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07至1909年,徐世昌以东三省总督的身“份,在东北蒙旗筹划了一系列新政活动。与清末诸多边疆大吏的筹蒙实践相比,徐世昌的蒙旗新政具有典型意义。它内容丰富,包括垦务、交通、邮电通讯、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它紧扣清末东北及蒙旗社会的主要矛盾,力图抵制俄日的侵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垦首制向来被认为是清代早期台湾(特别是中,北部平原和盆地)开垦的主要形式。我一直怀疑这种说法是后人的理解错误,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我总喜欢使用业户(或业主)这个概念而不使用垦首这个词。1988年8月,台湾学者尹章义教授来我所作学术访问,于交流中亦劝我在早期开发的研究中采用垦首这个概念。尹教授认为业户有大有小,而垦首却都是大且于开垦有重大作用者。但我始终不能无疑,又去翻阅资料,最终仍然得出结论:普遍对于垦  相似文献   

3.
邹莉莉 《前沿》2007,(12):242-245
清末民初,以张謇为首的民族实业家创立盐垦公司,对我国苏北沿海滩涂进行了大规模农业开发,其开垦事业构成了滩涂开发史上辉煌的一页。本文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方面对苏北沿海滩涂开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一时期苏北沿海的滩涂开发,对苏北沿海农村的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垦首及垦首制曾经是清代台湾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关于垦首的印象,在晚清、日据初期已经形成。当时人说“如某处有地若干可垦,先由垦首递禀承揽包垦,然后分给田户垦辟。垦首仅递一禀,不费一钱,垦熟之后,坐享其成。”[1]垦首成为不劳而获的代名词。日据时期,日本学者东嘉生说:“豪族初则由先住民取得土地,继则对其农民供给衣食,使其开垦,并为保护农民免为无赖之徒或先住民的袭击起见,需要武力,因此,对其开垦地就获得了一种权利,每年向佃户征收一定的租谷。这种权利,亦为政府所许可,所有正税,则由豪族负担,佃户的身份,亦由豪族保证。如此,…  相似文献   

5.
李强 《群众》2010,(3):4-6
<正>盐城在江苏是一个农业大市。盐城因盐而兴、因盐闻名,随着海陆变迁,两千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盐业为源、盐垦并举、废灶兴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张謇为发展民族工业,在沿海滩涂大规模垦荒植棉,兴修水利,推广新型种植技术,使  相似文献   

6.
一家经营了233年的英国皇家银行巴林银行1995年2月突然宣布破产倒闭,人们开始思索这家老牌银行猝死的原因。有人认为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利森未经批准与授权进行大宗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因为他的贪婪与自私终结了巴林银行的生命;也有人认为高管唯利是图的投机心态、形同虚设的监控体系才是巴林银行悲剧的罪魁祸首,银行管理制度的破绽让利森有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7.
拓垦形态是台湾开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清代台湾的拓垦形态一直被笼统地说成是“垦首制”。但稍许深入的探讨立即表明,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形式,并非“垦首制”一词可以概括的。笔者以前曾经说过,垦首制的拓垦,形态,见之于道光年间埔里社盆地的开发和光绪年间“开山抚番”时,中路山地的开发之中。而一贯被认为实行垦首制的早期开发,尤其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开发高潮中的拓垦形态,大部份表现为业户出资兴修水利(尤其是大型水利)佃户出资开垦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将福州、晋江等地的台湾籍民迁居至崇安县。为了安置台湾籍民的生活,崇安县政府拟订了协助就业的赈济方案,其中包括将台湾籍民编入垦务所,参加垦荒。在福建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台湾籍民的垦荒享受长期的伙食借贷以及其它优惠政策。由于多数台湾籍民不谙农事、劳动力弱,加上艰苦的自然环境,垦荒效果很不理想,垦荒业务被迫终止。尽管如此,国民政府为安顿台湾籍民生计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欣春辑 《中国保安》2012,(16):57-58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期,英国曾陷入食用油严重匮乏的危机。于是,英国开始寻找可以开垦的油料种植地,派了几个政府官员到外面去考察。有一位官员坐飞机视察了当时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看到大片荒地无人开垦,心想如果用非洲的廉价劳动力把这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需要的油料作物种子,一定会解决英国的食用油问题。这名官员没有经过任何求证,就向政府打了报告,政府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投资6000万美元,要在那里的灌木丛中开垦出上千万公顷的土地种花生。然而,他们花了很大工夫才开垦出了原计划十分之一的土地,在开垦的过程中又花掉了巨额成本。更可怕的是,开垦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在这里试种了几种作物都不见成效,最后,只好放弃了这片已投资了8000多万美元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给垦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台湾的契约文书形式之一——给垦字的研究,对清代台湾的小农作一些探讨。康熙22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大量福建、广东移民来到台湾,开垦荒地谋生。其中有钱有势的人向清政府递上一纸禀呈,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再将荒地租给小农耕种。俗称前者为业户(或业主),后者为佃户。他们之间订立的契约文书习称“给垦字”(或“给佃批”等等。先住民受到汉人习惯的影响,电将自己占有的土地租给汉人耕种,订立的契约也称给垦字,本文仅研究汉人之间的给垦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52种《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第二章汉大租·第二节“给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警察教育是在清末提倡改革,推行"新政"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清末的警察教育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其对清末警政的推广和我国警察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清末的警察教育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教育研究未及展开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鄱阳湖1999年水情看退垦还湖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骞 《中国减灾》2001,11(1):23-27
通过与1954、1983、1995、1998年几个大水年最大入湖流量、洪量及长江水情的比较,表明鄱阳湖1999年出现超高水位,主要原因在于湖泊调蓄能力低、调洪功能没有得到恢复.说明自1998年冬季开始实施的鄱阳湖大规模退垦还湖尚未真正落实,退垦还湖对于降低湖水位的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鄱阳湖下一步退垦还湖工作,提出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每当夜幕降临,巴林右旗大板镇内的文化广场和巴林广场就出现一派热闹景象。华灯下,孩子们在欢天喜地地玩耍、嬉戏,青年男女们在尽情地唱歌跳舞,老人们在兴高采烈地扭着大秧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用早期土地文书来研究清领初期的开垦状况、尤其是业户(本文的业户指创业者而非守成者)在开星中的作用和经济状况。关于清代台湾的业户(或称垦户、业主等等)已有不少论述,有认为所谓垦户者,多是有钱有势之人,向当局递上一禀,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交由佃户开垦而收租坐享其成;也有认为业户须付出资本、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并非不劳而获。众说纷纭,皆由早期记载不多,后人难得其详之故。而流传至今的早期土地文书上载有一些讯息,为一手材科,可补记载之不足。笔者即试图综合这些讯息,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惟笔者限于条件,所依据的文书仅为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之《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及《台湾私法物权篇》中的有关文书,讯息量既受限制、疏漏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5.
尤蕾 《小康》2018,(30)
正巴林地处波斯湾中部,历来是交通要道、商贸通道,历史上始终是海湾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海上交通枢纽和各类商品的集散地。现在巴林又是海湾阿拉伯国家中最开放和自由的国家。在中巴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巴林作为海湾地区"一带一路"交汇国家,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現將"國务院批轉農業部、農垦部关于全國养蜂工作座談会的报告"一并轉發,請参照执行。养蜂对于增加國家財富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收入,都有很大好处。本省陇南一帶,群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早期台湾中部北部平地的乡村经济和业户经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代台湾移垦社会的重建工作是台湾史研究的一个热门。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的移垦史,更因集中了汉番关系,大小租制分类械斗。农民起义等清代台湾史上的重大课题而引人注目。但是,这个时期的乡村社会往往被重建成以“垦首制”开发模式为中心的移垦社会。笔者认为这种重建是错误的,并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产生误导,因此必须予以纠正。由于乡村经济是乡村社会的核心,因此笔者的重建工作将从乡村经济开始。在开始清代台湾中,北部平地乡村经济的重建工作以前,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垦首制”开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武术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功能模式显示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早在清末民国初年,武术便开始摆脱它对当时历史条件的不适应之处,而以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复苏。武术的传播方式、组织方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质的转化,即传统武术向近代体育转化。  相似文献   

19.
心怀阳光     
屋后的山坡,被勤劳者开垦出一小块空地,空地上种满了盛开的向日葵。每天晨练,都能看到向目葵温情的微笑。日子久了.渐渐开始羡慕这些向日葵,开始喜欢这些暖暖的颜色。盛开的向日葵简单恬静,温暖向上,充满活力,圆圆的花盘始终对着阳光,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关于台湾移民社会(或称移垦社会)的特征,李国祁教授在《清代台湾社会的转型》一文中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他的结论是: “在人口的问题上,人口增加迅速、男女比例悬殊、家庭成员众多,造成了婚姻困难、养子之风盛行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的组合关系上,我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地缘的成份远重于血缘,再加上移入份子的良莠不齐,流浪汉充斥各地,于是结盟之风流行,械斗与叛乱时起,社会的秩序因而紊乱。在社会的权力结构上,因渡海移垦是冒险的行为,故其领导人物大多是豪强之士。更由于开垦的制度影响,使财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