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江泽民对邓小平建立国际新秩序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是其国际战略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在1988年9月首次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此后,他多次呼吁“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完整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内在要求,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国朋友谈话时、曾多次阐述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正当国际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关键时刻,我国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倡议,无疑将推动国际局势和缓的势头,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邓小平同志从国际战略高度提出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个命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许多政治活动家和学者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前不久我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同有关部门的专家一起举行学术座谈会和讨论会,探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代背景、内涵、方针、步骤、前景等理论、政策问题。现在选登几篇论述的摘要,供读者参考,望能得到研究国际问题和从事外交工作的同行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邓小平对日本客人樱内义雄说,目前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时期,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和人民意愿的要求,我们需要探讨国际新秩序的理论,以有效地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一国际新秩序要求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当时正是东西方关系呈现缓和的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日本各界围绕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不少构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中谷构想。集中反映在日本《钻石周刊》1991年5月25日号“世界新秩序和日美关系”一文中。该文作者中谷严认为,从政治领导作用看,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过美国,因此,今后一段时间,美国无疑将在建立世界新秩序方面发挥主导权。不过,美国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果断的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确立的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为我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介绍邓小平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它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文章中把实现这个目标和60年代提出的实现“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帝国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目标作了全面的对比分折,正确地论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贯穿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集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于一身的时代伟人。他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而且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决策人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导者,是国际社会极具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他的外交理...  相似文献   

9.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埋头苦干,加快发展;顺应当今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构想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是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切实可行的方案。我们相信 :靠“一国两制”构想一定能把我国完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以博大胸怀,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形成及其实质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一位外国记者时指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中华民族将圆一个百余年的梦。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洗雪百余年耻辱的大事,普天下的中国人无不为是振奋。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性贡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极富有创造性。撒切尔夫人称之为“天才性的构想”。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新时期三大任务之一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的战略眼光、非凡胆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2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访华团时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超极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应该停止了,它们应该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代替霸权政治。”并认为“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这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出的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性大课题。当今,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正在分化组合,趋向多极化的新格局尚待形成。在这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奋斗目标之一。文章就有关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见解,文章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必须把握好理想与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局与局部等几项原则,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邢爱芬 《理论前沿》2004,(11):25-26
建立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法密切相关,将国际秩序建立在什么样的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因此,维护和促进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当前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球伦理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全球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 ,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国际新秩序 ,而全球伦理在国际新秩序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需要全球伦理 ,从政治与伦理关系的历史看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考察 ,伦理道德能够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构成因素 ,“全球伦理”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点有三,一是构建国际新秩序是一场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二是构建国际新秩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是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状态的追求.法律趋同化思想、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以及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思想都与和谐世界理念有相通之处.国际公法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实现国际政治交往的和谐,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经济交往的和谐,国际私法通过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和谐.和谐世界理念要求国际法更多地体现国际社会本位,要求国际法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省第八届党代会的要求,综合考虑“八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国际国内形势,未来15年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战略构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准确判断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国际战略思想。而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等一些新的判断。根据这些判断 ,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国际战略思想 :世界虽然走向多极格局 ,形势趋于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 ,中国必须要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中国必须确立在多极化中的应有位置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