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2.
宋巍 《前沿》2009,(8):184-186
“江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渐虚化的过程。从现实中的江湖社会到作品中的江湖世界,从地理的江湖到小说中的江湖,江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而保留了非主流的边缘人的疏散痕迹,从而为武侠小说的虚构提供了足够的想像空间。唐代武侠小说中创造的江湖世界,为后来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奠定了基本格局,例如,江湖奇遇、江湖道义、江湖恩怨等,都成为后世江湖描写不可或缺的元素或母题。  相似文献   

3.
吴俊逸 《传承》2009,(13):57-59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器和武功。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但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4.
简单回顾 昨天晚间8点,新浪突然出现一条“金庸去世”的微博。与今年6月金庸首次“被去世”的谣言相比,这一次时间精确到分,还有听起来像模像样的医院,一时间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成千上万次,有媒体甚至迅速安排了悼念专刊版面,题目都已经拟好——大哭江湖。  相似文献   

5.
桃花岛重出“江湖”金庸笔下的武林世外桃源——桃花岛,将以浙东著名旅游胜地的面貌重现“江湖”。桃花岛因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而名闻天下。它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与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组成浙江沿海旅游“金三角”,全岛面积31平方公里,碧海金沙、奇峰怪  相似文献   

6.
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句话也许有点夸张,但金庸的名气之大却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大部分人可能只熟悉金庸的小说,却不了解金庸其人——  相似文献   

7.
陈夫龙  庄爱华 《前沿》2009,(3):166-168
崇高作为主题意蕴和美学形态,是文学追求的至高境界。金庸在殖民地文化语境中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把崇高作为自己的精神坚守和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在文学精神上实现了超越与飞升,体现出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美学风范。探讨金庸小说与崇高的关系,对于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文化重建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庸与读者对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基本予以否定,其原因在于:文学向影视的转换本身有难度;武侠小说的传奇性转换成具体、确定的画面有难度;影视创作者的再创作要让熟悉原作的读者接受有难度。金庸小说的改编拍摄却始终不曾终止,这主要是源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关于“侠”的文化心理,源于影视创作者对金庸小说丰厚文化内涵的认同与宣扬。  相似文献   

9.
严峻 《前沿》2013,(14):132-133
爱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对于金庸以及他的部部经典作品都是非常熟悉的。金庸的每部小说中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从金庸笔下各种典型女性人物入手,通过其对爱情的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来获知当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新理念,即做自己爱情世界里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甚至是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接触过小说的人,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有谁不知道金庸。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金庸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没有一点暮年之气,这不仅让人想起他在十七岁写的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六十六年的岁月,时光已旧,却精神依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传奇。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金庸也创造了一个武侠文学的传奇。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3日,74岁的金庸偕同夫人林乐怡、儿子查传倜抵达台湾,参加为期三天的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金庸一入境,便立刻受到海关工作人员明星般的欢迎,除了献花、惊呼之外,不少人还拿着书本要金庸签名,在机场守候的民众更是围观争睹。金庸在台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从去年暑假开始,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便锐不可挡。单单一出《神雕侠侣》,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播出。一时间,“雕热”四散,从电视、电脑  相似文献   

12.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后,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版高中语文课本(教师版),又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换了鲁迅的《阿Q正传》。虽然我从来不认为金庸小说审美价值有多高,但其强烈的娱乐性是不可否认的。以前的教材过度重视教化功能,常让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失去阅读兴趣,现在金庸小说  相似文献   

13.
在武侠小说里,金庸先生对"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金庸武侠小说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语境,使小说有了成为一种新认识的文化的可能性。武侠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文化,它最撼动人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电视传媒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和诠释,意味着一个文本被夸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第一互动的文学意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
金庸的文字再度放大了这种“李君情结“,纸上江湖,风雨惊幽燕,大侠奇情,荒漠落日圆,人们读懂了,过瘾了,睡在梦里,笑中带泪.……  相似文献   

15.
千里独行     
少不更事时,我最喜欢的小说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三侠五义》和《江湖奇侠传》。那时节,金庸先生笔下神功盖世的各路英雄仍是“海外赤子”,尚未登陆本土,到中原逐鹿,去漠北放羊。因此,我所接触到的尽是一些豪情热血、壮志奇才的旧式游侠。他们身怀绝技,快意恩仇,“伏尸百人,流血五步”,“千里独行,杀人留名”,鸡鸣狗盗之徒又岂可步其后尘、望其项背。江湖极为凶险,熊包笨蛋都得靠边站,被揍得鼻青脸肿,他们已是讨得便宜,若丢了吃饭的家伙,就太不划算了。最令我拍手称快的是,那些英雄豪杰有激情、有勇气、有智慧、有正义感,而且挥…  相似文献   

16.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无不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感染。文如其人,这恐怕与金庸先生一生正气,几经挫折而不计怨嫌的大度胸怀分不开。"一个人肚皮要大一点"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是他写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时所取的笔名。查良镛小时就读龙山学堂,是班里的作文、演讲能手...  相似文献   

17.
金庸三题     
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为高雅人士所不屑。我却小时候大读还珠楼主、柯南道尔,中年以后大读金庸、阿加莎,所以不能成器。金庸小说吸引我的是它的世故人情,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倒在其次。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缠——也谈王朔与金庸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为什么拿金庸开刀? 这场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小说文本;更不在于作家的为人,或者作家个人之间的争执;其实质就是批评本身。就批评而言,王朔代表了现代,金庸则是传统的典范。王朔要反传统自然想到了金庸。沉寂多时的批评界,如同火山运动,喷出一个王朔,不足为怪。 挑战─—批评走出象牙塔 很久以来;我们的批评赶不上创作。文学反映的是历史和社会,作为一面镜子的文学,差不多从有记录的时代伊始就伴随着我们,它的存在无疑是符合人类学的需求的。但是走到今天的文学,除了它的“镜子”生存理由之外,更在乎其休闲精神。 王朔明知…  相似文献   

19.
周宇  周传人 《小康》2022,(4):36-38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诸如少林寺的扫地僧人,他们隐秘多年,实则是整个故事里最能打的武林高手.在浙江,"隐形冠军"企业,大多也离不开低调、务实与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一个普通的人敢单独地和一只曾经是野生的华南虎独处一室(除非是小虎刚出生就由人工驯养大的马戏团驯兽员),而我却有这一段传奇经历,这不是童话小说中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