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陈先才 《两岸关系》2012,(12):15-17
2012年,民进党仍然没有摆脱内外交困,在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再次遭到重大挫败。苏贞昌在5月党主席选举如愿以偿,但得票率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的最低纪录。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有一些尝试,但由于仍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没有改变“逢中必反”的思维逻辑,大陆政策调整仍然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2.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4.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5.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正>4月14日,现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以团结为由,宣布放弃参加5月25日举行的党主席选举。随后,谢长廷跟进表态,声明不登记参选。蔡英文则以"坚定的承担,完成世代传承和党的改革"表示参选到底。目前看,苏贞昌、谢长廷相继弃选,蔡英文重掌民进党基本上没有悬念。苏贞昌、谢长廷相继宣布退选4月14日为本届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第一天。上午,苏贞昌在"脸书"发表声明,称过去2年深感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2012年败选后,党内掀起检讨两岸路线声浪,但过程一波三折,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决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时,为了党内各要角是否参与,也花了一番功夫。党内经过近半年的9场大陆政策扩大会议,广邀党内外学者专家,甚至包括蓝营人士讨论,期间民进党在台"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提议。然而,民进党最后没有以报告形式来确立两岸路线,仅以检讨纪要呈现,而且只字未提"冻独",足见其两岸政策仍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台声》2013,(6):42-43
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与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扩大之际,以党主席苏贞昌为首的民进党不愿参与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不愿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反而另起炉灶,要步李登辉的后尘,鼓吹“新南进政策”。绿营重量级人士近来纷纷出访东南亚,要台商“南进”,  相似文献   

10.
5月25日,新一届民进党主席改选结果出炉,蔡英文以超过九成的得票率顺利当选。这主要是强劲的竞争对手苏贞昌主动退选造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蔡英文拿下党魁便可“独步”党内,相反只是延迟了其与苏贞昌的“决战时刻”。未来,蔡英文不仅将持续遭遇苏贞昌的挑战,还将接手苏贞昌留下的棘手摊子,民进党的面貌仍难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黄埔》2012,(4):42-44
5月27日,苏贞昌以过半的得票率当选民进党新任主席。苏贞昌的当选可以说毫不意外,因为竞选本届党主席,苏贞昌是志在必得,而且早就深耕厚植,无论实力或人脉,其他参选者都难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台声》2013,(7):55-56
6月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赴美访问。就在临行前夕,民进党公布所谓“国防政策蓝皮书”,提出以增加军事防卫支出、加强武器自主研发与扩大“台美国防军事合作”等政策主张。“蓝皮书”认为,国民党执政后,台湾的“国防预算”连续多年负增长,没有达到曾承诺的占GDP3%的目标。主张若未来民进党执政,将会大幅提高“国防预算”经费,并强调在加强对美军购的同时,“加强武器的自主研发”,建立“有效吓阻,持久固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苏贞昌,台湾著名的政治人物,号称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曾担任过民进党主席,先后担任台北县长、“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长”等。由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和不断参加选举,苏贞昌对自己家族在祖国大陆的祖居地,从来都是讳莫如深。但是,水有源树有根,苏贞昌家族从祖国大陆迁徙到台湾的历史过程是可以勾画出一个大概来的。  相似文献   

14.
陈星 《台声》2013,(11):38-38
一直以来,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始终来自其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资源争夺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对民进党政策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党内各派系不得不对两岸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在此情势之下,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也成为该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统一论坛》2013,(2):60-62
在日本“国有化”钓鱼岛闹剧上演,两岸的中国人共同保钓、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中日关系紧张而微妙之时,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于2月上旬率民进党籍民意代表访问日本。苏贞昌访日时的言行,彻底撕下了民进党‘爱台湾”的遮羞布,其出卖民族利益,取悦、讨好美日,甘做洋奴的猥琐形象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张方远 《台声》2014,(2):49-49
<正>当民进党抛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引发各界质疑后,党主席苏贞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两岸关系就像"海滩之鸥"、"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此论一出引起各方猜想与解读,这究竟是要表达善意,还是要模糊焦点?不管怎么说,把两岸之间比喻为"人与鸟"显然有点扯。两岸之间从来就有非常清晰的历史与现实定位,绝非一个模棱两可、不伦不类的比喻可以替代。苏贞昌提到两岸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恐怕与现实情况不符。如果今天两岸可以各走各的,民进党又何必在去年大张旗鼓的举行9场"华山会议"?其实,民进党对于其两岸政策,一直以来都知道根结所在,但就是无法踏  相似文献   

17.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18.
陈先才 《台声》2014,(5):40-41
<正>4月14日,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首日,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宣布弃选,几个小时后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也宣布不参与此次党主席改选。民进党主席改选随着苏、谢相继退选,其选情自然趋于单纯,蔡英文重掌民进党权力宝座已无任何悬念。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目前看来已轻松过关,但过关之后却是艰难险阻、挑战重重。特别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其挑战和压力尤其艰巨。如果蔡英文不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展现大破大立的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台声》2007,(6):37-3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6日,民进党进行“总统初选”党员投票,结果谢长廷出人意料地以45%得票率压倒性胜出,苏贞昌得票率只有33%,游锡垫为16%,吕秀莲低至6%。谢长廷的主要对手苏贞昌在党员投票部分失利后立即宣布“退选”。民进党的初选党员投票结果跌碎台北所有观察家们的眼镜,台湾媒体原本预估可以在党员投票赢过谢长廷2万票以上的苏贞昌,不料却整整输了15万票之多。  相似文献   

20.
刘红 《两岸关系》2014,(7):19-21
<正>2012年蔡英文败选演说音犹在耳,2016年台湾"大选"荧幕已现端倪。"最后一里路"既是蔡英文2012年无法回避、无力克服的伤痛,也是2016年民进党不能回避、亟待突破的关键。苏贞昌接任民进党主席后,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举办9次"华山论剑",看似要大刀阔斧调整民进党大陆政策,但在一系列的政治实践中却留下"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让"最后一里路"越走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