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的塞外山城承德,秋高气爽,山明水秀。23日至27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名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及来宾参加了会议。两岸学者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诗歌、音乐、民歌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较高的学术层次。这次“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由河北省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和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共同发起和承办的。两会均系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上各有建树。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以我国清朝满族著名学者、词人…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是在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等部门指导下,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一项海峡两岸各民族的交流活动。自2002年开始,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活动中的文艺晚会是艺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诉说。在以“家”为背景,以“情”为主线的主导思想下,两岸同胞用热情的歌声、美丽的舞姿,展示了海峡两岸各民族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在月圆之时更加渴盼骨肉团聚,期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3.
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都蕴藏了大量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作家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愿望和追求。然而,由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的不同,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分析和比较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中人文思想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所信仰的宗教影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更关注个体,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则更关注民族或者国家。  相似文献   

4.
以土家族文学为例,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符码、心理符码、寓言符码、文化符码等形态,分别阐释了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隐性维度,揭示了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两岸交流     
《台声》2006,(5):8-9
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在京畅言发展民族文化台声讯“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讨会4月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海峡两岸近40位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出席。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会上,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就共同关心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语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教育方面,通过对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剖析与反思,学者认为,在当代多元文化论的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台声讯由第十届台交会组…  相似文献   

6.
赵芳 《今日民族》2006,(4):62-62
3月30日至4月4日,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云南省民委、省台办和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联合举办,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发展研讨会在昆  相似文献   

7.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4月11日,海南翡翠山城——五指山市风和日丽,彩旗飘扬,人流如潮,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迎来了传统的“三月三”节日。节日期间,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海南省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组委会,于4月9日至15日  相似文献   

9.
渠红丽 《前沿》2013,(2):140-141
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在文学领域上具体体现的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已在美国得到了承认和广泛接受.当前伴随着美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笔者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去探索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希望对推动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苏永前 《思想战线》2012,38(5):33-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文学人类学为标志,中国文学研究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转向。前者在有关"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学现象的文化解释、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方面,均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后者则直接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2月28日,西南民族大学两岸交流工作座谈会暨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成都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出席座谈会,并为基地授牌。此次授牌的西南民族大学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是6所国家民委委属院校中的第一个。李昌平指出,近年来西南民大开展了两岸学术交流、两岸青年交流等系列活动,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  相似文献   

12.
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展示了两岸学者的显著成就 两岸98名学者在5天的会议中,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文学作品、文化名人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学者们一起寻绎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并在研究领域中的某些重要问题取得共识,这对促进两岸少数民族文学交流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者们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梁文霞  张晓芸 《前沿》2010,(12):195-197
由于语言的隔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对外翻译的现状更不容乐观。在多元文化受到高度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典籍的翻译,对增进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文化之间的沟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藏族格言诗的英译研究为例,考察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实践及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制定文化政策、培养翻译人才等宏观目标以及当前情况下组织团队进行集体翻译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少数民族翻译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即以其“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的办刊风格,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扮演了展演场与聚集地的角色。文章以《民族文学》 56个民族作品专号为例,从民族文学的文本呈现、民族文学的理论建构、民族文学的互动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举出文本实例的基础上,从学理的深度阐述了《民族文学》办刊事业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学概况的编写工作,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参加编写的主要单位有: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作协昆明分会、云南大学中文系、思想战线编辑部、昆明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学院等。为了搞好编写工作,一些单位将过去调查的大量资料重新进行清理翻印;云南大学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义 《今日民族》2006,(3):55-55
李鸿然的巨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撰成和出版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值得祝贺的一件大事。一个学科应该有它“十年磨剑”的巨著,由一个有能力的学者花10年、20年、30年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博涉旁搜、锐意探索,使这个学科在知识含量和学理深度上都有所创获,甚至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这部《史论》便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打开新局面的巨著,它凝聚了作者20年的心血,因而雄辩地证明,当代少数民族存在着强盛的文学文化创造力和繁花似锦的文学创作。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通论凡8章,下卷为作家作品论,实际上是以文…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电视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了传统文学,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但少数民族电视发展也存在着经典作品少、投资不足、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面对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的困境,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专门的人才,获得国家扶持同时并增强自己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试图还原一种多元化文学史观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重估中,应该把发生在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现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去审视、研究。这是因为现代文学具有多元化的历史特征: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文化启蒙,促使少数民族产生并发展了成熟的现代作家文学;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又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思想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影响和丰富了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嘉璐 《台声》2006,(5):54-54
为把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列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的学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平台,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首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于4月5日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鄂义太、台湾少数民族教授代表团团长蔡中涵和中央民族大学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所首任所长刘宝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宝明在讲话中提到,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交往源远流长,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学术交流在两岸关系交往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大陆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其师生愿与台湾少数民族学者共同努力,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