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佳 《黄埔》2007,(1):56-57
在拜访张润滋老师前,我对她一无所知。仅从她在1986年出版的画册的前言里,我了解到她1955年从护士学校毕业后曾做过教师,后因重病而离职休养,在病中她开始自己钻研泥塑艺术。她没有上过美术学校,她的艺术道路完全是自己摸索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陈列在一个普通家庭柜子里的这些小泥塑作品,精彩得使人目眩,丰富得使人咋舌。从仿唐乐舞,反弹琵琶到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从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到正在倾诉衷情的青年恋人,有的飘然欲飞,有的仰天长啸,有的轻盈起舞,有的凝重端庄,它们的色彩绚丽丰富,造形畧带夸张变形,极富曲线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艺术精品的作者张润滋竟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一个因病长期休养的退职教师,既没有进过美术学校,又无家学渊源。我从电视的「文化生活」节目中看了关于她和她的泥塑介绍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访问了她。  相似文献   

3.
嵊州泥塑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55岁的宓风光。宓风光16岁与泥塑艺术结缘,1989年创立了浙江泥人宓研究所,开创了浙江的泥塑流派,与天津的"泥人张"、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5,(3)
席天民老人是山东青州北城人,自幼酷爱泥塑,曾深受一代彩塑大师曹老先生(北城人二欢爷)的熏陶。少时由于家境贫困,十几岁便离家外出谋生,很少顾及他的泥塑,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泥塑在我心里开始渐渐淡漠起来。」一九八○年,老人退休在家,闲来无事,便旧业重操,精心钻研起泥塑艺术。或许是生活的坎坷锻造了老人的精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震撼力是无穷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欣赏罗丹的雕塑,与作者同深思、同哀乐,可以为作品的艺术魁力陶醉终日。看黄银成多姿多彩的戏曲泥塑,我获得了同样的感受。银成没有喧赫的声名,许多人并不熟知他,包括他的故乡内江。凭着对戏曲艺术的痴情,凭着30余年从事戏曲舞台美术的扎实根抵,他潜心创作的戏曲泥塑,却以独特的舞台戏曲人物形象,呈现独具个性的艺术感染力,而逐渐为海内外艺术界所赏识。  相似文献   

6.
倪平 《今日海南》2013,(10):36-37
他是越南归国华侨,一位普普通通的兴隆农场工人,看上去个头高挑,精神矍铄。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穿戴朴素,平时显得沉默寡言。他制作泥塑手脚轻快,思维敏捷,构思独特,一件件泥塑作品在他的手里,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创作的泥塑动物艺术品,在海南颇具特色,独树一帜,完全称得上是海南泥塑创作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豫北著名风景区浚县大坯山西麓,近年新辟了一条“百猴路”。此路有256根石柱、248块石栏板,上面塑有1683只猴子。它们或蹲或坐,或跑或跳;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托腮凝思;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猴路”的设计者是张希和,人称“泥猴张”。“泥猴张”1942年出生在河南省浚县的一个半农半艺的家庭里。他大哥是位民间纸扎泥塑艺人,父亲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在父兄的影响下,他从小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熏陶,与泥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他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为了提高泥塑艺术,他到大坯山东麓的泥玩具之乡杨杞屯村,拜泥艺塑人为师。相  相似文献   

8.
岳瑾 《前沿》2011,(18):162-164
凤翔泥塑是陕西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凤翔泥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凤翔民间艺术中的众多吉祥纹样进行搜集,深入剖析它的各种丰富寓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在视觉传达的新时期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凤翔泥塑纹样除了有表面寓意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本文旨在揭示凤翔泥塑吉祥纹饰当中的纷繁复杂的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9.
目标     
佐人 《现代领导》2009,(10):1-1
一向被奉为短小精悍的散文艺术珍品的《火光》,是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一篇寓有哲理的即兴之作。  相似文献   

10.
洛房泥塑     
李海流 《春秋》2009,(6):53-53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洛房村的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洛房泥塑的创始人张有立早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就开始在家中用手工捏制泥娃娃,最初没有模具,工艺水平较低,制品比较粗糙,只是作为养家馏口的一种谋生手段。后来随着十里八乡的货郎到洛房订货。洛房泥塑开始在乡村走俏.这时仅凭手工捏制已不能满足货郎的需求。为扩大生产数量.张有立开始制作泥塑的模具。刚开始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物、人物.后来.他根据民间的一些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號上,我刊報道了泥塑家鄭于鶴,並刊登了他的一組泥塑作品。在這之前的二十餘年泥塑创作中,他着力刻畫的是以我國各族兒童爲题材的作品,同時也塑造了不少成年人的生動形象,如教一群娃娃讀書的鄉村女教师(組塑),開動電瓶車的清潔工,  相似文献   

12.
泥人宓     
说起泥人,人们自然会想到天津泥人张,无锡鱼山泥人,然而今天以宓风光为代表的“浙江泥人”经20余年的苦心钻研,终于以其独树一帜的泥塑艺术,卓著的足迹跻身于中国泥人三强之列。泥人宓用“泥巴”给自己印出了一张出色的“名片”。  相似文献   

13.
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反映我国当代南方农村社会风情的优秀作品。作家用含泪写笑、寓庄于谐的艺术技巧来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使作品具有一种“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悲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鲜明独特的风格,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日,台北市两岸文教商贸协会在台北举办"喜迎大佛情牵两岸"活动,宣布流落台湾多年的两尊明代彩色泥塑菩萨开启"回家"之旅,预计5月底或6月初回到大陆。这两尊泥塑菩萨属于山西省平遥县清凉寺,山西省文物局曾于2013年委派两位文物专家,对存放于台湾苗栗的文物进行现场鉴定,确认这两尊泥塑菩萨为清凉寺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民间雕刻艺术之乡——龙塘镇,位于海口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全镇土地面积37.89平方公里,总人口3334多人。该镇土地属亥武喷出物,遍地怪石嶙峋,树木丛生,为民间雕刻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龙塘就已出现陶瓷泥塑,有"盆钵之乡"的美称。"百家鳞萃  相似文献   

16.
《庄子》作者喜欢寓论说于讲述之中,其言说艺术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言说艺术与作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庄子既洞达原始神话思维的根本精神,又汲取文明时代理性智慧的养料,把认识和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熔铸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其言说艺术产生的触媒。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言说的方式,使《庄子》具有更丰富的审美趣味,从而产生更为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张晓梅 《前沿》2005,(9):184-186
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程,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这一系统工程的主体是学校,客体是学校的学生,载体是使主体对客体的行为令客体接受的表现形式,分为寓教于读、寓教于辩、寓教于思、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寓教于行等六类。三体相互协调,六类共同配合,共同开展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影视媒体是当代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作为文化载体,其功能是多层位的。在教育层面上,主要有寓教于德的教化功能;寓教于美的审美功能;寓教于新的信息功能;寓教于变的调整功能;寓教于乐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辉的诗 ,把火热高昂的斗争激情与优美婉约的诗歌艺术 ,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地溶为一体 ,寓慷慨悲壮于清新柔美之中 ,将清新柔美的诗味与金戈铁马的豪情和谐地统一。他的作品是诗歌中的“荷花淀”派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个性特征 ,别具一格而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5,(12)
<正>"生死乃人生大事"、"事死如生",纸扎祭品有它存在的意义,"高端"祭品背后也有它的特定需求者。然而,纸扎祭品虽然被大众所接受,但处境依然尴尬。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而纸扎祭品,华人常用于对先人的祭祀缅怀。在一些佛庙门口、墓地周边,批发或散卖纸扎祭品的门店非常集中,种类繁多,样式百态。近年来,一些传统店面也开始"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