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隔阂,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的意义根植于语际交往之中,考察人类的语际书写也需将其置于日常生活的语际交往中,才能探察语词的意义和观念的空间。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写道:“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维氏所阐释的“语言”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性和同构性,与人文语义学的致思方  相似文献   

3.
<正> 许是温州人“敢冒天下先”所致,温州经济每走一步都令世人瞩目,都会伴随不少争议。好不容易结束了早期、中期的种种争议之后,如今温州人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这就是近一两年的温州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究竟是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外溢”,还是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本身优势的“弱化”?究竟是温州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前奏”,还是温州工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缺憾”?带着对这  相似文献   

4.
<正>重复,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同样的东西、现象再次出现,或者同样的事情再次去做。日落日出,暑去寒来,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复"司空见惯。然而细想起来,那只是一种表象。本质上,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重复"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事物还是动物,无论是现象还是动作,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遵循一定的规律时刻都在运动,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波浪式"前  相似文献   

5.
羊芙葳 《求索》2011,(5):222-224
《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相似文献   

6.
宋音希 《岭南学刊》2021,(1):123-128
当代西方思想界对消费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反思与批判,历经了从大众文化批判、到社会经济形态批判、再到哲学反思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阐发,逐步深入。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学思考,也随着文化批判的步伐,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法兰克福学派、德波、鲍德里亚、德塞托等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继续深化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思考,承接前代思想家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学语境与后现代视域,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政治意蕴加以发掘、阐释。  相似文献   

7.
宋勇 《传承》2013,(3):90-91
列菲伏尔、赫勒等哲学家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实际上是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他们深刻批判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强调了“民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给了我们关于“民生”的三维启示。  相似文献   

8.
女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积累下的丰厚资源和传统,这是有别于男性的叙事传统和资源。立足于日常生活视角进行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突破男性中心观念和题材等级观念的局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认识许多被主流男性批评遮蔽或歪曲了的女作家、作品,有时甚至从根本上扭转主流男性批评的定见,还女作家、作品应有的面貌和地位。因此日常生活,应该是寻觅女性文学传统、建构女性文学史和重构文学史的一个有效参照视角,它对于发掘女性生命价值及其人文内涵以及梳理、总结、建构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诗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艳红 《人民论坛》2012,(15):25-27
争议四:"国进民退"是否属实?关注度:☆☆☆☆☆争议焦点:持"国进民退"观点的人觉得国企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担心民企会越来越边缘化;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市场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均属正常现象。"国进民退"是凭感觉还是靠数据?到底是否存在"国进民退"现象?调查提示:在"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话题"调查中,"国进民退"得票率为  相似文献   

10.
有关“狼图腾”的争议,是因一本名叫《狼图腾》的书而生的。对于该书及其争议,我在一篇题为《自然·文化·人性与社会历史观——兼谈“狼文化”以及有关它的争议》(见《上海文化》2005年第6期)的文章中,已经详加论述,毋须再赘。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对“图腾”这种原始文化现象所持有的两种不同甚至完全对立,但又都是非科学的思想观点。一种看法认为,图腾尤其是狼图腾,不仅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而且绵延不绝,直至当今乃至未来,都应该世代崇奉。另一种看法则大不以为然,不仅反对狼的图腾崇拜,而且压根儿否定有过狼图腾,就连对是否存在过图腾现象…  相似文献   

11.
邹卫  张国荣 《公民导刊》2008,(10):20-21
“梁广镇现象”的争议焦点一是百色市人大常委会是否应该许可逮捕梁广镇,二是梁广镇可否兼任两地同级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和解"不同于"调解"。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度",法院主动提出和解行政争议未尝不可。"和解"不同于"调解"。"和解"是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也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7,(10):21-21
近日,为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进一步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展.充分发挥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一些有关左和右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左和右这两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简单的词语,却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内涵。如果从语言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中英文中有关左和右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可以挖掘出这些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传播“世俗化”潮流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股关注日常生活及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文化思潮。自世纪之交兴起迄今,世俗化潮流始终伴随市场化的进程而波动,引起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世俗化"现象与文学创作响应性互动,引起文学叙事的冲动与张扬,对中国当前文学有着时代性和阶段性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8)
<正>前不久,南昌大学在其官网发布的《南昌大学章程》中,将"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与在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中"南京大学"的简称出现重复,引发舆论争议热潮。对此,南京大学专门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去函表示严重关切。教育部表示,希望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协商妥善解决此事,以规避引发校名争议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合语”洋装到牙齿?彭泗清中外合资,是当代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人不晓。“中外合语”,则是本人新编的一个词,指的是一些人说中文时将外语的语词、语调和语气夹杂进来的现象。这在今天的广播电视、小说文章和日常交谈中都可碰到,而且有越来越时髦的势头。用...  相似文献   

18.
曹植诗、赋语言生动谐美,作品中的双音语词可分为双声正格语词、同类通用语词、旁转双声语词三类。通过对其作声纽考析,可证明曹植重视双音语词声纽搭配的人为韵律组合,善于利用搭配的声响效果表现丰富多样的韵律节奏,并藉以凸现自己的言语风格。还能证明双声作为古老的韵律表现形式,对诗歌节奏形成、流变起着重要作用;并作为音韵学之所由起,在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讲理的语汇,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意义往往需要在不同语境中显现出来。这一事实充分展现了具体经验与抽象分析之间的巨大张力。日常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任何对经验的分析或描述都注定无法对应这种丰富性。十分有趣的一个现象是经验世界作为整体的共在性与个体感受和理解的差异性不仅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混淆个体关怀与整体关怀的关系;忽视内在关怀与外在影响的关系;割裂思想关怀与政治需要的关系;缺乏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结合等。人文关怀具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引导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开发功能。可以通过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和谐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主体性关怀思想、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吸收多元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成果、掌握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等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