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于当日公布施行。这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熟悉掌握和认真贯彻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进一步维护新形势下亿万村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村民自治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楚汉 《广东民政》2010,(1):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委会组织法》)1988年6月起开始试行,经过近11年的试验性实践,1998年11月经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该法主旨是要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明确规定了村民实行直接民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确立了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制度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这一框架体系,建立健全有关村级民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活动的制度保证。其中,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有关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村民自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扎鲁特旗民政局多项措施确保2012年第八次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一是通过当地宣传媒体向农牧民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二是在农闲季节对现有的嘎查村干部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治区实施办法》和科学发展观培训,提高嘎查村干部整体水平和嘎查村民委员会自治能力。三是组织嘎查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和村民委员会自治好的地区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上海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简称“一法两条例”)是上海市郊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依据。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本市根据市郊农村的实际情况,各级领导把贯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监督机制是实现上述"四个民主"的有效途径。去年12月公布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首次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7.
杨建平 《中国民政》2008,(11):40-40
从1988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这部伟大的法律把中国农村从旧的思想观念中一步步解放出来,引领村民自治发展方向,推动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促进乡村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王燕 《人大研究》2006,(6):14-16
在农村,要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形成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要搞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村务公开,这些村民自治的具体要求必须在地方人大的推动和督促下才能真正实现。一、地方人大推进村民自治的缘由在过去,村级组织的领导人都是上级组织任命的,这种体制造成村级组织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直选产生的自治组织,与国家政权不再是隶属关系,农民与村级组织也不再是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目前乡村民主制度尚不健全、民主政…  相似文献   

9.
梁玮 《浙江人大》2012,(4):57-59
2012年3月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如何进一步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位一体"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此次修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0,(12):14-16
1、村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第二条的规定精神,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必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1.
宋德喜 《辽宁人大》2008,(10):20-20
村民自治作为民主之“根”,关乎民主“大树”的繁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0年来,大连市旅顺口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监督该法的贯彻实施,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核心法条为重点,狠抓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落实,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村民自治亮点多多,芬芳四溢。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颁布实施后,通过多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广大农村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当前村民自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以致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这促使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一、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少数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学习领会不深,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群众对…  相似文献   

13.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根本制度,从中办发[1998]9号文件全面推行,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确认,再到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的进  相似文献   

14.
陆炳强 《当代广西》2008,(21):32-33
1980年初。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现属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诞生。两年后,“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8年6月1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开始试行,1998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稿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村民自治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实现了从民主原则到公民行为的巨大跨越。这被称为中国内地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政治生活的最大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大评议村委会工作有错位、越权之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中,并没有评议村委会工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赖朝平 《中国民政》2009,(12):38-39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改试行法为正式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以来,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村民自治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实践中也暴露出立法工作滞后的问题,全国人大决定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7.
万德明 《云南人大》2009,(11):40-41
祥云县是大理州农业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全县有10个乡镇,132个村民委员会,农业人口420024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94%;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81公斤;是一个人口较多、干旱缺水、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为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徐晓兰 《前进》2005,(12):55-56
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同日共和国主席九号令公布实行。正式法与试行法比较,在涉及村民委员会选人、议事、监督三个关键环节上作了重要补充与完善,使之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对有关程序作了更细的规定。这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给广大农民实现当家作主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很多地方的农民自觉地拿起这个武器,争取并捍卫了自己的自治权利。村民自治,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村组法》的光照下正在健康地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也必须看…  相似文献   

19.
黎珊 《人权》2003,(6):45-46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广大农村的广泛宣传与贯彻落实,以及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一大批受村民拥护的人通过选举当上了村干部。这些村干部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村民誉为农村“小宪法”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  相似文献   

20.
田晓红 《前进》2008,(12):54-55
20世纪80年代初,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出现了村民自治。从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实践充分证明,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功实验,更是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它对于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密切于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