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日,《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正式施行,对五保对象来说,是一个福音。五保供养政策从形成到今天,经历了几次改革,碰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做法落实好五保供养政策、维护五保户合法权益?省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先胜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目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王先胜处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为做好五保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全国五保户供养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影响和其他一些原因,不少地方多年没有进行过五保户的评定,五保对象底数不清,一些该五保的人没有给予五保;有些地方没有适应农村生产管理和分配形式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致使一些五保户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五保村是指建在村庄里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点。五保村由15—20户本村的五保家庭组成.由村委会集中管理。每个五保村建设只需8—10万元左右.土地由村里无偿提供。五保村建设,彻底解决了五保户住房破旧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生活条件,并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离乡土,管理成本低的优势,深受政府和群众的欢迎。随着五保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近50年没有解决的五保集中供养比例低的难题,为欠发达地区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赤峰市在五保户供养工作中.采取“分散供养提高标准.集中供养整合资源”的办法,不断加大城乡五保供养工作力度.既满足了部分五保对象不愿离开故土的愿望.又实现了让一些五保对象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目标,使全市18620名城乡五保户生活无忧。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一是供养体制不规范。目前农村五保供养体制五花八门,有以乡统筹村发放的;有以村统筹组、户发放的;有与农户上交挂钩自己上门讨收的;还有个别乡镇少部分是集中供养的。由于供养体制不规范,导致供养不落实和不平衡。如在我们调查的10个乡镇中,就有4个乡镇的五保经费统筹没有落实。这4个乡镇的五保经费是乡镇提标准,以村统筹。这种以村统筹的办法,形成了村与村之间负担的严重不平衡。如有一个乡,五保对象占全乡总人口的0.61%,而其中一个村的五保对象却占全村总人口的1.32%,这个村的五保供养经费,就要高出全乡平均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搞好五保供养,最基础的工作是确定好五保对象。定得太宽,五保户多,集体承受不了;定得太窄,应保未保问题严重,许多农村“三无”对象生活无着落。湖北省洪湖市在确定五保对象工作中,采取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办法。 过去,习惯将有女无男户老人确定为五保对象,实行五保供养。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这类老人原则上不能确定为五保对象。但考虑到过去的习惯,实行有女无男户老人与集体供养的顺利分离,又确保他们生活不出问题,目前并不完全取消供养,而是以《条例》颁布的时间为界限,对原已纳入“五保”的按照集体照顾一点、女儿负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元旦前,辽宁省绥中县31户五保户迁入了新居——五保大院,从而告别了陈旧破烂的土坯房,住进了亮堂堂、暖洋洋的新房。这是绥中县民政局探索农村五保供养的一个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村五保户是农村中最缺乏自助能力的弱势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及时的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农村五保工作遇到了不少问题:全国有相当数量的五保对象未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应保未保人数增多;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下降,五保供养经费落实困难;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五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庐江县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有2500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2008年.该县对因灾倒房的五保老人本着自愿和“钱随人走”的原则.建议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建房.集中供养。全县536户因灾倒房五保户有495户愿意在敬老院集中建房.仅这一项就争取敬老院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同时,该县每年都从福彩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到镇级敬老院建设,目前已筹集福彩公益金6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宽甸县永甸镇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佃村五保供养条例)对五保供养实行了法律公证。五保G养法律公证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规范了供养标准。全镇五保老人年人均四字300公斤,食油6公斤,烧柴刀加公斤,三年一套被褥衬衣、床单,住房保暖不漏,医疗、丧葬费全部核销,’花钱350元。合计年人均达1380元,比当地群众人士生活水平高510元。二是落实了包户责任制。每户五0户都分别由一名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包户,负责解8日常实际生活困难。三是规定供养款、物的兑现时间上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了供养方的责任与奖罚制度。五保供养实行法律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4,(1):54-56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研究农村五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2003年8月至10月,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五保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这次调研的方法主要是座谈和入户(院)调查相结合。各调研组同当地民政、财政、税改办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走访了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并根据所在地民政部门提供的五保供养情况,进行了入户(院)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各调研组比较客观地掌握了农村五保供养的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兴山县近年来加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使多数五保户生活有了可靠保证,但也存在多数五保集中难、乡镇资金投入难、社会帮扶力度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民政厅的报告引起了民政部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中旬,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派调查组赴安徽省,就费改税前后农村五保户供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要求务必把情况吃透,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调查组在完成了调研工作后向民政部党组提交了调查报告。一、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前五保户供养状况安徽省共有19.4万名五保供养对象,全省敬老院2187家,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6908人,其余157431人由所在村分散供养。按照规定,无论是集中供养还是分散供养,其标准均不得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1999年,安徽省五保户平均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148…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11,(3):18-19
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陈利丹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补助主要是在下拨各地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各地财政因此在逐级下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没有将五保供养资金单列出,也没有明确规定五保供养资金所占的比例,往往造成财政困难地区的五保供养经费经常被其他开支挤占,导致五保供养存在随意性大、标准偏低和提标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经济落后的山区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1、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相对稳定与五保户人口数量变化、生活物资市场价格变化的不适应性,使五保供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保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研究农村五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2003年8月至10月,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五保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这次调研的方法主要是座谈和入户(院)调查相结合。各调研组同当地民政、财政、税改办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走访了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并根据所在地民政部门提供的五保供养情况,进行了入户(院)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各调研组比较客观地掌握了农村五保供养的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是供养渠道不够通畅、来源单一,且不稳固;二是供养标准偏低;三是供养方式不当,五保老人孤苦无助的状况无从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其供养方式应该得到改进,其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就地集中供养是一条好路子,值得推广。 就地集中供养的具体做法是:在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村或大的自然村,多渠道集资兴建“五保新村”,将附近的五保老人集中到“五保新村”中来供养。“就地集中供养”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50周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3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业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应当统一筹划……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指靠。”从此,人们便将吃、穿、烧、教、葬,这五项保证简称“五保”,将享受“五保”的家庭称为“五保户”,形成了独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之路,将敬老院建设下移到村,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截止2006年底,全市建起镇村级敬老院570间,解决了五保户7752人的住房困难,集中供养率达14.2%,供养标准每月达100元到160元。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切实把村级敬老院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为切实帮助五保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