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可 《法制与社会》2015,(9):187-188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2013年有关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城市连日受到雾霾雾气天气的严重影响,雾霾面积高达130万km2,空气质量在不断下降,其中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有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因此,研究我国雾霾治理的法制化路径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雾霾法律治理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入手,重点分析雾霾治理法制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1月以来日趋严重的雾霾,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公民的强烈关注.雾霾现象的扩散和蔓延,反映出我国现有的雾霾治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2014年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则对雾霾的治理提供了很多制度上的创新和有益才尝试.本文从我国雾霾问题的现实原因出发,借鉴英国伦敦和日本雾霾治理的先进机制和措施,探讨我国新环保法对雾霾治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下半年,雾霾席卷中国北部、东部、东北部大范围区域,而中央政府屡次强调对于空气质量的刚性约束及纳入官员考核体系. 在已公布的28个省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6个省份将空气污染治理列为要务,占比超九成,其中明确提到治理雾霾天气和监测PM2.5的省份达到15个.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状况极为严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雾霾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如何在保证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大气污染,改善雾霾现象,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本文结合雾霾的天气的成因与特点,从法律的角度入手,提出防治雾霾的合理化建议,为雾霾天气的治理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韩园园 《法制与社会》2013,(33):166-167
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也雾霾天气频现,尤以京津冀地区为甚。PM2.5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和最新立法进展,以及我国仍存在问题,给出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对策。文章数据大部分采用最新数据,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海嵩 《法学研究》2016,(4):152-169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雾霾应急的规范体系与制度体系,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对健康权保护不足和对财产权、自由权侵害过度的问题。由于雾霾形成机理与传统权利侵害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基于传统公法学体系的行政紧急权力理论无法对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以国家环保义务理论为基础,可以从效果裁量的两个方面入手,对雾霾应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针对目前部分城市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不符合国家环保义务的内在要求的情况,可以根据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条件和应急响应措施进行不同程度的司法审查,通过司法途径监督、纠正当前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不当规定。  相似文献   

7.
"协同政府"是一个在英国学界经常讨论的前沿性治理模式,影响了1997-2010年英国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本文旨在分析"协同政府"治理理念的起源、性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此理念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雾霾天气袭扰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影响,呼吸道病人增加,长此以往,雾霾天气还会成为肺癌高发的诱因,每天能够仰望到湛蓝的天空,是人民的期盼,是建设强国强省进程中遇到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在崇尚法治的时代,治污降霾需要依法推进。如何治理雾霾,保障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叶林(2014).空气污染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共333页.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2013年12月我国20个省份、104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雾霾天气(吴云燕、李一鸣,2013)。空气污染不仅严重危害公民健康,损害公众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诸如交通事故频发、旅游人数下降、抗议事件多发等诸多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也都曾遭遇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为治理空气污染付  相似文献   

10.
肖梦然 《法制与社会》2013,(24):246+254
雾霾是近年出现的因空气质量恶化引起的气象灾害,我国多地区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使社会各界对环境的忧虑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本文拟从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角度浅谈雾霾防治,阐述了当前雾霾防治的环保执法问题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2014年3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以来,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雾霾污染防治立法有利于北京市雾霾污染治理举措的系统化、具体化,对北京市雾霾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法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依托,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和修改为中心,对北京市雾霾污染防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重度灰霾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针对这种严峻形势,《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于2014年12月22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正在审议之中,此次修订重防雾霾。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拟将近年来治理雾霾的经验法治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联防联控措施,以统一规划、统一评估、统一方法、统一协调和监管,实现环境保护的成本最小化和实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事件回放 2016年12月19日夜至12月20日凌晨,严重雾霾导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退改签机票的旅客排成长队.2017年元旦期间,中国北部再遭遇严重雾霾,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让不少乘客被迫在机场跨年.截至1月1日下午,有媒体统计,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取消126架次,天津机场进出港航班取消309架次,因天气原因对于航班正常准点率的影响达到29.53%.那么,在极端天气下,因雾霾导致航班延误无法出行,乘客能否要求航空公司赔偿呢?我将对此展开分析,期冀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现阶段我国法制化进程仍需努力提高,许多方面还存在漏洞,比如公民的环境权.虽然我国在环境权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但是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这一项权利,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致使公民的环境权容易遭受侵害,最终导致我国的环境问题久治不愈.当下,治理诸如雾霾这些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要从法律着手,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写进宪法,确立环境权相关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正好给环境权立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近来,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较严重。雾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文章对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防治雾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雾霾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治理成效.治理雾霾既是迫切的也是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同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和能源变革、环境治理统一考虑,作为一项重大国家任务,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其中转变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和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利用方式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信用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历史积累所形成的规模性、综合治理的难巨性及其在信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政府信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信用综合治理的重心与核心.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构成、表现,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约束不足,强调了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可以得出我国法律规制的定位及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法治》2013,(7):60
自2012年入春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发生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引起全国及全世界媒体的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正在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因素。一、雾、霾之认识。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呈饱和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以来,"雾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充分显现出当前的环境危机。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措施之一的司法救济程序也显得日益重要。虽然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尚未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主体范围。本文通过对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适格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申琪 《法制与社会》2012,(27):143-144
公共事务跨域治理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的互动合作治理,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成为解决区域问题的有效模式.公共事务跨域治理合作区域与区域间合作的发展是行政协议产生发展的母体和推动力,本文主要基于区域政府行政协议的视角来展开讨论,分析行政协议存在的基础和现实发展状况并结合美国州际协定来看我国公共事务的跨域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