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内问责制是与行政问责制相对应,专门针对政党组织内部的问责制度。从党政关系的视角来讲,行政问责离不开党内问责制,只有党内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配套实行并发挥作用,问责体系才算健全与完善。有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解读,从党内问责主体、对象、内容、情形、方式、结果、执行等七个方面分析党内问责制的基本构成,并对其构建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琼 《传承》2011,(27):86-87
2010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对旧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作了修改,引入了结果责任归责原则,具有多处亮点。但也存在着对(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的归责原则和追偿程序的归责原则依旧没有作出区分,结果责任归责原则尚缺进一步的可操作性的规定等不足。应当将国家赔偿法中刑事司法赔偿程序分为两个程序: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对赔偿程序适用结果责任原则,对追偿程序适用结果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党内问责制,是指对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职责行为追究党内责任的制度。党内问责的种类,主要分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内问责的内容,主要涉及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不力、维护群众利益不力等11个方面的失职失责行为。  相似文献   

4.
党内问责制是党内自我监督和完善的重要制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党内问责制作为一个制度性体系,它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依赖于构成要素。确定谁来问责,保证问责主体的独立性;明确对谁问责,坚持问责对象的关键性;理清问责什么,增强问责内容的系统性;把握怎样问责,提高问责过程的规范性;明晰为何问责,增加问责结果的有效性。党内问责制需要在完善问责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结果的基础上,立足实践,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1,(10):89-89
魏振瀛在《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违反民事义务的性质决定了民事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多种侵权责任方式,其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赔偿损失一般适用过错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恢复原状是赔偿损失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6.
姜淑明 《湖湘论坛》2004,17(6):74-75
一、归责原则概述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就是归责的规则 ,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1 ] 。因此 ,归责是一个责任的判断过程 ,与责任的内涵不同 ,归责原则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 ,而只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根据 ,这种根据实际上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责任的成立与否 ,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 ,而归责原则只是决定了责任构成要件上的差异。可以说 ,不同的归责原则的确定 ,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法理论上,通说认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包括如下三项: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这三项归责原则是处理侵权纠纷的核心依据,但由于侵权纠纷纷繁复杂,如何适用归责原则成为实践中的难题。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上,这一难题也困扰着审判人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此,笔者以两个案例为线索,提出适用归责原则的不同情境。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何种原则,理论界争议一直较大,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运用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论,回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缺陷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兼具双重属性,从宏观上讲是一种制度,而从微观上讲则是一种活动,其主要包涵主体要素、对象要素、客体要素、程序要素和结果要素。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面临着问责主体过于单一、问责对象含混不清、问责结果刚性不足、问责信息公开不够等诸多问题,我们应当从扩展问责主体范围、明确问责对象权限、规范责任追究结果、推进问责信息透明等方面着手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立问责制的时间不长,还需不断完善。要将问责官员的责任作出明确的区分,防止被问责官员以主动辞职的方式来逃避法律制裁。同时要强化内部监督、明确政府责任、提高问责制度的刚性,并且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并落实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是侵权责任的专门法律规范,归责原则是其核心和灵魂。在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等归责原则多元化状况下,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归责原则的本质,只有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为自由。过错责任的确立有利于侵权行为的预防和促进行为自由。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法中具核心地位,无过错责任面临式微和分离的状况。我国侵权法采取私法自由的立场,旨在保护行为自由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党内问责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党内问责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问责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影响了问责工作的成效。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进一步完善问责的程序和方式,提高问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以精准问责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谷艳辉 《前沿》2012,(11):95-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物件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和契机。虽然该法在物件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证明责任、责任形态等基本理念问题上,完成了体系化构建,但是仍然存在立法过于概括、过错认定标准匮乏、司法实践不统一、配套立法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建议以救济为中心,以归责原则为统摄、从具体制度的整合入手,完善物件损害责任制度并实现相关配套法律规范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的特点是,问责对象的位高权重;问责事项的涵盖面宽;适用问责的规定详实;问责的程序设置较全面。它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切近了官员问责的制度本义,拓宽了官员问责的重要领域,初步形成了官员问责的规范框架。它存在的不足是,问责事项标准不明确,问责方式的规定有失严谨且力度偏弱,对问责主体的责任及追究未作明确规定,从而存在着难以执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在民事责任的归属与承担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准则。归责原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它经历了结果原则阶段、过错责任原则阶段和无过错责任原则阶段。根据不同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可以分为三类: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不履行其它民事义务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嬗变由于受到社会特定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伦理道德现象以及国家法律政策的影响,经历了合同责任、疏忽责任、担保责任、严格责任的四个阶段。本文将从美欧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这一法律制度的嬗变入手,通过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中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必要性,并在提出了在我国立法实践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以及我们在采用严格责任制度开始后应该做好的一些补充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敏  王璐犀 《求索》2012,(8):223-225
在医疗侵权损害事故中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会使当事人产生施加不同注意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激励。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医疗侵权中行为人适用的客观过错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单方性事故和双方性事故中无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等的不同划分和对行为人施加不同注意水平的激励之中。通过比较,得出在目前中国的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事故中适用过失责任归责原则能促使医患双方在医疗行为中施加最佳注意水平,减少医疗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中增设了“主观过错”条款,从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行政处罚时考量行政相对人主观方面的适用规则。相对人主观方面是否作为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处罚法》没有明确规定,综合考虑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应有之义、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内在联系,认定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是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要件,确立主观过错归责原则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之一,改变行政处罚一直以来遵循的客观归责原则。同时,应当依据行政处罚在各领域的适用目的确定主观过错归责原则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行政问责的实践来看,目前行政问责启动程序还不完备,处理程序也不健全。规范和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对于有效发挥行政问责的监督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在问责的启动程序上,要完善受理与立案制度;在问责的处理程序上,要完善调查程序、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20.
孙红竹 《前沿》2010,(18):80-83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重要方式之一,有着坚实的依据和独特价值。人民主权理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公民问责的理论依据,宪法关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规定是其宪法依据。公民问责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扩大了行政问责的范围;问责热情高,态度坚决;形成对政府权力的全面监督等。当前必须从加强公民问责文化建设、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民问责的相关制度与程序等方面入手,促进公民问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