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其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撑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同富裕,着力改善民生兜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先富与共富是经济伦理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财富伦理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而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基础之上的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先富和共富结合,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和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离不开对“大国小农”国情和农情的关注。“大国小农”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须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使其实现“大国中农”的升级。结合农民群体发挥的中坚作用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来看,“大国中农”无疑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深剖“大国小农”与乡村共同富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厘清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不足的困境,可以为建构“大国中农”理论和实践范式提供靶向基础。基于“大国中农”的价值意义和“大国小农”的现实困境,以增权赋能为指导思路建构理论范式,以内外融合为指导思路建构实践范式,无疑是以“大国中农”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明确“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上,明确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实现的全体人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创新,构成了新时代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普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要杜绝平均主义,又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它的内容既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含义,又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共同富裕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以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人民为代价。  相似文献   

7.
蒋政 《岭南学刊》2014,(1):22-2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多层次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多视角评价地区发展经验,通过树立全新的共同富裕观,多维度测算共富系数,建立兼顾富裕共享性和差异性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共同富裕任务目标如期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是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富裕”体现着人的本能需求,“共同”体现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富裕”是让人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是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本质特征反映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与公正     
《政协天地》2011,(9):50-50
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解决好“共建共享共富”的问题,而法治保障是关键。经济法天然具有的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之属性、独特的社会本位理念、差异化主体制度、调制法的二元结构决定其在解决好“共建共享共富”问题上能够发挥比其他部门法更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适用经济法,必须坚持改革与经济法治并行的发展道路,发挥好经济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分配正义等实现共同富裕核心议题方面的法治保障作用,这是经济法现代性与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共同富裕观: 如何认识目前的收入差距?如何认识中等收入者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它的实现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很大丰富为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克服平均主义,调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依据国情,为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走先富帮后富之路,同时要防止两级分化的出现。根据这一标准,本文对共同富裕实践进程中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即区域关系、城乡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以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应遵循的善恶准则。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倡导、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三个结合”的重要指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艾道德结合起来,使非公有制经济自觉、自律、诚实、守信、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德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我国的农民富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思想。认真研究和深刻领会朱德的农民富裕思想,对于推进当前的“三农”工作、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平:邓小平的制度伦理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现了“效率与公正”的制度伦理要求。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既有助于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又合理地照顾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了现实制度的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要通过教育引导、激励担当、党建引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平衡秩序与活力,释放共富动能,构建人人尽责的共同体;强调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精神和物质层面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构建人人共享的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只有不断增强“人人”的履责意识、激活“人人”的尽责动力、提高“人人”的履责能力,才能更好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同责共享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孙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有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一个崭新的基本观点。他还强调指出:“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作为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处理好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当前必须正确解决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承认两者具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忽视个人致富而形而上学地片面追求共同富裕,搞绝对化,结果往往只能是口号式的“共富”,而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富裕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23,(4):10-12
2021年以来,省总工会以争当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群团标兵的实际行动,把巩固拓展帮困成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摆在工会工作更加突出位置,争取全国总工会出台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11+4”政策举措,扎实开展职工岗位建功大竞赛、素质技能大提升、共建共享大服务、美好生活大创建“四大行动”,全面构建职工思想引领、技能提升、收入增长、生活品质提升“四大工作体系”,推动打造精神富有、物质富裕、职工成长、生活美好“四型”社会,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