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腐败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违反公认的道德、纪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和现象,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异化。根据权力异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腐败的模型:宪政国家下的腐败模型、专制主义下的腐败模型和转型期腐败模型。要遏制腐败现象,防止权力异化,促使权力的行使具有正当性,最为根本的办法乃是宪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3.
田川 《理论前沿》2005,(22):16-17
公共权力的异化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的深层根源是公共权力的“所有权”与“行使权”的分离;导致公共权力异化的内在条件是“职权”脱离“职责”;造成公共权力异化的外在条件是“行使权”与“监督权”的不对称。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出路,必须从“职权”与“职责”的统一入手,均衡“行使权”与“监督权”的张力,完善社会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人类社会存在几千年的痼疾,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是一定的权力主体为谋取私利而滋生的怪胎。它是入侵人类社会肌体的病毒,对人类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从法学的角度看,腐败是对法治的严重破坏,是法治的大敌,而法治的基本原则、基本价值、基本精神以及基本制度中,无不渗透着惩治权力腐败的思想,惩治权力腐败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根本的对策,应从腐败的源头———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入手,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膨胀;规范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约束权力,防止权力异化;从而形成掌权者不能腐败,难以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出了建立权力运行机制的新论断,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有效防止权力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执政党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其表现。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一些人所以能搞各种各样的腐败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党是执政党这一条件,利用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国家机关的垄断权力,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因此,在腐败的种种表现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也称权力寻租,即在私欲的推动下,权力迅速成为实现不正当私人…  相似文献   

7.
当前腐败根源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根源问题,理论界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剥削根源论:腐败现象根源于社会上所存在的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剥削思想;体制转型根源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导致腐败泛滥;权力异化根源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的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状况使权力异化仍不可免;思想观念根源论:腐败根源于思想蜕化变质;需求驱动根源论:腐败是掌权者利益需求与利益实现手段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综合根源论:权力失控,利益关系混乱,转型时期社会震荡,消极的文化诱导,主体价值观念偏误  相似文献   

8.
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权力异化从法治角度分析归根结底是权力的腐败。制约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是法治,即实现权力的法治化,也就是将权力的获得、行使、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目前我国约权遏腐方面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进一步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业贿赂的本质是寻租,商业寻租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行业垄断。这种现象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滋生腐败和犯罪,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和道德,甚至国家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当前必须加强市场制度建设、运用法律武器和借助道德力量进行治理,以期消减商业寻租现象对经济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关于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异化 ,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需要降低公共权力的可租性 ,规范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增值,客观上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滋生土壤;公平竞争规则与观念的异化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主观原因;作为他律的法律制度存在“空洞”,也会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一定机会。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体制化意味着腐败已具有了系统性的特征.因此,借助于系统理论,可将目前的体制化腐败分为群体性腐败、自生性腐败和蔓延性腐败.各种腐败再分别进行环境改造、功能恢复、角色区分的不同治理措施.但腐败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困难还是来自于社会,如国家的控制力量、社会分层现象、官民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现代教育由于受到时代的冲击,面临着实践操作中的四重异化:学识异化、功能异化、体质异化和心理的异化.新时期的青年在异化的现代教育中应学会正确选择的能力,在激流中站得住脚跟.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的原因主要是现今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当今社会缺乏一套健全而又严格的权力制约制度 ,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 ,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应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主要是要抓好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权力监督为现代民主政治所必需,而与权力制衡相结合的权力监督才能行之有效。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反腐倡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强化纵向权力监督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在权力监督的多重主体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监督最为根本。权力监督的根本宗旨就是确保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权力公开透明是权力民主监督的必要前提。权力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必须走权力公开透明之路。创新和健全监督制度是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根本保证。从民主政治的发展看,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平稳转型的根本保证。从反腐倡廉的机制看,制度反腐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公权力易于异化,而制约公权力异化却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近年来人们普遍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制约公权力异化则还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民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内含着深刻的监督精神,民主制度无不以监督机制作为其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分析了民主政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阐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公民权力的力量聚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指出了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的监督制衡作用。文章还指出了公民享有必要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手段对于行使监督作用和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