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开报纸是会议报道,打开电视机是会议新闻,扭开收音机还是会议消息、有人说,现在是文件成“山”,会议成“海”,整天忙于爬“文山”,游“会海”。的确.眼下“文山会海”已成为一大“灾”各级干部都陷入“文山会海”之中:由于“文山”叠嶂,难看顶峰,“会海”无边,不能上岸,许多同志疲于奔命,叫苦不迭。桌机关一名领导干部说,在年终岁首,他一连开了三个星期的会,共计开了14个会,会前会后形成的文件、材料达20余份。  相似文献   

2.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九省二市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长远规划。毛泽东在这次会议前后,集中中央和地方许多同志的意见,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会议突出地批判了“反冒进”,提出“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政治问题。自这次会议后,批判“反冒进”的调子越来越高,许多同志被戴上了“稳妥派”、“促退派”、“非马克思主义”等帽子。在这次会议前后,《人民日报》针对“反冒进”提出了“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苦战…  相似文献   

3.
时下,不少系统、部门借开会、培训之机,高额收费,会议、培训地点也专选风景宜人处,除必要的会议开支外,不少“会议费”、“培训费”另做它用:一是购买纪念品,从手表、毛毯到毛巾被,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二是旅游名胜古迹,会期和培训期往往被延长一天或两天,用于旅游、观赏,一切费用从“会议费”、“培训费”中支出,参会人员回单位后,只需一张填写“会议费”的票据便全部报销,从集体财产中为个人捞到了便宜。这种集体行动,统一开票,为利用会议费为公款消费披上“合法”外衣的隐形腐败,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狠刹之。…  相似文献   

4.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1):37-37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学习和时局》的讲演。他说:“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他所讲的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因为,“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叶小文 《党建》2013,(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主义,通常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享乐竞成“主义”?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的确主张过享乐主义。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但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并不流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此类告诫不绝于耳。但凡贪图安逸、耽于享乐者,常被贬为声色狗马之徒,见不得人,不成气候,遑论“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痛称,“小圈子”是窝案之源。 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织网,形成利益同盟的官场“小圈子”,历朝历代都有。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彻底清除,还“与时俱进”地出现许多新变种。  相似文献   

9.
修养与人生     
《前线》1999,(1)
王得后先生有篇文章,谈及了中国的“父为子隐”和“子为父隐”的问题。读后暗自高兴,觉得是看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某些顽症的。其实,何只是父与子间的暧昧、自欺呢,推而广之,在友朋、上下级、师生之间,亦有许多“面子”问题吧?为长者讳,见错而置若罔闻,是古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10.
蒙珺 《当代贵州》2011,(21):22-23
“2011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7月中旬如期在“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举行。在与会者们达成的《贵阳共识》中,有一个结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时间比作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做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把时间比作“海绵之水”。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于时间也是有一去不复回的特性,所以有人又把时间比作“黄河之水”。 领导干部中对待学习时间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有些领导干部能够忙里偷闲,把公余、节假日的时间,把坐车、上厕所的时间,甚至是把少睡几小时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时间,在他们身边,就象“海绵之水”,是用力挤出来的。而有些领导干部一说学习就讲忙,忙在各种会议里,忙在各种工作现…  相似文献   

12.
让“无为”者“无位”陈子升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为者不一定“有位”,无为者不一定“无位”。君不见一些平庸无为者“官运”颇佳,有些竟然“平步青云”,超过了许多德才兼备之士。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的进人用人机制还有漏洞,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上海台湾研究所和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研究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政府台办、台盟、台研所、台研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约30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理论与实务: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二是“新形势下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应对”。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目前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的若干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燕王敬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4):53-53
世态炎凉.自古而然。从古到今,“门庭”就因人的权位高低有冷暖之分。然而,官场风云多变,自然也给当事人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变故.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能否坦然面对是对人生思想境界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人之师有师德,为人之妻有妇德,为人之友讲友德.经商谋利讲商德,同样,从政为官也讲政德。但是这样一个普通而重要的问题.许多同志却忘记了.因而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17.
“诚信”问题是“两会”期间代表们议论最多,也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诚”即诚实;“信”就是信用。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庄子提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信”乃做人之道,为官之本。从政者应当以诚为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把诚实作为做人之本,搞花架子、处处弄虚作假,实为从政之大忌。为了诚实,我们党和国家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湖北的长江大堤掺泥事件,重庆綦江的彩虹桥垮塌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中都有许多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事先知道甚至直接参与。就拿重庆的彩虹桥来讲,之前已经出现过多次险情,…  相似文献   

18.
何琏  潘忠  赵亨淮 《奋斗》2002,(4):12-13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省在1998年的省委八次会议上,就把“创知识经济之业”作为我省“二次创业”战略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育之同志,并出席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的同志们:这次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是十五大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的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听说胡绳同志很关心,育之同志准备了有份量的主题报告,会议还将组织到张家港、华西等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相信这次会议能够开得好,能够对我们的党史研究工作有所助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七大和十五大是先后作出两大历史性决策,即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的大会。这两次大会我都参加了。两次大会都开得非常好。七大真正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十五…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些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