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明初山西移民历史与文献记载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基于开荒复垦、屯田积粮、打击豪强、加强北边防御、拱卫北京等原因,朝廷多次组织全国多地民众移徙他乡,掀起一次次移民浪潮,对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加强统治、巩固边防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明史·食货志》记载,"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于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在此期间,山西及民众也参与其中。据  相似文献   

2.
汪方媛 《今日浙江》2008,(20):51-51
移民能否迁得出,事关水电工程能否如期竣工并产生效益。而移民能否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则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大局。2006年6月,龙泉市圆满完成2020人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任务,建成了龙泉市西街街道河星村和剑池街道宏阳村。几年来,龙泉着眼于“移民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鼓励移民外出经商、务工,发展来料加工、生态创业和自我生产发展,并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1,(1)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迁徙移民之事,至今在我省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笔者幼年常听念叨,“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很久以前,为何从山西路途遥远移民到山东惠民来呢?为了却心愿,探讨有关移民的背景、历史作用及洪洞移民后裔的现状,笔者参阅新编《惠民县志》及有关资料,并找有关人士调查了解,对明初山西洪洞移民之事,方知端倪。  相似文献   

4.
高峡出平湖。滩坑水电站工程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下闸蓄水,这标志着滩坑水电站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5万滩坑移民的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6年来,广大建设者顶酷暑,冒严寒,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广大移民干部情系滩坑、心系移民、不辞辛劳、艰苦工作,广大移民群众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安置地广大干部群众无私奉献、大力支持,移民工作走上了“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邓霖 《新重庆》2006,(8):29-32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缘、长江三峡库区腹心,被誉为“渝东门户”.是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15个村.人口59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属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巫山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规模的渝东门户、国家级旅游度假胜地和生态农业基地”的一户两地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手抓移民和扶贫攻坚、一手抓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地理地质环境、经济基础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巫山县的农业发展慢.农民增收难。  相似文献   

6.
明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中,尤以江西填湖广规模最大、延绵时间最久。本文仅对江西填湖北移民原因、移民集散地、移民在湖北的分布状况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7.
(一)“四件大事”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提出重庆要集中精力办好按期完成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四件大事”。这是重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思路。移民攻坚,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执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按照“两个调整和完善”的要求,在积极做好内迁安置移民的同时,努力探索移民外迁安置的新路子,并把企业迁建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二期水位移民进展顺利,城镇、企业迁建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2000年底,重庆库区累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规模移民迁建安置阶段的过去.如何使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已成为库区各地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按照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的精神.移民部门务必把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尤其要坚持以“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统揽和谋划移民工作.在继续推进四期移民搬迁安置的同时,切实调整好工作重心,确保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汪洋 《新重庆》2006,(1):4-7
二、必须把加快发展库区经济作为全市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对库区移民和发展十分关注,全市上下对库区工作的认识也是到位的。但是.随着大规模移民迁建接近尾声.不少同志产生了松懈的情绪.对中央确定的移民工作方针缺乏全面的理解.对做好库区工作与全市工作的关系以及库区工作本身面临的特殊困难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再强调一下认识问题.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移民是“立市之本”、加快发展库区经济是“统筹城乡之重”和“富民兴渝之要”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把库区移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摆在“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我想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加快发展库区经济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云岚 《半月谈》2003,(23):44-45
限制“高考移民”,是海南省近年来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出台一系列的地方法规,不如尽快缩小海南与内地的教育差距。否则。“高考移民”就会防不胜防。早在8年前,海口“罗牛山股份公司”就开始了企业办教育的探索。如今。这种探索已经开花结果。海口景山学校与名校联姻,利用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材与方案,依靠湖北黄冈中学的名师。很快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整体近迁移民有着不同于其他移民的显著特点,是一个整体在同一系统内部的区位移动,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此类移民,采取安置与科教并举,安置与开发、环保相结合的移民安置思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生态移民的最终目标。“十二五”期间,宁夏规划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其中县内安置占35%,县外安置占65%。生态移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居住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褚坚 《前进论坛》2008,(11):35-36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人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相似文献   

14.
赵奕  陈峰 《小康》2004,(10):40-42
随着最后一 批三峡外迁移 民工作结束,迁 入地政府的首 要工作,也从把 移民接受下来, 安置好,转变为 让移民生活安 定并富裕起来。 外迁移民与当 地社会的融合 问题,需要提上 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谭玉照 《新重庆》2005,(4):22-23
去年.在移民投资锐减的情况下,忠县GDP增速创5年来最好水平.其12.1%的增速在全市40个区县中上升了10个位次。喜人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开始发力。此前.忠县100多家工矿企业在移民迁建中关停并转,注销了78户:大批资源闲置浪费;大量的民间资本躺在银行“睡大觉”……“到处是新房.就是少厂房”.成为忠县产业空虚的生动写照。为此,忠县着力打好“四张牌”.为“休眠”的工业经济注入了“兴奋剂”。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晋南地区洪洞县城北二华里靠近贾村有个大槐树处。大槐树处不是地名,但现在已被地名化。大槐树处挺有名,这是山西移民的遗址地。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曾存在自然移民和官制移民两种形式。自然移民多因天灾兵患所造成,是属逃亡性的大迁徙。官制移民是官方有目的有准备的强制性迁民行为,是为调节军事政治或经济诸方面的失衡所需要。大槐树处遗迹就是这种官制移民的物证。元朝末年,兵戈四起。朝野攻伐、拔地屠城,兵患持续十六年。除兵患以外,水旱灾害以及蝗灾和瘟疫亦经年不断。天灾加人祸,致使中原地区“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的"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认同是经过元明清三代以麻城(孝感乡)的军事移民迁徙累加而形成的结果,其中四川的大夏政权以麻城籍军队为主,而明初以征调麻城的军籍移民填四川,而明末张献忠更是以麻城籍军队建立四川政权的基础。这些军事移民活动促成了"麻城孝感乡"移民祖籍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秦俊勇  陈峰 《小康》2004,(10):32-35
移民刚来到一个地方,首先会度过一个“兴奋期”,看到领导关心,房子不错,待遇很好,很高兴,但这个时期很快会过去,接着就是一个“低潮期”、“紧张期”。对于三峡移民们来说,到达迁入地不是移民的结果,而是移民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在日本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称谓从“归化人”、“渡来人”到“大陆移民”的演变反映了大陆移民研究的定向历程;大陆移民东迁的主要流向是“中一朝一日”路线,移民东迁符合“推一拉”理论。  相似文献   

20.
清代台湾发生过许多次“分类械斗”事件,其中主要是闽粤械斗和漳泉械斗。惟独咸丰三年(1853年)发生了一次“顶下郊拚”。它是居住在台湾北部艋舺甲附近的泉州府籍移民内部发生的械斗事件。所谓“顶郊”,指的是晋江、南安、惠安三县的移民,又称“三邑人”;所谓“下郊”,指的是同安县的移民。这次事件以及咸丰九、十年间发生的漳泉械斗,形成了清代台湾分类械斗的高峰,时间很长,损失很大。由于史料记载十分简略,以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