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早期青岛移民的来源地、新职业特征及中外文化的杂糅,决定了青岛既有齐鲁文化的底蕴,又体现近代工商文化,形成了青岛的城市文化中重质守信的工商意识,重技求精的务实态度、稳健与开放进取兼备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女性作者叙事文本往往具有矛盾的双重属性.就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而言,其身处时代急剧变迁的进程中,既被时代挟裹着前进,又在被挟裹中有了自我的觉醒,这是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叙事双重性的重要体现.作为较早建立女性文学自主意识的作家萧红,其作品《生死场》的叙事双重性特征尤为突出.在《生死场》中,表面牵强的革命叙述背后,着力凸显的是女性生命的苦难.《生死场》呈现了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和女性与动物之间的同构性.萧红一方面归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谋求话语权威;另一方面,她又超越了这一话语,揭示了这一话语对女性命运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4.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相似文献   

5.
我有幸与西澳大利亚监狱部的麦考特女士接触,她对澳大利亚的犯罪与监狱管理有颇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她介绍的澳大利亚监狱概况向我们展示了与我们中国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度——澳大利亚,他们是如何处理犯罪,以及监狱是如何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边缘人——赛珍珠《分家》中王源的文化身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她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这一切都反映到了她的作品中,使她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和其作者相似的双重性的特点.本文以小说《分家》为文本,研究迄今研究尚不够深入的文学人物形象——王源的混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
《静水深流》是李小琳女士阐述管理哲学和人生理念的新书。李小琳是中国电力公司董事长、前国家领导人李鹏之女。她一步一步走来,率领一支优秀的团队,切磋研修管理心得,炼就了“静水深流”这一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寓意深刻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修辞方面,《狂人日记》更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含蕴层面对其隐喻表达艺术进行解读,试探讨其中的人物意象及主题意蕴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红楼梦》中的詈语尽可能地进行了穷尽性梳理,共得詈语407个,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詈语”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詈语的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共分为七类,认识到《红楼梦》中詈语是一个种类繁多、语义丰富、形式各异的庞大的詈语家族,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对《红楼梦》詈语以文化透视,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积淀。最后,分析詈语在《红楼梦》创作中的作用及詈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汤万文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文化安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3期)中认为,在多元纷呈的文化格局之下,如果说文化安全的外部挑战来自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那么,文化部落主义则是来自于内部的挑战。所谓文化部落主义是指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准则,过分强调一成不变地保存自身的固有文化,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而忽略本民族文化可能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当科学认识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把握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现实意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文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沈尹默与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复兴是紧密相联的。他在书法实践上致力于弘扬帖学,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他在书法被边缘化的年代坚持书法大业,重视书法研究会的功能,推进国际文化书法的发展,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他的一系列书法论稿,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将扛出沈尹默书法文化大旗,秉承他的书法精神,对书法文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甲申文化宣言》的学理基础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除了笔者在《评甲申文化宣言》中已经评论的文化中的不同因素分离论和文化多元论外,还有两个需要评论的问题是文化恒久论和文化无优劣论。《宣言》认为的文化恒久性实际上也就是文化永恒性。文化既是历史范畴又具永恒性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命题,且文化永恒性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无优劣论是缺乏文化形态学观念的文化相对主义;其用意在于抵制工业文化价值对于农业文化的影响;其后果是阻碍中国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科的“东方学”产生于近代西方。20世纪初在东西文化对话中,东方的知识精英审视自身的传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立场的“东方学”。泰戈尔是东方“东方学”的奠基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西方真正认识东方的文化象征。他是在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中,具有整体东方意识的思想家和诗人。他对“东方学”的许多课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对东方文化的精神实质、现实中东方文化的建设策略、东西方的关系等论题都有具体、系统的探讨与建构。他创办的“国际大学”,成为东方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大批东方传统的继承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技术实践的文化多样性表明,技术并非是个处于社会文化影响之外的单一封闭过程,而是一个沉浸在社会背景、经济结构、文化习俗以及美学爱好等文化因素中并被社会建构起来的现象。本文从技术发展所植根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技术文化选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进而分析技术文化选择的动力、价值评价与创新文化生态,最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包含着技术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杂文化过程,并为创新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最古老的辩护制度,历来是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英美法系国家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与我国以及大陆法系各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受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帝国主义暗兴的影响,《世界人权宣言》被广泛视为只是一套西方古典政治和公民自由的汇总,忽略文化多样性的原旨。在国际人权观念形成之初,拉美由于其自身人权实践和理论的经验积累及文化多样性的传统,以及在联合国大会中的多数派位置,对《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成国际人权观念的文化多样性旨意。当前,这种历史传统应当得到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