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邹广文 《求索》2023,(2):16-26
文化自信自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文化自信自强何以重要?第一,文化对于民族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第二,文化自信呈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彰显了文化自信自强。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以人类现代化为普遍参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一个“关系”概念。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生成中国的现代性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自觉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只有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走向文化自强,由此迎来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进路展开其理论、历史和实践轨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自觉引领中华民族在现实世界中批判反思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这三个文化主体的新构建,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接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自信是以价值观自信为核心,包含对内自信和对外自信两个向度,并区分为独特性自信和普遍性自信两个层次,成为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文化自强是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重塑的现实语境,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旨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的中国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3.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李冬平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8):38-41,4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问题。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文化自强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只有实现文化"三自",才能在根本上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材分析1.理论政策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专题复习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党的二十大及党和国家历次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阐释,在深刻把握国情、考情、学情基础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文化专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行整合,通过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因何而自信”以及“如何更自信”,从而推动当代中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美的同时积极成为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于知、情、行三方面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基于后发优势视角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瑛  郭熙保 《求索》2007,(10):1-3
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格局中,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受到价值链治理的影响,使发展中国家在执行比较优势战略中,面临严重的“比较优势陷阱”。本文以后发优势为视角,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得的各种后发优势,揭示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追赶机理。相比比较优势战略,后发优势视角为落后国家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张力之间寻求自主发展和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适应全球价值链治理环境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与其初始概念有本质区别,在多元社会思潮涤荡、传播和持续扩散的时代背景下,坚守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思想高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创新力,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体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本地产业集群,并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和学习,不断升级,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保持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所在。本文借助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探讨原发型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助力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以文化为内核构建话语权内容,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提供路径线索。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能凝聚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的人民力量,夯实文化话语权建设的思想基础,展现中国文化话语独特的风貌形态。要聚焦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线索,建设强大的中国文化话语权,需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保障文化话语权建设方向、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推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等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水家跃 《群众》2023,(1):35-3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两字之增,富有深意。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自信重在内在意志力的确定,文化自强突出外在实践力的昂扬。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汇合,为江苏构筑新时代文艺高峰注入了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指明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性的创意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在新的全球产业组织新范式下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梳理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对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治理模式、产业升级等问题进行概括性探究,有助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我国创意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脊梁"。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先决条件,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件。新时代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积淀,植根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内蕴不断强化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赵斌 《人民论坛》2023,(6):40-45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关怀。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可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层面予以探讨。同时,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好,可归因于信息来源、主体间认知、叙事结构等方面因素,对此,可从点面结合、海外中共学视角深化、全球叙事结构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全球叙事路径进行系统优化。海外中共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他者视镜”,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实践进路,亦可能以海外中共学的他山之石为引,科学地、辩证地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局部领域中,文化现有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应对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冲突与变迁,以及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提升国民文化水平,已成为政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如何认识文化、发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给了我们一个认识文化的视角。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自觉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承担文化建设使命;自信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自强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打造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它对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所谓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也提供着认知、启迪与价值指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提炼体现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叙述好“中国版中国文化故事”等,着力于传播方法论层面的探寻,对于强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从文化发展的更高起点出发,把锐意创新作为不懈追求,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开拓,积极努力,加快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的步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