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福州,作为海西重镇,福州省的省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具有示范作用。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摘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产生破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经济活动不产生负的外部效果。在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有一种社会组织和实体,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把社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自然能够净化的能力范围内;在企业层次,要求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排放废弃物;在居民家庭层次,把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降低到最低点。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要改变单纯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  相似文献   

4.
张萍 《新湘评论》2010,(3):10-13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包括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建设、消费等各个领域,它的覆盖面是全社会的经济社会活动甚至包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因此,“两型社会”建设本身就包含着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优势到反梯度发展:“两型社会”的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这标志着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两型社会”本质上是后工业化时期或知识文明时期的经济社会模式。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科技不发达地区.“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反梯度发展过程。通过“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全面进步.是一个比较大的历史性跨越.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6.
曾林 《实事求是》2007,(4):25-27
系统论视阈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的一切活动能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的,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人与自然两个要素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性社会系统的关联性;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以制度机制保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田径 《学习月刊》2009,(24):30-30
预期违约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合同的履行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可能会使合同出现无法履行或者无法完全履行的情况,从而给合同的相对方造成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途径,才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风 《探索》2006,(1):116-118
人类自身永远只能是大自然的产物和部分。在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的自然条件下,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余鸽子 《学习导报》2010,(23):20-20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叉发出通知,突出强调广大党员要在做好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为确保“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黄秋斌 《当代贵州》2008,(17):59-59
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经济是息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息烽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着眼长远,以循环经济为抓手,以磷煤化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突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实现生态转型,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3,(20):58-59
「党员应知」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倡导和实施绿色管理,对实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宏伟社会经济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包括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建设、消费等各个领域,它的覆盖面是全社会的经济社会活动甚至包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因此,两型社会建设本身就包含着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经济新闻?尽管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公认的定义,但相对而言,笔者赞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道荣的说法: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翟金德  王国聘 《世纪桥》2010,(23):155-156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针对整个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城市公民作为基础和推动力,其生态素养直接影响到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施。本文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城市公民生态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培育城市公民生态素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北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促进改革的重要推手。综改试验区所试验的内容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引导可持续消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魏昶 《奋斗》2005,(12):39-39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水土保持功能的补偿。即由于开发建设活动对地表的扰动、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地表土壤所进行的恢复、补充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各种活动;二是对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生态服务主体和利益受损主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