙王等不同尊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  相似文献   

3.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句.人们常用此来告诫各级为“官”者,要像今那样忠于人民,老老实实地为百姓耕地、拉车,做一头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牛”。当前,在我们的各级干部队伍中,“甘为孺子牛”老是主流,尽管他们的能力有强有弱,奉献有多有少,但总是在尽心尽力地“为牛”,在不同的土地上为百姓“犁田耙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百姓“拉车服役”。一句话,是在尽心服役。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身在“牛’例,却不尽“牛”的义务和职责。这些人不是去好好“为牛”,却热衷于“吹牛”,其‘“吹牛”…  相似文献   

4.
呼唤虎威     
呼唤虎威何洪兵(文)、张骏(图)虎怕牛?诸位或许不以为然,然而虎真的怕牛,且是在哈尔滨“虎林园”“主场作战”的30只凶猛异常的东北虎,被一头初生牛犊给唬住了。这是最近《人民日报》上一则配有图片的新闻随笔“披露”的。题为《虎林笑看虎怕牛》,说的是一群”...  相似文献   

5.
26一、教态仪表要“大方”。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衣着举止、抬手投足、表情态度,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相反,若我们的教师不注意生活细节,过于不拘“小节”,就是“才高八斗”也难得学生的喜欢与接受。二、对待学生要“大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与磨擦。教师要“大度”一点,不是有句话“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吗?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就会“敬而服之”。三、对待知识要做“大家”。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一定要有极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能居高临下从整体上把…  相似文献   

6.
“烛光,比起太阳的耀眼光芒,是那样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汇流成海。一束烛光,自然微弱,但若是我们每一个盟员都能像蜡烛那样,勇于奉献、甘愿付出,那么西部教师的心中就会有一盏闪亮而美好的明灯。”一位参加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智力支教的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7.
所谓课堂提问的“贵族化”倾向,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局限于少数“尖子生”。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倾向危害多多。 危害一: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给学生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既然受教育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上课总是提问几个“特殊”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形成教育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8.
请尊重职工     
尊重每一个职工的尊严,是企业政工人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他的学生,对待人的尊严“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尊严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上课是学生的老师,下课是学生的朋友”,这是新教师对待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角色意识”。众所周知,教师与学生交往并成为学生的朋友,对教书育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十分愿意与学生交朋友,以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作为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由于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尚未完全摆脱书生气和学生味,因此,在与中学生交往方面,与中老年教师相比,可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10.
守一点“客道”□果然随着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服务行业真诚奉行“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把消费者视为“上帝”而热忱对待。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好风尚,是我们这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然而,在一些商业与服务场所,有时也会出现一种不合...  相似文献   

11.
谚云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抵是说牛犊天真幼稚,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可我却视牛犊为后生,赞其朝气十足,胆气勃发。牛不惧虎,虎不敌牛,如今竟得实证:一动物园喂养了几只东北虎,长得威猛凛凛,某日放进一头牛,以为饲虎之食。好奇的观众满以为能亲历饿虎扑食的场景。孰料那头牛抵死不作俎上肉,与吊睛白额大虫展开抗争,以一对双角同几副虎口、虎爪相搏,竟"杀"得几只"百兽之王"狼狈不堪,败下阵去。围观者大大的扫了一回兴,都怪老虎太没用。古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说,今则是园中之虎不敌牛。倘说虎远离了山林草莽,威风大减,只好受群犬围攻的气,那末动物园中之虎,以多对少,怎的也做了牛的角下败将呢?虎不敌牛,事出有因,盖在生态环境变  相似文献   

12.
师爱浅说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学生要爱,要爱护,要热爱,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师德”。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没有同情心,没有  相似文献   

13.
谁也不会忘记,仅仅在 7年前,“国家干部”还是足以引人自豪又颇令别人羡慕的身份,而今天,“国家干部”观念已逐步被人淡化。“国家干部”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种区别于农民、工人以及非国有所有制人员的职业划分和人事管理机制在建国以来运行了长达 40多年。这些年中,如果有了“国家干部”这个身份,就有了“吃皇粮”的资本,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身份,那么,你就是有多么过人的才华,你都会被“国家机关”拒之门外 !就像人们形容的,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为着这个身份,多少人漫长的等,苦苦的追,有人不择手段,有人趁机谋利…  相似文献   

14.
漫谈中华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中华龙文化徐佩瑛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形象。《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大约只是一种既能登天又能入水的鳞虫神物。古代传说中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  相似文献   

15.
引子在许多老百姓看来,凡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并由国家财政开支的人都可你作是做“官”的人。由此就有很多人称今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为考“官”。我们也许不会忘记,在不久之前,很多人还对官员下“海”经商津津乐道,除了不忘据说是深圳人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坐机关”的戏言外,更有甚者甚至编撰出了“龙下海,虎上山,横路敬二坐机关”的顺口溜;但时至今日,这种局面却正在发生变化,做一个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再度成为人们择业发展的热点。众所周知,被人称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侨”的高考,其参考与录取的平均比例也只在…  相似文献   

16.
风俗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椎牛”是苗族的最大礼典之一,它反映了苗族先民远古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对流行于湘西及黔东一带的苗族“椎牛” 风俗作一社会历史透视。 “椎牛”,又叫“吃牛”,苗语叫“ney ie”,苗民凡人得了重病,占卜是因为鬼作崇,或中年无子,认为是中鬼在南天门阻止女阎王送子前来,就得把苗巫请来,烧黄蜡,打锣鼓,许下椎牛大愿。许愿后,如果病人转危为安,或求子得子,就说是牛鬼赐予的,于  相似文献   

17.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我们公司的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工作岗位。”这是一汽大众公司轿车厂总装车间德方经理罗森伯格,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公司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汽大众公司是一汽集团最重要的合资企业之一,拥有众多的外方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处于转轨时期的政治教师,不能再以昨日之知识,教给今日的学生以使之适应明日的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元化文化,社会不可能静而又静、纯而又纯。因此,政治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打入”中学生的世界中,及早地、虚心地从下列方面转型,以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一、敬业精神向奉献转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将教育工作当作终生志业来规划。教师属于“社会型”人物,需要有服务的热忱、奉献的精神。1.教师这个职业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谈到一种昆虫“细腰蜂”,据先辈们说细腰蜂就是书上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它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说道“你我像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那青虫也就变成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树上的小青虫。后来法国的昆虫学家发勃耳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小青虫原来被幼蜂当做食料了。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它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螯,小青虫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怀仁县城镇第六小学以“教育为每一位孩子成长服务,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服务”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本着“抓质量、重管理、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与学生同发展,与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向着“明理负责、快乐健康、茁壮成长”的培养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