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推动了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而作为一种负载着多种社会功能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变革中的社会实际需求。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着立法层次较低、法律关系不清晰、适用范围模糊等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法律援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我国国情进行科学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与传统法律援助制度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甚至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加以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我国目前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但并未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确立我国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3.
韩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94-296,298
法律援助旨在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我国从1994年始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并开展试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定义、法律依据、组织机构,以杭州市余杭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现有援助制度的优劣。最后,本文提出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应宜以创新促发展,建议应扩大受援人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增强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法律援助的力度;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册及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4.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公证法律援助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范不健全,操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本文着重从公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西方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优势以及对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启示来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刑诉中法律援助制度的模式与类型□熊秋红法律援助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并采用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1996年5月颁布的《律师法》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要求。本文拟对刑事诉讼中法律援助制度的模式与类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6.
樊德玲 《法制与社会》2010,(30):214-216
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司法保障。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建阶段,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援助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此,本文就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出建议。一、法律援助制度亟待完善之处(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1、法律援助制度层面。我国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初司法部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以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法律中,分别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同时,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基金会)在全国也不断设立,法律援助活动在各地纷纷开展,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初步得到确立。但是,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在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关于受援人的资格认定在我国,有资格接受法律援助的人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为保…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给予残疾人特殊的援助和关怀,对于实现社会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一项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同时是律师的义务.社会执业律师作为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在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温嘉明  梁凱恩  蔡佩瑤 《中国法律》2013,(5):39-44,96-102
随着内地与港澳对一国两制下司法协助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内地和港、澳、台四地间的司法协助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四地间经济、文化等交流日趋紧密,涉及司法协助的案件整体上增长势头明显,数量上远超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012年人民法院办理涉港文书送达司法协助案件1515件,涉澳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司法协助案件81件,较2008年分别上升了38.5%和72.3%。2009年6月25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生效后,当年人民法院办理的两岸司法协助案件数量即突破1000件,此后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四地间司法协助工作的全面开展,既有利于区际司法合作的深入推进,也为四地的融合和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本期特选取温嘉明律师关于四地间司法协助制度的文章,梳理区际司法协助的法律基础和发展历程,研讨其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减轻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有效保障其诉讼权,还能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规范分析来看,主要是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方式、类别、程序、经费补贴进行了规定.但现有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3.
蔡国芹 《法学论坛》2007,22(5):42-49
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能够得到有关社会组织或成员的支援和帮助的一种法律权利.它是社会人道主义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表现,也是减轻被害人所受犯罪损害的现实需要.被害人获得社会援助权已纳入国际刑事人权保障的范畴,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地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援助体系,为被害人实际享有获得社会援助权提供了现实保障.我国目前尚未从法律上确立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也缺乏援助被害人的社会工作体系,只是部分被害人获得了某些"边缘性的援助"或者司法经济救助.因此,立法上明确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规范社会援助被害人的方式和内容,是被害人获得有效社会援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辩护率尤其委托辩护率持续低迷的情境下,逐步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以提高辩护率已成为维护被告人权利的重要进路。不久前公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虽对此作出努力,将应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犯罪案件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但基于实证调研的分析表明,这一进步的实践作用显然相当有限。综合考量诸方面因素,未来中国应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建构起针对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罪案件或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制度,长远看甚至可考虑将其普适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失独家庭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系基于人文关怀理念而建立的行政救助制度.对失独家庭的救助,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抚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却仅规定政府有给付扶助金的义务.基于生存权、公民公法上的受益权内涵的拓展,以及我国于5月1日施行的《精神卫生法》规定政府负有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的义务,在行政救助中建立完整的、普适性的心理援助体系已成为法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心理援助与法律援助具有相似性,故应借鉴运行成熟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我国的心理援助制度,并注意心理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启动方式、援助内容和当事人的信息保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际司法协助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衍生出了我国现实而紧迫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区际司法协助介乎于国际司法协助和域内司法协助之间 ,但有别于二者。建构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制度须着眼我国的具体国情 ,采取务实的做法 ,以促进两岸四地间的民商事流转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结合吉林省军转培训工作的实际,从将军转培训纳入整体人才开发规划、创新培训工作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援助、创新自主择业干部培训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军转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不但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而且还拥有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法律援助队伍。本文以地方建设法治化政府的实践为例,分析了苏州市法律援助的特点,认为地方政府应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这一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积极有效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文伟 《河北法学》2006,24(5):104-10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森林资源立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架构,但囿于立法时代的局限尚有不足.森林资源立法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及非公有制林业的激励机制.此外,森林资源立法可以规定评估和监测制度作为森林资源发展的保障制度,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使森林资源在合理、稳定、相互协调的法律与政策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国社会救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历史发展、改革背景、宪法依据和具体制度规定对我国正确认识和定位社会救助、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救助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加强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范围和视野,有利于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建构"回应型"的"新行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