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6):28-29
正中共中央为何把解决中缅边界纠纷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在新中国历史上,中缅边界是中央着手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中央之所以选择以中缅边界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周恩来曾经讲过:"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入东方后遗留下来的,很复杂。无论是勘界、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很多边界问题.不仅有大陆边界纠纷,还有岛屿矛盾;不仅有未定界的划界问题,而且还要处理已定界因河水改道、界碑移动产生的争执或问题.对此,中共中央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1954年,中央开始酝酿解决边界问题;1955年,中央认为应该加快解决边界问题;1956年,中央将解决边界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提出解决边界问题总的原则和办法,即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中央还根据边界问题的特殊性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包括怎样对待旧条约、怎样看待历史资料、谈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办法,为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解决边界问题的典范──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廖心文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1956年的秋天,周恩来在北京迎来了中国西南邻邦的友好使者、缅甸联邦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吴努访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和中国领导人商谈,如何尽快解决中缅两国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4.
边界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新中国成立时,与朝鲜、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共12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数万公里,是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彼此之间有些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因而不断发生边界纠纷,影响边界安宁。同时,美帝国主义为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处心积虑地挑拨这些国家与新中国的关系,妄想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挑起冲突,以便坐收渔人之利。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尽快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与我国存有领土争议面积最大的周边国家,中印边界冲突问题是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麦克马洪线”的划定是否具有国际法效力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05年《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的达成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化,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两国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式微,中缅边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史实梳理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求找出近代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主要动因,并冀望以此对当代中国解决现今边界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汇》2001,(8):F002-F002
中国同下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边界的安宁以及我国与邻国的关系。对此,我国政府是极其慎重的。我国一贯主张,双方对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力求友好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双边陆地边界问题由前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演变而来.为了维护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彻底消除中国与三国之间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和隐患,从1992年9月开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成联合代表团进行关于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的集体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国际国内大背景、周边安全环境、灵活的谈判策略以及国家实力的增长等因素都是促成边界问题圆满解决的重要因素.其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值得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同邻国间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有的是同某国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有的则是同某国之间部分边界在旧中国时期划定过,但仍有一部分没有划定过.即使是已经划定的边界,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修睦四邻,周恩来倾注大量心血,亲自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他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益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尽管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但不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同时也是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双百”方针既是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新中国文化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制度成果,也是毛泽东对文化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它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论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系统运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能源供需关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丹 《新视野》2006,(5):24-27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需关系紧张,一方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刺激了能源生产与能源建设。造成“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过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加快,以及我国过去对能源供需关系的调控过度,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工作的力度不够。我国的能源资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能源战略由追求自我平衡为主转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能源资源;我国能源过度消费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能源安全问题又促使我国能源政策由鼓励生产达到供需平衡转向节能、环保。“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方针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5.
1955年8月,随着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解决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珠穆朗玛峰,在中尼边界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归属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两国的切身利益包括民族感情。在中尼边界谈判进程中,两国领导人亲自就珠峰问题经过多次会谈、磋商,互相交换意见,在照顾到两国人民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寄托的情况下,终于使棘手的"珠峰"问题得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两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成功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方法与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解决边界纠纷等诸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中国模群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提炼与概括.因此,“中国模式”必然包含如下基本关键词:一是历史基座,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这是“中国模式”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二是主体力量,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其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三是基本目标,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勾勒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发展前景,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模式的信心.从关键词视域出发,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从而达至对“中国模式”的全面理解,避免对“中国模式”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17.
庞振月 《理论建设》2018,(6):100-10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是国际国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可以排斥观点,但并不厌弃故事。故事可以成为全球传播的桥梁。好故事可以缓解抵触心理乃至助力沟通、增进感情。新四军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是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讲好新四军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题中应有之义。最近,由刘以顺撰写、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新四军故事》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生动地描述了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和铁军精神,文笔优美,要言不繁,情理交融,叙事娓娓动听,既能从道理上说服人,又能从感情上打动人,对于认识新四军,学习新四军,继承和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有很大的启迪和教诲作用。这本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党的八大召开40周年。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开得非常好的代表大会。 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必然性及形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边界问题,并以长三角地区(江浙沪)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针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建设中存在的边界问题,从国家及地区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型的旅游信息中心运行体制;在区域层面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平台;在区域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文字标识及旅游咨询热线等。进而来阐述区域旅游合作中边界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阿富汗经过和平谈判,顺利解决了两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陆地边界问题。"这是我历次边界谈判中最顺利最迅速的一次谈判。"(1)但是,在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中,中阿边界问题鲜有人问津,且已有研究多是用描述性的语言简略概述(2)。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中阿边界线较短(仅92.45千米),两国之间从未发生边界冲突;二是由于历史档案资料的限制,直到近年中国外交部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