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两岸关系》2023,(5):52-53
<正>人间四月天,亲情连两岸。近期,两岸交流交往盛事不断,台湾乡亲来大陆参访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岛内同胞来宁波,与大陆同胞一道开展基层交流,增进了亲情友谊。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23)
<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至亲的情思今年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30周年,亦是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早在1979年,大陆方面就首先倡导开启两岸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尽快实施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经过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到1987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往来的大门由此打开。  相似文献   

3.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4.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5.
正两岸共同的春节文化习俗,反映出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在两岸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下的今天,文化的交流最能够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进彼此的情感和理解,得到了两岸同胞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也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新春之际,两岸以新年传统文化交流为依托,希望透过两岸春节各种民俗庙会,凝聚台湾与大陆人民的手足之情,宣传大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势头,提升大陆各地方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促进大陆与台湾民众的心灵契合,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700多人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5地机场启程飞赴台湾,成为1949年以来首批直接赴岛内旅游的大陆居民,开启了两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划时代之旅”。  相似文献   

7.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挟美谋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排除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阻挠成功举办,不能不说是海峡两岸同胞的一件幸事。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向往、共同培植和扶持的两岸交流大平台,海峡论坛为两岸融合发展交流。  相似文献   

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40-41
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机,在“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深植于两岸同胞心间的中华文化精髓得以顺畅传递与弘扬,进一步的文化交流自然必不可少。2009年到来前夕,大陆著名作家王蒙、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大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与台湾著名政论家南方朔这四位两岸文化名人,作为主讲嘉宾,与参加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上百名代表一起,共聚黄浦江畔,举行了一场“文化沙龙”,开怀畅谈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在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两岸同胞希望两岸双方抓住机遇,加强互利合作,开创双赢新局。但是,近来台湾岛内出现了一些怪异的声音,有关大陆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台商台胞担任大陆某些地方政协委员等议题,在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党和政客的炒作下’给平静的两岸关系掀起了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主研制的首型大型客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首发成功,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的开启,彰显着祖国大陆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就,引发了在陆台胞和岛内舆论的热议,充分展现了台湾社会民众理性看待大陆社会发展、支持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的声音。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实现了“研发、制造、取证、投运”的全面贯通,由此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引发两岸同胞热议,有台胞表示“期待C919开通两岸航线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2.
修菁 《两岸关系》2023,(5):61-62
<正>近期,两岸交流吹起阵阵“暖风”。随着新冠疫情趋缓,今年以来,两岸同胞围绕民间信仰的线下交流持续热络。不少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自己信仰神灵的祖庙拜谒进香。以2023年3月为例,福建漳州开漳圣王祖庙总祠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管委会联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等在漳州云霄、台湾桃园两地共同举办开漳圣王诞辰1366周年庆典暨“开漳圣王民间信仰在两岸”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岛内宫庙代表、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出席;福建南安市凤山寺管委会联合台南玉圣宫等举办纪念光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台胞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等岛内信俗联谊会也携宫庙机构代表来大陆拜祭信俗祖神。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日至6日,台湾青年企业家张謇精神研修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台湾岛内及大陆60多名青年台商,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实地探访城市风貌、参观当地企业、参加两岸青年企业家张謇文化交流会等,了解张謇生平事迹,体会张謇家国情怀、实干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增强“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让张謇企业家精神在海峡两岸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两岸经贸成长惊人,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顺差来源。两岸经贸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亦是一个可以发展得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领域。因此,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尤其是经贸关系如何发展,颇受两岸同胞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燕娟 《两岸关系》2010,(10):63-65
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从民间到官方,从文化到经济,两岸交流愈发常态化,甚至政治相关方面的交流也逐步浮上台面。借助这股东风,台湾“名嘴”尤其政论“名嘴”“登陆”.早已不是个案。和过去在台湾岛内评议时政为主不同,台湾政论“名嘴”们在大陆媒体上。  相似文献   

17.
孟福祥 《两岸关系》2014,(12):33-34
<正>应台湾中华华夏菁英交流协会邀请,北京市台办副主任高振生率"第七届中华文化快车"——话剧《永远的微笑》交流团一行29人,于10月14日至23日赴台交流演出。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台办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按照搭平台、促交流、谋合作、增情感的思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台湾元素贴近同胞情感与生活为主题,致力提升两岸青年在文化领域的认同感。话剧由台湾  相似文献   

18.
李立 《黄埔》2011,(5):18-23
台湾塑化剂风暴飙烈,重创了岛内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影响了"台湾制造"的海外市场。最近,两岸交流蓬勃发展,先是《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继之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最近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更是拉近了两岸民众生活文化距离。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6):40-40
<正>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宋楚瑜时表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这正是大陆发出的"希望两岸同胞多倾听对方"的呼吁,只有认真倾听,才会产生互信,而同胞间只要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很容易找到解决办法。3月底,正逢台湾岛内"太阳花学运"一浪高过一浪,大陆网友在不被理解的  相似文献   

20.
柳英 《台声》2007,(6):19-21
推动和促进两岸之间正常的交流、交往是大陆对台政策秉持的一贯原则。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后,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何时能成行一直是两岸民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大陆游客到宝岛台湾走走看看的心愿,更可以极大的刺激岛内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