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人民法院具有司法拍卖的权力。网络司法拍卖相对于传统司法拍卖而言具有四点优势:零佣金;标的物变现快;监督力度大;竞拍者众多。目前我国的网络拍卖模式包括浙江的淘宝模式、重庆和南京的产权交易中心模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组建的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模式。对于网络司法拍卖,应进一步明确拍卖网站的权利和义务,对拍卖公司进行适当监督和管理,完善拍卖的程序、技术和配套措施,不断扩大网络司法拍卖执行标的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淘宝司法拍卖是人民法院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司法拍卖。人民法院通过淘宝网上司法拍卖平台从事拍卖活动,淘宝网提供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及技术支持。淘宝司法拍卖为司法拍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尚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破产规范对破产财产网络拍卖规则付诸阙如,实践中管理人多根据网络司法拍卖规则处置破产财产。为规范破产财产网络拍卖行为,防范因不当拍卖造成破产财产价值贬损,有必要针对破产财产拍卖制定专门的网络拍卖规则,规则无须从破产法立法层面规定,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司法解释,从破产拍卖主体、拍卖平台遴选机制、竞拍人资格、拍卖参与主体职责、救济规则等方面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4.
微观天下     
《当代广西》2015,(7):5
全国近700家法院入驻淘宝最近,网络司法拍卖研讨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年月,全国已经有21个省(区市)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入驻法院近700家,完成近9万次拍卖。拍卖平台的拍品包括车辆、机器设备、住宅、厂房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涉讼资产。这个始于2012年浙江省两家法院的尝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法院接受。  相似文献   

5.
张泽帆  谭秋桂 《求索》2013,(11):205-207
涉诉资产拍卖即司法拍卖,是法院执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认为涉诉资产拍卖具有特殊性,适用条件和操作流程必须严格、规范,针对我国司法拍卖中的各种法律困境,本文通过对最高院和部分地方法院的相关司法改革措施的分析研究,认为应当从法院自行拍卖、网络拍卖、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细致规范具体工作流程、加强相关信息保密、进行综合性规范等路径进行改革,这对法院更加公开公平、透明高效地开展执行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艳 《浙江人大》2011,(8):35-37
近年来,浙江省高院力推"阳光司法",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半径,力求案件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晒"于阳光下,并以此来提升司法公信力。2011年4月14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11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由此拉开了浙江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的序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驻沪总领  相似文献   

7.
顾春  陶佳苹 《浙江人大》2012,(10):64-66,70
随着公众对司法审判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推行阳光司法,满足公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成为基层法院工作的一个重点。浙江省高院在湖州市吴兴区法院首次尝试以科学评定的指标量化法院司法公开程度,引发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佳佳设计公司与某拍卖公司签订了《产权交易委托合同》,将其所有的一辆汽车委托拍卖公司公开拍卖。在拍卖会上,鹏程咨询公司以12万元的最高出价竞得该车,并当场与拍卖公司签订了《成交确认书》,成为拍卖标的的买受人。根据拍卖公司与鹏程咨询公司签订的《竞买合同》约定,鹏程咨询公司应在拍卖成交后5日内与佳佳设计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并在此后的5个工作日内支付拍卖交易价款及佣金。但在上  相似文献   

9.
司法行政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重大阻碍和重要对象,它也是研究司法改革“中端”层面的很好切入点。本文从中国司法行政化的宏观观察、症结分析和克服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一条新的司法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1):12-14
在与本刊记者谈到司法改革这个话题时,陈卫东一开口就透露出了他对司法改革的急切和无奈。陈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授,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司法改革的坚定鼓吹者。在司法实务界,这个“活跃分子”不但积极参与了律师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刑事证据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修改.而且为官方提供了许多务实可行的建议,也因此被央视评为2012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4):91-91
莫良元在《学海》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司法法治图景作为法治文明对司法系统的逻辑本真要求,在应然的层面为转型社会司法法治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范式,藉此对司法的实然运行状态及前行轨迹进行理性的关照。在司法改革的实践图景与司法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关切中,  相似文献   

12.
谢进杰 《人民论坛》2020,(3):107-109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13.
池海平 《理论月刊》2004,(6):92-95,100
1952年,新中国建国后对司法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司法改革运动。重新反思这次运动,对于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从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通过这次司法改革运动的反思,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司法公信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缘由可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司法的特性、法官的司法能力不强、法官的司法信仰缺失等制约着司法公信;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冲击着司法公信。应从司法权本质属性的回归,确保司法的中立性、被动性,不断培养法官的职业信仰,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塑造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等角度重塑司法公信力;在网络环境下,还需要强化司法与社会诉讼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合理引导社会舆论,依靠信用与"信任"的共同成长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笔者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提出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16.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沈开举  郑磊 《人民论坛》2014,(10):24-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而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已经勾画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初步轮廓。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应当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改革总目标,关键在于尊重司法思维和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报应性司法理念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由于其具有的惩罚性并不能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根本的修复而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在西方社会应运而生,历经近二十年的司法实践而渐渐取得认同。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若想进行恢复性司法的本土移植,条件是否成熟?在实践操作上是否应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恢复性司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以期对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维权和维稳构成改革措施正当性的独立理由。司法维权与司法维稳的一致性获得充分肯认,而其内在差异则被忽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司法改革在总体上显得莽撞和冒进。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必须立基于"维权"与"维稳"双重考量之上,在司法程序的刚性与多样性之间、司法的消极属性与能动司法之间、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